语言选择: 简体中文简体中文 line EnglishEnglish

行业资讯

创新引领未来 创业成就梦想多米体育

  多米体育10月19日至25日,宁夏与全国同步启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全方位呈现双创的新作为新成效,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创新引领未来,创业成就梦想。本组稿件从企业、科研机构、大学院校选取5位“双创达人”,讲述他们的精彩故事,以激励更多的人投身于双创实践。

  岳跃政在整理文创产品。岳跃政负责“宁夏丝路文创”团队日常业务的统筹协调。(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在10月15日落幕的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上,宁夏大学“丝路宁夏文创——中国西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领跑者”项目获得金奖,这是宁夏高校首次在该项大赛总决赛中获得金奖,为宁夏抱回一个“金娃娃”。

  “宣布我们获得金奖的那一刻,我简直有些不敢相信,因为进入全国决赛的参赛队伍实力都非常强。当时,我们团队只是奔着‘将蕴含宁夏文化的文创产品推广出去,让更多的人欣赏它’这么一个朴素的念头。”岳跃政说。岳跃政是宁夏大学环境设计专业大四学生,也是金奖获得者——“丝路宁夏文创”团队的主要成员之一。

  “曾发茂老师是我的专业老师,也是‘丝路宁夏文创——中国西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领跑者’项目的指导老师,是他带领我走进这个团队,一步步开展文创设计研发,在创新创业的路上摸索、积淀。”岳跃政说。大学三年,岳跃政多次获得宁夏大学奖学金,获得过“宁夏大学优秀学生干部”荣誉,多次参与“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和“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并获奖。

  2017年,宁夏大学民族学与文化旅游产业研究院整合力量组建对接地方文旅产业、孵化学生创新创业平台。依托该平台,逐步组建了“丝路宁夏文创”团队,团队成员不仅来自不同专业,还覆盖博士、硕士、本科3个层级。2019年10月加入团队的岳跃政,虽然年龄不大,资历不深,却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仅仅2个月,他主动负责起团队日常业务的统筹协调,监督各部门按时完成任务及目标。同时,他担任团队文创产品设计师一职,设计出的产品彩绘鸠鸟系列、瓦当纹系列、校园便利贴系列等20余款产品,获得外观设计专利6项。

  彩绘鸠鸟直尺是岳跃政在团队中设计的第一款文创产品。依据国宝级文物汉代彩绘漆木鸠,岳跃政通过提取文物中的文化元素,结合日常生活用品属性,做出了一把做工精致、古意斑斓的彩绘鸠鸟直尺。“从设计、打样到定稿,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这是我设计最快,但同时也是过程最辛苦的一个产品。”岳跃政介绍,“快”是因为文物彩绘保存较为完整,“难”是因为需要不断翻阅资料,以确定纹样和颜色。在着色部分,岳跃政尝试了上百次,才调出了满意的颜色。“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会请教杜建录、于光建、王胜泽、曾发茂等老师,他们在文物考古、艺术史研究、文化创意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能够及时为我提供思考的方向。”岳跃政说,以彩绘鸠鸟为基础,他还设计出书签、胸针等文创产品,不仅让生活用品有了文化内涵,也让高冷的文物通过创新有了年轻化的表达。

  如今,“丝路宁夏文创”团队已研发出20大系列300多款文创产品,获得外观专利百余项,成为宁夏最具影响力的文创品牌。抱回了“金娃娃”的团队,将会继续挖掘“丝路宁夏”“丝路黄河”“长征红色文化”等宁夏特色文旅资源,以文化遗产中蕴含的各民族共创共享中华符号为导线,开展文创设计研发,助力宁夏及周边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热衷于不断创造的岳跃政,现在正在安心备考研究生。“学得更多,才能让我的创新创业之路走得更远、更稳。”岳跃政说。(记者 陈瑶)

  共享装备股份有限公司3D打印事业部总经理助理周志军,带领团队苦心钻研持续创新,在3D打印领域,取得了突出成绩:

  提出了跟随式不间断循环喷墨打印技术路线,实现了大尺寸高效率铸造砂型3D打印;

  开发微角度双向铺压一体技术及叠形槽振动下砂技术,研制出大跨距双向高速铺砂装置;

  制造出的铸造砂型3D打印设备,打印效率是同类设备的3至5倍,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多台设备出口至欧洲、日本等地,累计新增产值超过4亿元……

  “让共享品牌作为中国高端装备行业代表走向世界,是对我们团队最大的激励。”10月31日,周志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2015年初,共享集团决定自主研发砂型3D打印机,多米体育以摆脱国外技术垄断,2009年毕业于同济大学的周志军,作为项目组核心成员参与其中。

  “在研发初期,由于国内无相关产品参考借鉴案例,且团队成员经验不足,每个方案设计需要经过多轮讨论评审才可定稿,很多时候,凌晨一两点了,团队成员还在热火朝天讨论。”周志军回忆,经过两个多月的精心设计策划及零件制作后,首台砂型3D打印样机正式进入了总装、调试阶段。为了考虑保密的同时不影响项目进度,团队成员自发取消了周末及节假日的休息时间,并搬入一个四面没窗户的实验室开展安装调试工作。

  2018年初,共享集团3D打印研发团队在完成大尺寸产业化机型研发后,开始瞄准面向中小企业及科研院所使用的中型高端精密机型,周志军再次被委以重任带领团队进行攻关。

  “有别于大尺寸产业化机型,中型高端精密机型的研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周志军介绍,为保证设备打印的砂型全尺寸精度控制在±0.3mm范围内,他带领团队从每个零件的选型和设计入手,每个环节都要经过严谨的计算及分析。在首台设备进入安装调试阶段,国内一所高校提出需要紧急订购一台,首台研发设备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安装调试并高质量交付客户,这无疑又对项目组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为避免安装调试过程中任何一丝疏忽带来的返工及质量问题,周志军驻扎现场全程参与,晚上偶尔有放松的时间就在现场席地而睡,在研究任务集中的时间段,他三天时间累计仅休息了6个小时,终于带领项目成员在项目开发周期内完成了首台样机的研发,并在客户要求的交付时限前完成了高质量交付。

  在经过近五年的设备研发及产业化应用实践后,共享集团提出的铸造砂型3D打印、机器人等创新技术+绿色智能工厂的转型升级之路在国内取得了初步成效。2019年初,日本一家制造型企业的负责人主动来访,初步参观考察及洽谈后,当场签订合同采购了一台中型高端精密砂型3D打印机。

  “德国、日本等国一直被认为是高端汽车、机床等装备制造领域的最高水平,日本企业主动上门采购中国制造的砂型3D打印机,间接证明了中国在该领域的领先优势。”周志军说。

  如今,周志军主持研发的砂型3D打印机已实现多台设备出口至日本、欧洲等地。

  而周志军本人,先后荣获全国机械工业设计大赛金奖、中国创新设计产业战略联盟好设计银奖、自治区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自治区及银川市“优秀员”“青年岗位能手”“先锋工匠”“向上向善好青年”等荣誉称号,是银川市高精尖缺人才、银川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并入选宁夏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记者 丁建峰)

  “大学生创业,心态一定要好,步调一定要稳。”宁夏杞里香枸杞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杞里香)总经理祁珍回忆,大学毕业后,她与创业伙伴先去上海做服装生意。在上海的一年半时间,团队成员从2个人做到15个人,最后又变成2个人。祁珍觉得,创业失败让她真正迎来从大学生向创业者的心态转变。

  “2009年,我们3个人带着700元创业,成立了宁夏杞里香枸杞有限责任公司,这是宁夏首个电子商务大学生创业企业。”祁珍说,杞里香接触电商早,所以发展速度快。在网购广泛流行起来的2012年,杞里香发挥技术优势,在淘宝、天猫平台大火,很长一段时间稳居“枸杞”关键词搜索第一名,积累了很多老客户。

  随着宁夏老牌枸杞企业进军电商领域,其资金优势渐显。2016年,多米体育杞里香在淘宝、天猫“双11”活动当天的营业额比上一年减少100多万元。

  “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了,传统企业有雄厚的资金用于推广和引流。大学生创业的短板就是没有大量流动资金,这意味着公司每花一笔钱都得精打细算,所以花在推广上的就少之又少。”祁珍说。

  不过,祁珍认为杞里香一直坚持“让品质为品牌定义”,以品质吸引到稳定的客户群体,即精准满足核心客群的需求,成为品牌提升的新动力。

  “2016年,我们调研发现核心客群年龄在18岁至25岁之间。”公司随即进行品牌战略升级——为年轻人做新滋补。“杞里香”不再只是一个枸杞品牌,更升级为自然滋补品牌。

  祁珍带领创业团队跳出“以干果行销全国,主要用于泡水、泡酒、熬粥”的传统思维,将产业链延伸到保健品、食品、饮料、护肤等多个领域。

  2019年底,杞里香关停了最后一家线多家网店,把“宁夏枸杞”的品牌叫响全国。

  “2019年营业额3亿元,2020年营业额达到4亿元。疫情并没有影响到我们的网上销售,反倒是随着人们健康保健意识的提高,提升了我们的网上销量。”祁珍告诉记者,杞里香已经多年蝉联淘宝、天猫商城枸杞类销量第一名,近几年均以年营业额30%至50%的速度递增。

  祁珍敏锐地感觉到电商新业态将成为企业面临的新挑战,企业各创业团队深入分析市场动态,积极培育电商能手和带货达人,建设差异化、特色鲜明的新媒体直播间,推动杞里香突破传统网络营销模式,向数字化、智能化、云计算不断深入发展。

  祁珍曾担任北方民族大学客座教授、淘宝大学西北研究中心导师、人社部创办的企业SIYB培训讲师。“一些大学生创业者虽然技术出类拔萃,但理财、营销、沟通、管理方面的能力普遍不足。接受专业培训可以让他们少走弯路。”祁珍说。

  10多年来,杞里香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在创新中发展。伴随着企业一同成长的祁珍,希望能用“宁夏枸杞”的“金字招牌”建立起枸杞产业的宁夏标准。她坚信,宁夏枸杞,未来还将大有可为。(记者 王瑞)

  10月26日,2021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名单揭晓。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青年科技工作者代表葛谦的名字位列其中。

  这个年轻的女博士,用一项项醒目的成绩,为我区葡萄酒产业提质增效贡献着一己之力:

  主持3项省部级项目和2项其他项目、制定2项地方标准、获得登记成果6项、申报发明专利14件、发表SCI及中文核心论文21篇。

  葡萄酒产业是以葡萄酒品质为核心、一二三产业紧密结合的复合型产业,其中关键质量指标的检测方法标准的建立及实施,多米体育是葡萄酒品质及质量安全研究的重要保障。

  2015年,葛谦开始着手进行宁夏酿酒葡萄及葡萄酒危害因子污染数据库的有关课题研究。这项看似无比枯燥的课题研究,在葛谦看来却十分必要,“食品行业的质量安全没有小事。农药、重金属污染物、真菌毒素等都是葡萄酒产业发展中莫大的潜在危害因素。”

  葛谦怀着一腔热忱,一头扎进关于葡萄酒安全因子和品质因子的研究中。工作刚起步,没有太多科研经费作支撑。那段时间,她每次和亲朋好友出去吃饭都要“约法三章”,将剩余的葡萄酒打包回来做研究。甚至于,她还会到各个餐厅去索要食客剩余的葡萄酒。让葛谦特别感动的是,银川市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联盟会长苏龙在得知她进行的研究后,主动邀请她到各酒庄的品鉴会,方便获取到更多样本。

  最终,葛谦建立起宁夏葡萄酒68种农药、6种重金属、2种真菌毒素的污染数据库,并提出科学评估方法,助力我区有效提升葡萄酒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及防控能力。

  “葛谦研究建立的这个数据库,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掌握宁夏葡萄酒产业中常用的农药种类,从而在后期可以有针对性地对这些农药残留进行监测。”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所长张艳告诉记者,重金属污染库的建立为产业今后重点监测方向提供了依据,实验数据也进一步说明了宁夏葡萄酒产区土壤环境的绿色和安全。

  菌种是葡萄酒酿造的灵魂所在,也是葛谦建立野生酵母菌种资源库的初衷。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葡萄酒生产使用的基本是进口商业菌粉,很容易造成葡萄酒香气风格严重的同质化。同时,菌种知识产权自主化的缺乏,也是我区葡萄酒产区品质提升的“卡脖子”难题。

  “葡萄酒风味品质调控的方式很多选择优良专属菌株是一种绿色、安全、环保、高效的手段。”葛谦还记得,那段时间,她奔走于各个酒庄,收集大量葡萄和葡萄酒样本,再逐一分离、筛选,最终选出324株野生酵母,建立起较为完整的野生酵母菌种资源库,并依据不同葡萄酒特性优选了增香酵母,同时还申报了14件发明专利。

  “这项非常有意义的研究,将为宁夏乃至我国葡萄酒产业菌种自主知识产权化奠定良好基础。”苏龙说。

  构建葡萄及葡萄酒中28个品质指标和10个危害指标的检测方法技术体系;制定了葡萄酒花色苷检测方法地方标准,参编著作了《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标准汇编》;构建宁夏葡萄酒关键品质因子基础数据库和综合评价体系,实现了准确甄别葡萄酒产地和品种信息……在葡萄酒产业的发展路径上,葛谦一步一个脚印走得勤恳而扎实。

  2017年,在宁夏农林科学院的支持下,葛谦回到母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花4年时间攻读了食品科学博士学位。研究、学业、家庭并线进行,多米体育虽然挺着孕肚、扛着孕吐在单位、学校、医院之间的辛苦奔波仍历历在目,但再难的境遇也没能磨灭她求学的精神。“未来,期望自己能够做出真正好的科研,应用于真正的生产实践,为祖国的进步贡献自己绵薄之力。”这是葛谦当年博士毕业论文的最后结语,也是她以后为之继续努力的方向。(记者 张唯 张瑛)

  宁夏农林科学院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银川综合试验站站长、宁夏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岗位首席专家王永宏研究员,看的是玉米,想的是玉米,干的是玉米。30余年来,他带领团队扎根农村“死磕”玉米种质创新、育种及栽培理论与技术研究。

  多年来,宁夏的玉米品种以引为主,但是近年来从外面引进的青贮玉米品种,普遍植株高大、穗位高、生育期偏晚,生产中倒伏风险大,青贮品质差。

  “看着高大上,但干物质和淀粉含量过低,造成种植、养殖、加工不和谐。”王永宏说,“区域光热资源不同,单纯依靠引种解决不了生产发展需求,还要依靠我们自己的育种团队。我们团队培育的粮饲通用型品种银玉238、银玉6118两个品种,穗大粒多灌浆好、全株持绿抗倒宜机收,既高产稳产,又是稳粮保供的优良品种,引领了青贮玉米育种方向。”

  近年来,王永宏带领团队,通过与国家级专家团队和自治区产学研用团队相结合,加强东西部合作、科企合作、院地合作,建立了“国家和宁夏玉米体系技术体系专家+综合试验站+农技推广部门+宁夏玉米产业专家团队+新型合作组织、种养大户”的“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协同创新与示范推广模式,提升了研发水平,加快了新品种、新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

  “十三五”期间,其团队瞄准宁夏光热资源丰富和养殖业产业两大优势,开展玉米种质创新与品种选育。培育的新品种银玉439、中夏玉6号,通过了国家审定,实现了我区自主培育国审玉米品种零的突破。

  “正是有了抗逆耐密高产宜机收品种的支撑,我们在国内首次构建了玉米密植高产低水分籽粒直收技术模式。”王永宏向记者介绍,玉米成熟后,延期晚收、站秆晾晒,不仅减少了繁琐环节,大幅降低了籽粒霉变风险,还减轻了劳动强度,比机械收穗亩节本123.4元,大面积平均亩产突破了1000公斤,“该项技术入选2020年中国农业农村重大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全国十大引领性农业技术。”

  除了青贮玉米和普通玉米,王永宏在蔬果玉米培育上也有可炫耀的“宝贝”:“我们培育的彩色糯玉米品种中夏糯68,口感黏甜馨香;培育的爆裂玉米品种银爆888花形硕大、色泽独特、口感脆爽,爆花率超98%。”

  “十三五”期间,王永宏团队共培育审定玉米新品种12个,全部实现了转化,转让总金额560万元以上。“我们培育的有些新品种区域试验阶段就被种子企业看中,未经审定之前就被区内外种子企业签约购买,与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井喷式’‘同质化’等现象形成了鲜明对照。”王永宏说,新品种新技术集成示范创造了亩产1357.3公斤的宁夏玉米单产最高纪录;创造了1252.58公斤的玉米密植高产低水分籽粒直收最高纪录;大面积全程机械化籽粒直收平均亩产突破1000公斤,低水分籽粒直收技术在西北同类型区扩散应用。

  3月至4月整种、播种;5月至6月调查、管理;7月冒着炎炎烈日做杂交;8月至9月观摩调研;10月收获测产考种;11月初奔赴海南南繁;春节准备南繁收获……

  “我们团队可能是全单位里最忙的,多米体育每年团队成员东奔西跑,团队成员多是年轻人,家里孩子都小,但为了把工作做好只能这样。”王永宏无奈地说。

  今年,宁夏遭遇自1961年以来最为严重的高温干旱天气,玉米经历了“伏旱”和“掐脖旱”,玉米生育中后期遇到前所未有的病虫危害。为减少种植户的损失,王永宏带领宁夏玉米产业技术专家组成员和科技创新团队成员,积极组织调研、指导抗旱救灾,为宁夏南部山区旱作雨养区、中部干旱带、引黄灌区分别编写了抗旱救灾技术手册,积极开展技术培训。

  截至目前,王永宏带领其团队培育出优质高产专用玉米品种近20个,制定地方标准和技术模式10余项,7次荣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记者 张瑛 张唯 文/图)

  地址:宁夏银川市兴庆区中山南街47号宁夏日报新闻大厦 邮编:750001新闻热线传真 合作洽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