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选择: 简体中文简体中文 line EnglishEnglish

行业资讯

早间新闻十篇多米体育

  多米体育从2000年开播到现在,《第一时间》经历了风风雨雨,节目几次改版更新就是为了把全新的《第一时间》呈献给喜欢它的朋友。升级后的《第一时间》在每星期一至星期六6:30直播至8:00,星期日6:30直播至7:40。在节目流程安排上,《第一时间》将整场节目分为新闻上半场和新闻下半场,还设置了很多小版块,如“今日点睛”、“24小时最新闻”、“今日最新”、“晓明堂”等。其中天气播报更加贴心,每隔三十分钟播报一次天气情况,还分享一些出行或者生活上的小知识,带给即将出门上班、学习的人们更加准确的信息。

  与以往的早间新闻节目不同,辽宁卫视《第一时间》整个节目给人一种轻松活泼的感觉。从采访记者到编导人员,整个团队工作人员的平均年龄不到二十七岁,阳光帅气、端庄靓丽的年轻主播深受电视观众的喜爱。民生新闻是《第一时间》新闻选题的主旋律,内容也涉及文艺、体育新闻和国外一些新鲜事等。《第一时间》的口号从“第一时间,念念不忘观众”到“把握第一时间,拥有美好一天”,无不体现着新闻的“三贴近”原则和新闻的时效性、真实性原则。

  《第一时间》的电视画面制作还注意诸多细节。比如,电视画面右下方循环显示辽宁省内各大城市的天气情况;即使在播出广告时,电视画面左下方的二维窗口里显示的是正在做体操的主播,这使得观众一边耐心等待节目的播出,一边跟着主播做健身操。它秉承着为普通百姓提供“更新更全的资讯,更多更好的服务”的宗旨。

  早间新闻节目主要受众群体大致包括上班族、学生族、家庭主妇和一些喜爱观看新闻节目的电视观众等。所以,在新闻选题上,早间新闻节目要更加符合此类群体的口味。

  《第一时间》的新闻选题具有多样性。虽然以民生新闻为主,但是新闻选题内容也包括影视资讯、体育新闻和一些外国的新鲜趣闻。《第一时间》的新闻上半场首先播报新华社的重要新闻,然后以省内重要新闻为主,新闻下半场多以一些轻松有趣的新闻事件为主。可以说,新闻选题从国家大事到民生小事、从国内新闻到国外新闻、从时政新闻到娱乐新闻,新闻选题呈现多样性。在2013年7月18日的节目中,报道了几十条民生新闻、国外新闻和娱乐新闻等,如“大连:母亲外出洗澡7岁男童坠楼”、“希腊民众举行24小时罢工抗议紧缩措施”等。

  新闻选题的多样性,使节目更加灵活多样,克服了原有新闻节目选题的单一性,进而可以覆盖更多的受众群体,取得更高的收视率,吸引大量广告客户,带来更多的商业利润,再把更多的金额投放到团队的运作上,使节目制作更加精良。

  “新闻时效性,即新闻在一定时间内的价值和效应。它包括新闻事实本身;新闻事实发生的时间与发表时间的间隔;新闻刊发的时机和社会效果。即时间性、时新性和时宜性。”因此,时效性是争取获得发行量和收视率的关键,如果一个新闻事件不及时报道,也就失去了新闻的价值。该节目是清晨直播的早间节目,所选择的新闻事件多发生在该节目播出的前一天,有的是节目播出的当天清晨发生的事件,甚至在节目播出过程中会出现紧急特殊事件的情况,这个时候《第一时间》会选择插播该条新闻。可以说,本节目的新闻选题特别注重时效性。

  贴近性是《第一时间》所遵循的一大原则。《第一时间》以民生新闻为主,尤其以辽宁省内、沈阳地区的民生事件作为新闻的报道内容,该节目的主要受众群体也是以辽宁省内、沈阳观众为主,所以播报的新闻内容与观看受众相对应。

  所谓贴近性是指“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新闻选题要贴近实际就意味着新闻报道必须是真实的;贴近生活,只有与生活问题密切相关的新闻选题才更能引起受众的关注;贴近群众,群众是人民的主体,人民的事没有小事,受众观看新闻遵循接近性原则,尤其指生活区域和心理层面的接近,所以群众会更关心身边发生的事。比如2013年7月17日播出的关于“省会沈阳强降水过后,交通如何保持流畅”的相关线、实用性与服务性

  实用性与服务性是《第一时间》所遵循的另一大原则。该节目宗旨就是为观众提供“更新更全的资讯,更多更好的服务”,所以在节目风格上更加凸显了实用性和服务性。在板块设置上,“晓明堂”等一系列板块和观众分享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并提供一些简单可行、易于操作的方法,帮助观众解决在衣食住行上遇到的困惑。比如,2013年7月15日的节目中,有关于“如何选择化妆产品”的线日节目中有谈到“酷暑天气怎样护理产妇“、“玩手机易患颈椎间盘突出”等。

  早间新闻之所以深受观众喜爱,与它的实用性与服务性是分不开的。电视节目的功能之一就是具有教育功能,使受众在观看节目的同时还能学到知识,因此早间新闻节目在无形中做了知识普及的工作,进而增长了电视观众的鉴赏能力,使得受众对早间新闻选题的期待越来越高,促使节目自身要打碎与重塑来升级。

  《第一时间》的节目口号是“把握第一时间,拥有美好一天”,可见,《第一时间》希望观众能够通过观看节目开启新的美好一天,具有趣味性的新闻可以成为受众一天的谈资,所以,新闻选题很注重趣味性。比如,《第一时间》会选择一些外国的奇闻趣事,还有一些网络上既具有新闻性又带有趣味性的视频等作为新闻选题。

  趣味性不仅可以表现在新闻的内容上,还可以表现在新闻的语言上。早间新闻节目很可能是电视观众当天收看的第一个电视节目,一档节目的风格基调完全可以影响观众一天的心情,所以体现趣味性的选题是《第一时间》节目中必不可少的。比如2013年8月22日的节目中,报道的“寝室四人同年同月同日生”、“熊猫照了彩色照片”等。

  清晨时段的新闻节目,由于播出时间的特殊,所以把握好整个节目变得特别重要,且在新闻选题上也要很慎重。各大卫视争抢收视率时,早间新闻既要符合受众的观看心理,又要赢得良好的收视。基于复杂的要求,《第一时间》在新闻选题上也存在一些问题。

  娱乐化的新闻选题是各大新闻节目现阶段的一个新闻选题倾向,但新闻节目过度娱乐化的主要原因就出在新闻选题上。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传播信息的方式更加多样化,传播信息速度相当快捷,而且我国的“把关人”制度不够完善,受众缺乏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所以新闻选题走向娱乐化。早间新闻类节目在弱化新闻硬度的同时,不要忘了新闻的实质,培养高知识水平和高欣赏水平的受众,是媒体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要潜移默化完成的任务。

  早间新闻节目采用“说新闻”的形式逐步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报道趋势,“说新闻”让新闻传播带有口语化的色彩,边听新闻边做事,这样使晨间忙碌的受众依然可以获得信息。但是,“说新闻”的这种方式仍然存在它的缺陷。例如,《第一时间》报道每一条新闻需要时间大致在两至五分钟,加上采用“说新闻”的报道方式,这样使新闻略显缺乏深度。好的新闻不止于平面阐述,要把平面的新闻事实作成立体化的新闻。新闻需要深度、广度和宽度,多选择一些系列报道和深度报道的新闻选题,做出的新闻才更有深度,节目才能更加完善。

  “所谓‘同质化’是指同一大类中不同品牌的商品在性能、外观甚至营销手段上相互模仿,以至逐渐趋同的现象。”然而今天,新闻报道的选题上也出现了同质化的现象且日趋严重。早间新闻类节目竞争越来越激烈,增强独家新闻意识,避免同质化的新闻选题,这样的节目才更能够吸引受众的关注,才能够在日渐趋同的早间新闻类节目中突出自己。

  《第一时间》新闻选题虽然呈现多样化趋势,但是整场新闻节目仍以民生新闻为主,选取题材多为百姓生活中人情味较浓的社会新闻,国内外重大新闻、时政要闻和经济新闻只占一小部分。媒介作为向电视观众传递以及表述新闻事实的中间介质,就有责任将与人民群众重大利益相关的政策传达给广大受众,所以早间新闻不能完全忽略新闻的硬度。硬新闻涉及党和国家重要的方针、政策的决定与变更,国际环境,物价水平,投资理财,医疗卫生,自然灾害等。此类硬新闻可以在大众百姓面临重大生活选择时提供一些较为有参考价值的依据。相对而言,软新闻则是指在时间方面没有特殊的规定,形式上通俗,为电视观众提供轻松娱乐、拓宽视角、增长见闻、陶冶情操的社会新闻,它多注重人世的人情冷暖和事件本身的趣味性,没有时间的压迫性,多属于延缓性新闻。硬新闻与软新闻两者缺一不可,这样的新闻选题既做到向受众传递国家的重大方针和政策,又不失民生新闻的娱乐性和趣味性。

  口语化报道新闻成为早间新闻节目的一大特色,“说新闻”的方式比原本正规化的早间新闻节目显得更轻松、更活泼,但是这种新鲜的报道方式依然存在不足之处。“说新闻”的报道方式,让整个新闻事件在短短几句话中播报完毕,新闻事件过于简单的呈现给受众,媒体缺少对新闻事件的进一步的点评,仅仅停留在新闻事件的表面。对于具有特殊新闻价值的重大事件,媒体应该选用更为深入的报道方式,包括解释性报道和调查性报道。一期节目中,短短两至五分钟不能够完全解读事实的新闻,那么就将这样的新闻做成连续式的报道和追踪式的报道。多期节目中的一些新闻事件具有共同性质,反映的问题呈现一致化的倾向,这样的多个新闻就可以做成专题报道。多样化的报道方式,能够突出重大新闻,深度挖掘新闻的事实,抓住侧重点,使得早间新闻节目不过于呆板和沉重。

  现如今,更多的人们开始喜欢在早间“打开电视听新闻”,所以各大卫视都抢占早间时段制作新闻节目。想要在同类的早间新闻节目中具有区分度,辽宁卫视《第一时间》应该在选题上做出革新。首先,明确本节目的选题理念,理清选题思路。早间新闻不等于民生新闻,民生新闻并不等于“谁家水管坏了”、“哪个小区物业不负责任了”、“谁家的宠物走失了”等,这样平常生活中不具有新闻价值的小事。新闻选题的重点应当放在群众热切关注及与群众切身利益有关的问题上,如教育问题、医疗问题、农业问题等。其次,突破同质化的选题,使节目更有辨识度。一个媒体的好坏与其新闻敏感度是分不开,在报道新闻追求时效性的同时,还要想到其他家媒体是否同样会选择该选题,会选择该选题的什么角度,应该增强独家新闻意识,要敢于选择其他家媒体不会报道的选题,敢于从不同角度报道相同选题。

  我国的新闻节目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但是,与其他传媒业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的早间新闻类节目才刚刚起步。从1993年至今,短短二十年时间,我们首先要对早间新闻类节目的发展给予肯定、支持与鼓励,它的发展空间是巨大的,发展潜力是无限的,发展前景是美好的。从整体上来看,辽宁卫视《第一时间》在同类节目中相当优秀,它今天所取得的成就与整个节目组的每一位成员是密不可分的。希望《第一时间》利用自己的优势与特点,改善自己的劣势,创造个性化的品牌节目,一步步形成全新的新闻理念和良好的经营运作模式。在不久的将来,呈现给观众更好的新闻早餐。

  ①晁阳,《浅谈新闻的时效性》[J].《新闻知识》,2001(3):33-34

  ②芦莉菲,《浅析出版竞争的“同质化”》[J].《中国图书评论》,2005(3):9-10

  ⑥林洁霞,《论如何开发我国早间电视新闻节目领域》[J].《中国科技信息》,2005(12)

  2、以往中央一号文件多是聚焦某一项具体工作,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突出特点是管全面,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贯穿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乡村振兴五个方面的总要求,统筹谋划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3、多米体育信托资金杠杆降至1:1的传闻虽未得到证实,但该消息仍给市场带来巨大的冲击,近期盘中多只个股出现闪崩。根据统计,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有1150只个股的前十大股东中有信托的身影,占比接近1/3。另据信托业协会披露的数据,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信托受托资产投向证券市场(股票)规模约8858亿元。

  轨道线,多米体育指数大跌后仍位于中轨线下,结论:中轨线年前仍有争夺的过程,以收复为企稳标志。

  量能上来看,成交量随跳水放大至近三千二百亿。结论:下跌过程中成交量出现放大,近期阴线放量阳线缩量仍在延续。

  眼下,开办杂志型早间新闻栏目已成地方广播电视台的一个趋势,以安徽卫视《超级新闻场》、江西卫视《晨光新视界》、山东卫视《早安山东》、本溪广播电视台《新闻早班车》等栏目为例,其播出的内容主要来自于几个方面:一是自采的新闻,二是全国兄弟台的视频,还有对来自网络的大量信息的精选。这些栏目无一例外都受到了观众的欢迎和认可,也得到了业内人士的肯定,节目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收视率。

  1.从受众来看,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导致的结果之一就是信息大爆炸,面对网络上繁杂的信息,人们往往处于一种不知所措的状态。而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使得人们没有过多的时间坐下来上网和细细翻阅各家报纸,也不可能每人都有上网和订报条件。而杂志化早间新闻栏目将网络上的信息汇集到一起播报,实际上为受众起了一个信息索引的作用。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平台,人们通过收看这一档栏目即可对域内外新闻进行简单的了解,这样既节省了上网时间,又为人们做出了指南针的作用。

  此外,由于受多方面条件限制,现在市民的读报氛围并不浓厚,不少人要么是没有养成读报的习惯,要么是买不到合适的报纸来读,杂志型早间新闻栏目的读报部分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通过对国内各家报纸的筛选,提炼出比较重要的内容,不仅可以弥补个人读报中存在的缺陷,还可以对同一时间内的报道加以整合。受众只需用很短的时间,就可以做到博览天下事。

  2.新闻节目,内容为王,新闻节目的吸引力主要看它所选择的内容。在节目内容上,杂志型早间新闻栏目覆盖广,容量大,纵观目前播出的各档栏目,其内容大多包含了本地新闻、报纸摘要、服务提醒、国际国内重大新闻事件、新闻评论等。可以说,观众只要锁定这个栏目,就可以慢慢品尝一道好看、有用的新闻快餐,足不出户就知晓天下大事,使每一部分收听人群在这里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收视兴奋点。

  3.节约了节目制作成本。每一类广播节目的开办,媒体都不得不考虑投入与产出效益,杂志型早间新闻栏目正适应了这一要求。凭借互联网这个用之不竭的“金库”,使它节目的形式较为简洁,投入不多,无非就是几份报纸+电脑+编辑+主持人就构成了一期一小时左右的节目,大大降低了节目的制作和播出成本。这样的节目形态顺应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广播电视媒体办节目的要求。

  4.杂志型早间新闻栏目实现了报纸、电视以及互联网之间的互动。而媒体联动是传媒市场激烈竞争的产物。在如今这个新媒体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任何一家媒体都无法单凭一家之力穷尽天下新闻,传媒资讯是以“共享”的方式存在和传播的。杂志型早间新闻栏目以本地传媒和互联网为选择对象,融汇多家传媒信息,经筛选、浓缩后向观众播送,无疑拓宽了新闻的视野和信息的广度。

  但是,从各家媒体杂志型早间新闻栏目开办运行中的实践来看,此类节目也有着需要完善的地方,这些问题也制约着节目的发展。

  1.形式单调,缺少变化。杂志型早间新闻栏目在编排上几乎都流于一种简单模式的重复:报纸内容+互联网内容+主持人播报。这就难免给观众以单调乏味之感。形式上的单调还表现在播报方式上,此类栏目应是以“说”新闻为主,但不少栏目办成了“读”新闻,“播”新闻,缺乏个性是此类栏目的软肋所在。

  2.“二传手”性质缺乏深度。杂志型早间新闻栏目充其量只能是个出色的新闻“二传手”或“筛子”,它缺乏自采节目、原创节目独有的内涵,节目定位、节目形态决定了它只能筛选、过滤兄弟台、报纸和互联网上的信息,浓缩以后以简单的方式梳理、编排后传送给观众。这决定了它不可能有足够的耐心来透彻地解读某一新闻事件,而只能以寥寥数语来概括。然而一个重大事件又岂能用一两句话把内容说透?处于信息爆炸时代的观众面对海量信息的输送,已经不再满足于“快餐式”的信息获得,而更多地追求新闻之外的深度内涵、新闻之后的背景,这一点恰恰是杂志型早间新闻栏目所欠缺的。

  杂志型早间新闻栏目如何扬长避短,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保持节目的持续健康发展势头,其实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1.优化节目编排。为了避免节目单调的弊病,节目编排应追求灵活性。优化节目编排应注意两个原则:一是适配性原则,即节目形式应与节目定位、节目内容相适应;二是生动性原则,本来就先天不足的节目如果再加上呆板的编排,无异于自残。杂志化早间新闻栏目要在节目中充分利用各个“子单元”的缓冲作用,用一句话新闻、趣味新闻、生活提醒等来起画龙点睛或锦上添花作用;还可以将同类、近类和有反差的内容编排在一起,给人以整体感。

  2.改善主持人风格。主持人的风格,必须与节目定位、节目风格相一致,对于一个好的新闻栏目来说,只有确定了观众对象,有针对性地不断满足观众的要求,才能办出有自己特色的优秀栏目来,这就要求主持人在不断迎合观众口味的同时不断地改变自己的主持风格,要避免过分的没有感彩的“播音腔”。主持风格的改变主要表现在语言风格上,不妨向“说新闻”取经,多些口语化、个性化,把“播”与“聊”、“评”、“说”相结合。

  3.把好编辑质量关,保证节目内容新鲜有特色。在内容编辑中应坚持一个原则,即突出信息量,稿件以精短为主,并做到可听性和必听性结合的原则。可听性,就是内容“有意思”、有趣味,能满足人类天生打探奇闻异事的欲望;必听性则是所选信息对公众的利益、生活有指导性和引导功能,听后有用,必听不可。要把编辑的重点放在民生新闻、社会新闻和一些趣味新闻。做到以新闻取胜,不炒冷饭。同时,还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内容,使内容更贴近听众。

  在资料的寻找过程中,有关主持人各方面讨论的论文和资料非常多,但关于早间广播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分析非常少,仅有一两篇文章,很多都是对广播节目主持人宏观上的分析和论述,并且很少有深入的论述。所以,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还不深入,还存在很大的空白,笔者认为,广播作为以声音来传播信息的媒介,主持人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早间又是一个特殊的重要时段,很多上班族在上班途中,早间节目如何抓住听众的心?除了内容之外,主持人在早间节目这个特殊时段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探讨早间广播新闻节目主持人应具备的素质与风格,首先应了解早间广播新闻节目的特点。

  广播受众的广泛性要求新闻信息容量要更加丰富宽泛,广播稍纵即逝的传播特性决定了广播新闻不能长篇大论;①早晨时间的紧张性也对广播新闻的信息量提出更高的要求。概括地说就是新闻稿件要简短,时效性要强,涉及面要广,播出节奏要快。②

  2.随着时代的发展,除了大量的信息外,早间广播新闻节目还应该提供各种资讯服务

  如今人们的生活日益丰富,人们更关注各方面的服务资讯。早上作为一个人们都在上班的紧张时段,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些贴心的服务资讯,这能拉近和听众的距离,满足听众需求,吸引听众。

  “早间”是人们上班的时间,时间的紧迫性和人们的紧张性决定了语言要比任何时候都通俗易懂,不要出现拗口的和难以理解的词句,因为上班族这个时候的神经处于两极状态,听众的理解力有限,这就要求语言不仅通俗易懂而且活泼有趣。

  《打开车窗说亮话》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都市之声”在2009年改版时全新推出的一档栏目。《打开车窗说亮话》分早间版和晚间版,早间版由男女主持人对播,通过早报浏览、网络信息、标题新闻、搜索引擎等荟萃前一天的资讯,预报当天即将发生的大事要闻,主持人对热点话题加以简短点评。本文以《打开车窗说亮话》的早间版为例对早间节目主持人进行分析。

  《打开车窗说亮话》采取男女主持人对播的形式,笔者认为这两位主持人的整体风格有以下两点:

  1.两个主持人都非常幽默,并能很好地和所要传达的信息结合起来,使其具有伸缩性。

  2.两位主持人与听众的交流互动性强。这个节目中的一个板块是说新闻,这两位主持人给人的感觉是和大家聊新闻,并不是给听众灌输信息,这就使得听众感到很有交流感。这也是传播信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传者和受者能同时进入状态。在博客上,就有网友说“每天都是在上班的路上听这两位的节目,很喜欢以这样轻松的方式来聊新闻,聊身边的事,而且大家能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互相交流。每天,伴着清晨的阳光,走在上班的路上,一路有你们的陪伴,开始新的一天!加油!”从帖子中可以看出两位主持人的主持风格非常受听众喜爱。

  在这个节目展现的整体风格下,两位主持人又有各自不同的风格。男主持董彬非常幽默,和女主持的调侃使整个节目的氛围非常轻松欢快;但是要对一些问题加以评论时,董彬又显出了男士冷静和睿智的一面。女主持人张倩因为毕业不久,活泼开朗,思想比较开放,并且感情细腻,所以在一些问题上比较感性,问题比较尖锐,容易拉近与年轻人和上班族的心理距离。他们的结合使整个节目产生了一种抑扬顿挫的效果,一冷一热、一扬一抑使整个节目更加丰富多彩,变幻多样。

  除了两位主持人的风格和早间节目契合外,本身所具有的素质也在节目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他们的素质决定了他们的风格。

  1.他们都具有睿智的幽默。幽默其实也是一种智慧,早间人们都在上班的途中,时间和人们的心态都相对比较紧张,这时候幽默会缓和这种紧张的气氛,愉悦和放松听众的身心。

  2.他们在节目中有浓郁的交流感。交流感不会让听众有压迫感,而是感到平等的交流,从而使听众产生一种舒适感。他们往往能把新闻或者话题等内容和自己的亲身经历联系起来,这样就容易与听众产生共鸣,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3.他们在节目中展现真实的自我。在一些评论中,他们的表达有特点,尤其是女主持人,比较富于个性。

  通过对早间广播新闻就节目特点的论述和对《打开车窗说亮话》案例的分析,笔者认为早间广播新闻节目的主持人除了广播记者共有的素质外,还需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和风格:

  1.幽默。在新闻节目主持中,主持人如果把一些幽默元素融入新闻,能给听众一种轻松感和舒适感。但是调侃绝对不能过头,也就是需要“睿智的幽默”,否则将使听众产生逆反心理。

  2.有交流感和对象感。主持人具有平等意识,具有和听众交流的愿望,才能和听众有交流感,也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听众,拉近与听众的距离,才能让听众走入自己的声音,走入节目。

  3.有广博的知识,并且不断地学习。早间广播新闻节目信息量大,有些需要作评论,主持人必须有广博的知识做基础;再者,幽默并不是随便开玩笑,玩笑之中隐含着主持人对新闻事件的思考,所以主持人如果想走得更远就应该不断地充实自己。

  4.有内涵、有素养。这其实需要深厚的知识底蕴做基础,广播节目尤其是早间广播新闻节目要求语言口语化、通俗化,但其实这是最难的,把非常书面化的语言变成人人都懂的广播语言正是主持人有涵养、有素养的一种表现,新闻节目中的每一句话都映射着一名主持人自身的素质。

  在当今媒体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早间这样一个信息需求量大,时间紧的特殊时段,对早间广播新闻节目的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只有主持人的素质和风格与早间新闻节目融为一体,不断地完善自身,早间广播新闻节目才能在早间新闻中占有一席之地。

  ①②刘树雨:《广播早间新闻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9月

  ①刘树雨:《广播早间新闻面临的挑战与对策》[A],《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②敬一丹:《重在交流感――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追求》,《语言文字应用》,1997年第4期

  上证指数低开后反击一度接近翻红但无奈失守年线一线点继续成为压力。创业板指数失守20日线日均线形成短期支撑。

  外盘狂风骤雨下跌影响A股反弹节奏,尤其雄安概念一再吸金最终资金高位不愿继续拉升转而砸盘,年线点区间得而复失对市场心理影响也较大,下方3085一线将是多头最后防线。目前多空博弈继续以拉锯形式存在,成交量继续逐步缩减显示交投不足,市场继续震荡筑底为主。

  今日日早盘受欧美股市大跌影响,A股两市跳空低开,沪指失守3100点,盘初三大股指集体走高,沪指触及3100点后于年线附近展开震荡,临近午盘两市重现一波冲高。午后雄安概念、次新股联手杀跌,两市跌至开盘点位附近后止跌。

  今天大盘比较恶劣的情形不是下跌,而是再次出现了跌停潮,跌停的个股达到了21只,说明空头经过休整之后,再度发威,空头依然具备充沛能量。

  今天大盘一度冲高几乎要翻红(创业板已经翻红),机智的我早就看出主力的虚弱,不断发帖提示大盘风险大,要减仓,千万不要以为大盘走出v形忍不住追涨。事实证明我的判断准确。

  后市研判:从周线周均线,试图展开反弹,但是受到空方强力打压,因此周线反弹力度不大,预期经过震荡后,短线周均线,重新进入寻底过程。从日线日均线日均线已经成为重要阻力,虽然指数收在10日均线日均线依然下行,对指数难以形成支撑,大盘波段底部条件还不具备。

  操作策略:波段操作继续保持空仓,超短可以跟随寻龙俱乐部做好低吸高抛,技术好的学员,也可参考龙股池个股做好低吸高抛。

  虽然有20余只个股跌停,但是寻龙俱乐部还是开心的,午盘我提示的000852,有学员买了5万股,收盘涨停,浮盈超3.5%,

  调查统计数字显示,在所有收看早间电视节目的人中,41.7%的人收看的是中央电视台的节目,18.3%的人收看的是本省市电视台的节目,另有10.5%的人收看的是其他电视台的节目,整个早间节目总的收视率仅在25%左右。中央电视占早间节目市场和整个早间节目相对低潮的收视状态说明地方早间新闻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广州台综合频道早晨六点半播出的《广东早晨》是一个综合性新闻栏目,收视份额位居本地早间新闻类节目首位。节目旨在让市民上班出门前尽览国内外新闻、要闻,了解多方面生活资讯,尤其是为观众通宵守候国际重要比赛,第一时间播报精彩赛果。福建综合频道的《早安福建》每天早上7点播出,囊括新闻、气象、专题、谈话、生活服务等各种电视元素,旨在为人们提供真正意义上的一手资讯。

  中午是一个重要的休息时段,是人们对新闻资讯节目的又一需求高峰。在晚间黄金时段的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白天午间时段迟早将成为各家电视台展开新闻竞争的第二战场,这为午间新闻栏目摆脱目前的尴尬地位带来了契机。深圳公共频道有一个小时的《新闻广场》,广州电视台有半小时的《午间新闻》,湛江台综合频道的《午间新闻》仅有十五分钟,许多市县级电视台更是没有开设午间新闻栏目。

  晚间是观众开机率最高的时段,因而也是收视率最高的时段,它是各电视台抢占市场的“桥头堡”。与前两个时间段相比较,晚间时段表现出强有力的态势,收视率高,延续时间长。与此同时,电视剧与综艺娱乐节目的竞争大。电视是党和政府的“喉舌”,观众有纵览天下风云的需求,加上新闻节目是唯一一个在内容的生产和提供上必须由电视台自己完成的,因此新闻节目的制作水平是衡量电视台实力的标志,中国电视新闻走上了晚间改革创新之路。

  北京广播学院胡志峰教授指出,“进入本体建设阶段的中国电视,从客体形态来看,经历从节目——栏目——频道的演革过程”。我国的电视新闻发展,正处于一个由栏目化向频道化转变的时期。就栏目化来讲,地方新闻节目的类型可分为消息类电视新闻栏目、谈话类电视新闻栏目、专题类电视新闻栏目。

  消息类电视新闻栏目最为常见,是电视台实现要闻总汇功能的主要栏目,广州台综合频道的《广视新闻》、江苏公共频道的《联播江苏》等属此类。消息类新闻栏目融合正点播报、滚动播出、随时插播最新消息等多种形式,观众既能在固定的时间里看到新闻,又能随时获得最新信息,但是此类栏目的发展仍存在着若干制约瓶颈。一是会议新闻比例大、报道程式化、形式单调,观众觉得索然寡味。二是过多的使用“万能镜头”,使新闻缺乏个性。三是评论性信息少,“结论性”新闻多,节目整体呆板。

  谈话类新闻栏目较之前一种灵活、个性化多了。它使观众贴近信息源,通过嘉宾与主持人的互动获得更多、更直接的信息,促使观众思考,从而作出自己的判断。但此类节目对主持人的素质要求很高,他们应具有一定的新闻素质、心理素质,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驾驭节目的能力等。因此,地方电视台这类新闻节目并不多,凤毛麟角。

  地方电视台的专题类新闻节目比较以上两类又更少了,仅在部分电视新闻走在前端的电视台中有一席之地。江苏城市频道的《新闻夜宴》改变了以往“新闻评论”的传统做法,每期邀请不少于两个的嘉宾到演播室,通过他们与主持人、首席记者之间的观点交锋,对新闻本身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剖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每个省、直辖市都有自己的新闻频道,不少市级电视台也开办了自己的新闻频道,数量上来了,质量却没跟上,新闻节目同质化现象严重,重播率高,节目内容无创新、栏目编排不系统,与其他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差异小,观众没有看新闻要去新闻频道的意识,收视率不高。

  地域是一种局限,但也是一种风格。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山川景物、民风民俗。在慢慢的历史长河中,人类社会从生产方式到生活方式、从经济状况到语言风格都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地域风格。它拥有省级与中央电视台都不具备的地域性强的优势,有地利人和之便,它们的电视节目更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人们始终更加关注自己所生活的城市,它的经济、它的文化,它里面发生的事都与自己息息相关,当地群众对身边发生的新闻与信息有很高的渴求度,而获取本地区的新闻,地方台比起省级台更有时效和报道角度上的优势,没有谁能像地方台一样直接、具体、形象、生动反映、满足本地人的需求。因此,地方新闻形成了地方台的核心竞争力,这也是高一级的电视台无法满足做到的。比如《兰州零距离》的以下报道,“建兰市场应有一个公平秤”、“蛤蟆滩的沧桑”、“牛肉面好吃难消化”,都因打上了兰州这座城市强烈的地域烙印而唤起市民对地域文化的记忆和归属感。地方台的新闻节目主要以报道社会新闻、民生新闻为主,有着平民性强、地域强、实用强的特点。

  地方电视台的早间新闻节目屈指可数,央视、凤凰卫视以及各个省级卫视都有早间节目,从首播时间、平均时长、播出机制等都向国外比较成熟的早间新闻节目看齐。英国人称早间电视节目为重要的早餐,美国人则没有早间电视节目的陪伴就无法开始新的一天。早间电视节目一直是西方国家电视重要的竞赛场,但把电视作为早餐内容的重要一部分离中国观众的生活习惯还很遥远。

  地方台早间新闻节目的稀少或许可以归咎于电视新闻人创新理念的缺乏,我们通常认为没有人会在赶着上班或上学的紧张时段还有打开电视看节目的闲情,反过来想,或许是因为没有值得人们收看的节目才使得他们选择不看。在“忙”成为社会生活的普遍特征的情况下,做与不做,看与不看,取决于人们对相关事宜的价值排序,认为“值得”的事情,再忙也会去做,甚至会为了收看一档喜爱的节目早点起床也说不定。

  与早间时段遭受的待遇类似,受众需求同样被忽视的还有午间时段,地方台现今的午间新闻节目正在倒退。一方面是由于中央台、省级卫视各类午间新闻的冲击,一方面则归于地方台的“自暴自弃”。央视与省级卫视抓住午间高峰,推出了《环球财经连线分》、直播的《中国新闻》等多档强势午间新闻节目,地方台新闻节目竞争力低下,而电视剧与综艺节目投入产出快,广告回报容易,因此宝贵的午间时段,地方台又走向了“重电视剧、轻新闻”的老路。但现在综艺节目成本加剧,电视剧琳琅满目,忽视受众需求,忽视新闻节目对电视台的影响力只会使得电视台的生存更加难以维系,陷入恶性循环。

  新闻资源是媒体激烈争夺的对象,是胜出的筹码。然而新闻资源是分布不均匀的,北上广等发达省市无疑是新闻资源的集中地,小地方新闻资源相对不足,比如娱乐新闻、体育新闻的制作和报道一般都是全国性的,甚少地区能够单独开一栏节目报道本地的娱乐、体育事件,因此,同类新闻比起央视和地方卫视的制作明显缺乏竞争力。另外,我国电视体制有行政分级的特点,央视和省级卫视获取新闻资源较易,具有垄断地位。

  第一,重大新闻、深度报道的缺乏。地方台在抢夺一手重大新闻资源中往往显得力不从心,无法跨地域、跨行业做更全面、更深度的报道。如近期的“毒胶囊”事件,全国各地的制药企业都牵扯其中,吉林省辉南天宇药业、四川蜀中药业、公司遍布全国的修正药业集团,面对如此庞大的新闻架构,地方台根本无法运作。此外,地方台的新闻节目通常仅满足于“黑心棉”、“地沟油”、“透漏排污”等事件的揭发,缺少评论,对社会现象不深究,不探讨。

  第二,民生新闻的“新鲜感”逐渐消失,“同质化”现象严重。民生新闻曾是地方台新闻节目的救命稻草,它符合社会需求,是地方台报道的重点内容,并因其贴近性、平民性、实用性等特点成为地方台新闻内容的坚实基座。经过了十几年,再来看看地方新闻的发展,我们发现,大多数地方台基本上仍是“二元”结构,除了各台必不可少的时政栏目(即地方版的《新闻联播》)外,其余基本上就是民生新闻或以民生新闻挂名的社会新闻栏目。民生新闻在这十几年间没有转向更为广阔的时政新闻,仍旧固守民生这一块弹丸之地,导致民生新闻“同质化”现象严重,引发受众收视疲劳。

  除了制作传统的时政、民生新闻外,还要积极开发专业新闻产品线,拓展资讯服务领域,实现新闻产品和新闻服务的多元化。微博、社交网络等新媒介层出不穷,新闻事件的不再是专业记者的特权,新闻事实的呈现是多元交互的,这就需要新闻记者熟知各种媒介符号,掌握多种媒介表达技能,能够抢先获取和新闻信息。此外,电视台的新闻播出后,几乎全都直接入库存储,不再利用,新闻的播后价值未开发,是一种资源的浪费。与商业媒体常见的“新闻拆条”形成鲜明对比,事实上新闻分拆后可以重新集成,制作成定制内容发给终端用户。

  现代社会是全媒介时代,数字杂志、数字广播等新媒体分流传统媒体,报纸订阅率下降、电视收视率下降是全球普遍现象,多媒体、多渠道的分发是解决困境的必要手段。传统的电视新闻节目与商业网站、手机等其他媒体的合作十分被动,要适应全媒体时代的要求,就要进入互联网,实现网站、社交媒体、户外媒体等渠道的集成和分发,新闻内容需要兼顾网站、手机等终端。

  和中央台、省级卫视高昂的广告费相比,地方台广告成本低廉,是本地企业投放广告的好平台,同时应注意把电视台的广告市场向其他合作平台延伸,手机、门户网站等,在本地形成全面覆盖,这样自然能够吸引广告投放。

  民生新闻显然是地方电视新闻节目的王牌,但要做好做强地方新闻节目不能仅仅局限于它,面对信息量富余,公众注意力不断被各种媒体稀释的事实,一个地方电视台通过民生新闻获得了一定的受众后有必要开始尝试专题类、杂志类等多种新闻形态,发展深度新闻,这是电视台提升新闻水平的重要契机和途径。在有限的新闻资源下发展多种新闻节目形态,就必须对新闻事件进行拓展,扩充其内容,丰富其形式,将单薄的事件刨根究底,做成有分析解释、有预测评论的报道。

  甘惜分主编的《新闻学大辞典》这样给晚报下定义:晚报是“每天下午或傍晚发行,供人们晚饭前后阅读的报纸,是一日间发行最迟的报纸,常报道午前的消息(《新闻学大辞典》,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刊登当日新闻,将当天午前和午后的重要新闻见诸报端,这是晚报的优势所在,是任何日报都占据不了的优势,晚报应该充分发挥自己这个独有优势。”目前严格意义上的晚报虽说难以做到将午后的新闻见诸报端,但当日上午和凌晨这段时间的新闻则是其他都市报难以企及的。

  坚守出版时间的晚报,以当日新闻来应对都市报等报纸的冲击。2001年8月《羊城晚报》在改版广告中,更明确了以当天新闻作为一种核心竞争力的办报理念,提出“今天的,才是新鲜的”,“新鲜的,才是精彩的”,“精彩的,才是有魅力的”,直接把“今天的”置于晚报新闻最精彩、最核心的位置,抓到了办晚报的要害。2003年11月,《扬子晚报》在改版中推出了两个“昨夜今晨”新闻版面,强化夜间新闻和当日上午的新闻,2004年9月,在新一轮改版中,又将“昨夜今晨”改造为“今晨昨夜”,进一步强化当日新闻。在《扬子晚报》推出“昨夜今晨”之后,《新民晚报》、《重庆晚报》等,也相继推出了“昨夜今晨”新闻版面,《新民晚报》在“上海新闻・昨夜今晨”版面外,还推出“上午新闻”版面。此外,《北京晚报》也推出了“本报最后消息”版面,以夜间新闻、当日新闻为特色的新闻版面,正成为晚报最具特色的新闻版面。当日新闻可利用时差获取一些国际和体育方面的最新消息,这些是早报所没有的;其次,夜间和当日上午发生的新闻,一般来说是非常鲜活的。

  2004年世界品牌实验室了“中国500强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媒体行业中41个品牌入选,其中7家晚报中绝大部分为不“早出”的晚报。第二届中国报业竞争力年会上,揭晓了2005年全国晚报都市类报纸竞争力监测结果,入围前20强的9家晚报也基本上仍为下午发行,且都是所在城市发行量名列前茅的报纸。

  早出的晚报,无可奈何的尴尬成分超过了改革的意味。当晚报纷纷改为早出加入都市报行列,那么下午和晚间的报业市场将会逐渐成为空白地带,报业的竞争完全集中于早报(都市报)市场,明显会导致报业竞争的加剧,报业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也会导致一定程度上的资源浪费。虽然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们提供了更多方便快捷地获取信息的渠道,但新兴媒体并没有取代传统媒体是不争的事实。同时,新兴媒体的普及仍存在一定的发展过程,也给晚报的生存留下了一定的发展空间。原本改为早出的《深圳晚报》又改回到晚出,这与该报业集团内部合理配置资源、充分开发报业晚市场不无关系。

  阅读环境作为晚报另一个固有优势,在晚报早出中亦被逐渐淡忘。人们在傍晚、晚间读报,其环境、心态、需求与早上、午间读报有明显不同。严格意义上的晚报,是指那些供人们晚饭前后阅读的报纸。作为“灯下友”的晚报,从作为日报的补充开始,就以其可读性、趣味性和知识性等特点,成为人们下班回家后休闲消遣的重要组成部分。

  《羊城晚报》有超过六成的家庭订户,对于珠三角地区的人们来说,在饭后看《羊城晚报》已经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家庭的阅读环境,轻松而温馨,人们腾出时间专门阅读晚报,摒弃了浮躁的心态。当天发生的新闻事件,上班的人们由于工作紧张,很难获取,而晚报在一个相对宽松和谐的家庭环境中,给广大读者提供了对最新事件的报道,更给读者留下了相对充裕的品味、思考时间。而都市报等其他报纸,人们大都是在早茶间隙、乘车途中、上班伊始等环境中阅读,上班匆忙,工作紧张,阅读也粗糙,公共场所的阅读环境制约了读者对报纸内容的有效阅读。

  “中国的报纸,特别是晚报,应该既是一张新闻纸,又是一张具备某些杂志功能的文化纸。”晚报历来以其思想性和文化品位为人称道,这种思想性与文化品位与其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又是和谐一致的。《新民晚报》多年来始终高举“新闻纸”和“文化纸”两张纸的旗帜,从1946年5月《新民报》在上海出版晚刊时算起,其著名副刊“夜光杯”以较高的格调和文化品位树立了品牌;上世纪60年代初期《北京晚报》就推出了“五色土”副刊,融思想性、时代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一直延续至今,为读者提供了优秀的精神消遣品;《羊城晚报》的“花地”、“晚会”等也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广大读者,熏陶着读者的情操。晚报早出,淡忘了晚报固有的阅读环境,改变了读者的阅读习惯,晚报高文化品位的特性在喧嚣、浮躁的公共环境中难以彰显。

  类型化电台,又名格式化电台,国际上称为Format Radio。与它相对的概念是栏目化电台,或称堆砌栏目的电台(Block Programming Radio)。听众对类型化电台的频率内容定位和品牌有明确的认知,收听毋须节目表,随时开机收听所需内容。而栏目化的频率,则需依照节目表收听,其播出的内容并非为听众所需的全部内容。

  2006年元旦,东广新闻台全新改版,推出15个小时的大容量滚动新闻。除了考虑听众传统收听习惯,保留了早间6:00—9:00的早新闻板块之外,每天上午9点《东广早新闻》结束后,开始每20分钟一个单元、全天45次、持续到深夜零点的滚动新闻,随时报告最新的新闻资讯,提供即时气象、要闻、综合新闻、体育、财经、生活咨询和交通路况信息。

  在中国内地类型化新闻台的节目设置上,东广新闻台是最彻底的类型化新闻台,它参照了国外最典型的类型化电台的架构——时钟滚动架构。在改版之前,东广主创曾经远赴纽约学习美国最典型的类型化新闻电台——1010WINS的理念和运作方式。这个台的节目构成为每20分钟一个组合体,新闻都是提要式的,每条长度不超过40秒。它的广告词是:“给我们20分钟,我们给你整个世界。”在它的节目里,每20分钟就有一条重要的头条新闻,每小时播6次交通路况,每4分钟有1次天气预报,每小时有2次专家对天气形势的分析,每小时还有1次专家对体育的点评。这种格式已经运作了30多年。听众不管什么时候打开收音机,都能听到他所喜欢的内容。

  东广新闻台的架构几乎照搬了1010WINS的模式,每个小时分三节,一节20分钟,每节的模板都是一模一样的,照着这个架构滚动下去。这种模式的好处是结构简单清楚,听众容易获取到新闻和信息,架构具有高度开放性,可以随时插播突发新闻和重大事件,实现第一时间的报道权。这种模式的挑战在于对信息量的要求极高,在新闻量不足的情况下重复率过高,听众不容易持续收听。

  二、江苏新闻广播:30分钟刷新,新闻+谈线月,江苏新闻广播全新诞生,成为全国第一家省级类型化新闻台。江苏新闻广播在构架上采取了30分钟一轮的滚动格式。除了早间6:00—10:00早间板块节目、晚间17:30—20:00晚间板块之外,其他时段全部是滚动板块,每30分钟里面,由12分钟资讯+18分钟延伸节目构成。每次12分钟的资讯模板是固定的,每时段由提要、天气、头条、省内、国内、国际、文体、生活提醒和城市天气预告组成,18分钟的延伸节目则没有固定模式,主要以谈话为主,有评论、新闻故事、重点事件关注,采用了专家评析、热线电话等多种手段,重在评论、多米体育深度剖析和背景分析。

  江苏新闻广播采用了比较典型的格式化构架,以早晚新闻板块加上全天整半点的滚动新闻,辅以评论、深度观察、新闻背景等延伸内容,组成缜密、充实的新闻节目格局。这是更加适合国情的类型化新闻台的构架,早、晚板块新闻满足了传统收听习惯,每30分钟滚动刷新的即时资讯,满足听众对信息的需求,开放度高,突发事件可以随时插播和跟进,实现“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的理念。随之而来的延伸节目针对重点事件和热点话题进行深度解读,满足受众对于信息深度挖掘的渴求。这种模式的挑战是要同时做好新闻和评论,对采编播人员的专业要求更高,另一个问题是构架存在复播,比如所有的滚动资讯都是直播,而下午和晚间时段的延伸节目有复播,复播时段对于突发事件的灵敏度会打折扣。

  中国之声是全天24小时不间断直播的中国新闻广播的第一品牌。它是中国广播界龙头老大,多米体育改版备受业界关注。历经多次改版,中国之声已呈现出专业的新闻台形象,部分采用了格式化的模式。除了晚间8:00—8:30之间的《小喇叭》节目和总体风格格格不入之外,节目总体几乎都是新闻节目,其中中国之声的板块节目更占分量,早间6:00—9:00三个小时的大容量板块节目,中午1小时的板块节目,晚间18:30—21:00还有一个半小时的板块和专题节目,其他时段有六档《央广新闻》,均为新闻,这个六档《央广新闻》采用了格式化模式。

  记得几年前,也是在这个专栏,我曾经写过《是朝闻天下,不是“朝闻八卦”》一文。我的观点是:《朝闻天下》当然不会放弃电视新闻制作与播报中应有的生动、趣味、轻松,但作为国家大台的主流新闻节目,其基本的新闻价值取向必然具有理性、深刻、大气、阳刚等特点。阿猫阿狗类的东西至多是新闻的补充,无论如何不是新闻的主体,如果以排斥时政类新闻为创新的乐事和方向,那就是南辕北辙了。既然新闻的基本属性和功能不是娱乐,那么,娱乐化的电视新闻播报方式便很值得怀疑。这里,娱乐与轻松、幽默、诙谐还不能完全画等号,另类、搞笑、戏说之类的新闻主持人也仅仅适合特定的新闻节目。我的结论是:增强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和说大事的本领,推进时政新闻的创新。

  几年过去了,新闻传播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和新格局,其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就是网络引领新闻传播。通过分析“华南虎”事件、重庆“钉子户”事件、深圳林嘉祥案、云南“”事件等网络事件,不难发现此类事件都遵循着这样的传播规律,某一事件从网络论坛传出,随即因事件所具有的新闻传播价值而引爆,遭到各大论坛疯狂转载,同时伴随着汹涌的网络讨伐之声。不久,事件传播进入第二阶段,一些嗅觉灵敏的都市类媒体记者迅速跟进,把网络热点搬上报纸版面,同时发挥传统媒体的优势而介入采访,事件很可能因此演变为全国性事件。同时,一些具有创新意识的媒体为此专门开辟了网络版面。随着舆论压力的层层升级。面对强大的舆论压力以及社会影响力,被动的政府部门不得不出面表态,甚至更高一级政府机构出面平息舆论。此时进入第三阶段,主流媒体开始发声,对此次事件以中立的立场进行定调。

  根据这种变化,在本次高峰论坛上,有专家提出晨报市场的理想状态:上网之前读晨报,争取最大限度的报网互动。也就是说,按照数字化时代新媒体产业发展的逻辑,去打造传统报业的运作体制和赢利模式,促使晨报之间、晨报与网络之间在数字化平台之上,剥去介质的壁垒,相互交融为一体。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新的发展阶段,晨报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是否具备对自己资源的整合能力,整合优则胜,整合劣则败。单就晨报来说,它还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多米体育首先是它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一方面,它的发行量很大,比如北京晨报日发行量在34万份左右,最高发行量突破50万份,传阅率为4.6人/份,每天约有600万人阅读,在北京地区的人口覆盖率达30%。另一方面,读者群体有广泛的代表性,能够充分传播报纸的内容。其次,它在内容上追求主流价值观,紧紧把握时代的价值要求,满足广大市民的需要。第三,它充满着人文关怀,如进行了大规模的民意调查、公益活动等。

  专业化频率的新闻节目与原来的综合台或新闻台的新闻节目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差异。专业化频率更讲究节目的实用性、可听性、服务性,同时又要与频率的定位相符合。很多时候,专业频率的新闻节目给人“不专业”的感觉,其实原因并不复杂。从听众需求看,广播面对的是普通听众,普通听众最需要知道天气情况、道路交通、昨天和今天发生的事,专业化频率新闻节目同样在窄幅基础上追求受众最大化;从主持人方面看,将专业新闻做深做透的少之又少,尤其是经济类节目。新闻节目要是把“宝”全部押在专业新闻上,闷着头孤芳自赏,难免会曲高和寡。大多数专业化频率的新闻板块是全天节目的“龙头”,如果市场占有率过小,难以起到为频率树立品牌形象、提升竞争力的作用,进而影响频率的经营。

  当然,专业频率涉足早新闻也有独特的优势。专业频率的条条框框相对较少,对新闻的选择可以不必像新闻频率那样必须报会议议程、领导活动,即使报道,也可以精炼些。因此,假如都是做一小时的新闻,专业频率可以容纳更丰富的资讯。

  结合上述实际情况,要办好专业频率的新闻节目就应该扬长避短,关键是在找准定位的前提下,“多、快、好、省”地办节目,在保证节目质量的前提下,力争占领更大听众市场。

  目前《经广早新闻》的栏目宗旨是“汇集财经资讯,聚焦经济热点,关注民生民意,服务百姓生活”,节目用稿内容紧紧围绕“关注经济、关注民生、关注本地”。从节目定位来看,《经广早新闻》是以经济类新闻和民声民意的表达为重点。

  在做好稿件编排和采制的同时,节目注重大容量信息的采集。《经广早新闻》现有四个子栏目,从数量来看,每期节目播出的各类稿件不少于30条。从形式上看,整个栏目以消息为主,配有评论。大容量信息包含了更多听众感兴趣的新闻事件,对占有市场、稳定收听率起到很大作用。

  追求最新最快的新闻报道是新闻节目不变的宗旨,专业化频率的新闻节目同样如此。对于一些提前预知的重大新闻报道,还需要做好准备工作,采制后及时播出。如2009年第三届中国(合肥)家电产业博览会召开前,《经广早新闻》栏目组了解到本届博览会将举行“合肥家电产业基地揭牌仪式”重大经贸活动,通过准备采访资料、了解产业基地揭牌背景,做好采访准备工作,并结合揭牌仪式现场的音响效果制作成稿件播出。《经广早新闻》是当天唯一一家播出这条重大经贸活动音响报道的广播媒体,该篇稿件获得了安徽新闻奖二等奖。再如2010年3月,合肥市、马鞍山市以正式会员的身份参加“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这也标志着我省两个城市正式加入长三角,节目组也是通过提前策划,联系前方记者做好准备工作,联系区域经济研究专家分析点评,这就有效地加快了节目后期制作的速度,并保证了质量,使得该条消息播出产生较好反响。

  总之,对于听众来说,最新最快的消息是最有吸引力的信息,在做到“快”字决胜还能捕获独家有用信息,更是锦上添花。其实,现代媒体对独家新闻的获取难度越来越大,广播求快,更多是第二落点,对事件背景及时挖掘、及时评价,后续及时跟上。

  专业化频率早间新闻节目的质量是多种因素共同构成的,编辑的编排思想、记者采访稿件的深度、主持人直播状态、主持人口播与音响播出的衔接,甚至包括片头片花的质量都是关系到一档节目质量好坏的因素。应当说,在专业化频率新闻节目“多、快、好、省”四字要诀中,“好”字的重要性更为突出。

  《经广早新闻》的编辑工作是由主持人担任的,在进行稿件编辑工作时,主持人可以更好地运用自身口语化的语言习惯进行编辑。在稿件编排上,编辑可以通过合理设置兴奋点、减短每条新闻的篇幅来实现。将听众普遍关注的事件搭配在一般新闻中,达到“一波接一波”不断提振听众神经的作用。《经广早新闻》一般新闻一两百字,重要新闻采取一组稿件的形式播出,还有一些重大新闻报道开设专栏,或以专题报道、系列(连续)报道等形式出现。2010年春节前,《经广早新闻》开设“滔滔皖江起大潮”专栏,宣传介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至今年10月,已经播发各类信息、专题、评论达到60多条,获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并把专栏打造成听众了解皖江城市带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渠道。在专栏推出时,栏目组考虑到重点新闻专栏化,打破常规,经常将此专栏放在第一位的醒目位置,不仅符合频率定位,也较好地突出节目重点。

  记者采访音响报道要抓重点、抓亮点。《经广早新闻》记者的采访活动主要围绕经济和民生两大领域,在一些活动或会议中,如何抓住亮点、热点进行报道,不仅体现稿件自身质量,也能关系到一期节目的质量。一期节目不可能所有内容都让听众记住,但有亮点、热点的深入报道就能抓住听众。在2009年全省教育局长工作会议上,省教育厅厅长程艺痛批教育乱收费,记者在现场敏锐捕捉到程艺以购买校服为例,对教育乱收费现象进行直接批评,将会议新闻深入化。虽然在其他媒体之后了同样的消息,但这篇有亮点的稿件为节目增色不少,该篇稿件获得2009年度安徽新闻奖一等奖。

  主持人的播报状态、现场操控能力涉及到节目的整体播出效果,要打造一档听觉效果好的节目,这一环节非常重要。从我自身做节目的经验来看,要做到配合默契、音响衔接紧凑、音量控制得当,除了两位主持人之间需要有较强的配合意识,更主要是主持人在直播间时注意力要集中。按照《经广早新闻》现有的播报方式,是男女声穿插播音,录音报道由主持人现场播报导语后再播放录音。只要主持人在直播间集中注意力,一位主持人在播报稿件时,另一位主持人就做好下面的衔接准备,衔接紧凑并不是难事。

  音量控制需要做一些节目外的前期工作。《经广早新闻》的每一条录音报道在制作时,都有音量控制的要求,按照统一要求制作出的报道就不会出现“声音忽大忽小”的情况。主持人在直播时注意控制话筒音量,将口播音量与音响报道音量控制在统一范围,自然就能做到整体统一。

  与新闻频率的新闻节目相比,大多数的专业化频率新闻节目都显得人力不足,如何利用有限的人力资源把节目办好,是专业化频率在人员分工和工作分配上需要做的工作。同时人员分工要围绕节目制播方式开展,也就是资源利用开展。《经广早新闻》现有记者三人,四个主持人,其中有两个主持人同时担任编辑。在这样的人力情况下,全部利用自采音响报道作为节目主要取材渠道显然不现实。为此,《经广早新闻》利用台里记者站发稿平台、地方台发稿、本频率其它节目采访资源进行取材,同时做好相关单位、部门的联系工作,有重大新闻及时采访,以此保证了节目的音响。目前,每期一小时早新闻中,音响报道可以达到20分钟。

  “多、快、好、省”办专业化频率的新闻让我们尝到了甜头。安徽经济广播的《经广早新闻》的收听率等指标近两年来一直位居安徽人民广播电台所有节目前列,2008被评为安徽广电“十佳栏目”,栏目播出的一批作品获得了安徽广播奖、安徽新闻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