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选择: 简体中文简体中文 line EnglishEnglish

行业资讯

扫黑除恶|吴小军:使命光荣征途无畏 除恶务尽誓言无悔多米体育

  多米体育时光回到21年前,一位19岁的青年对着党旗庄严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从此,铿锵的誓言犹如滚烫的烙印铭刻在青年心间,伴随着他以梦为马奋力前行。二十年弹指一挥间,懵懂的青年已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法官,在法治梦想的征途上孜孜不倦地追寻着他的理想。他,就是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刑一庭审判员吴小军。

  2018年1月,中央、国务院发布专门通知,决定在全国开展为期三年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北京高院党组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及时成立专项斗争领导小组,并抽调人员组成专班。作为北京高院刑一庭办案骨干的吴小军法官被指定具体负责该专项工作,成为了高院扫黑办的重要成员。

  万事开头难。2018年春节前夕,在京打拼的人们带着一年的期盼纷纷踏上回乡之路,而高院A309办公室仍灯火通明,法官吴小军正在紧张地起草着北京法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实施方案,从此与专项斗争结下不解之缘,一干就是三年。专项斗争开展之初,扫黑办专职人员较少,如何打开工作局面亟待打开思路、厘清头绪:拟定实施方案,创建案件线索台账、制作信息简报、开展专项督导,上下左右沟通……逐渐理顺了全市法院涉黑恶案件、线索的脉络,明晰了专项斗争的方向,为纵深推进专项斗争奠定了坚实基础。

  扫黑除恶开展初期,吴小军敏锐地意识到,不少同志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形势认识不足,对黑恶势力犯罪认定把握不准。随着2019年4月9年“两高两部”出台《关于办理恶势力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等4个规范性文件,进一步明确了涉黑恶案件的办理要点,解答了司法实践中的不少困惑。“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多米体育。专项斗争征程近半,咱们高院扫黑办须尽快走出去,及时宣讲最新的斗争形势和规范性文件的精神,确保专项斗争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此后,吴小军下基层、进社区、深入行业管理部门进行授课宣讲,多少次制作课件熬红了眼睛,多少次奔波忙碌忘记了吃饭,他却甘之如饴。

  为准确理解和适用扫黑除恶法律政策精神,提升基层执法司法能力,吴小军先后赴朝阳、丰台、通州、平谷、密云等地,开展面向法院干警及各区政法系统的授课培训,参训人员达二千余人,取得了良好效果。丰台法院刑庭法官助理陈嘉森表示:“吴法官的授课非常及时!他从案件督导重点和案件复查情况两方面讲解了办理黑恶势力犯罪案件的若干启示,及时回应了基层办案人员的需求,为当前实践中遇到的困惑提供了解决思路。”为形成强大斗争合力震慑黑恶势力,吴小军深入北京市农委、门头沟区“四套班子”、东直门社区等单位,全面解读专项斗争的重要意义、时代特征、工作目标和方法路径等,并结合案例答疑解惑,相关单位反响热烈。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开展是一个由浅入深、逐步推进的过程。在开展专项斗争的各行各业中,正是有了许多像吴小军一样勇挑重担的“急先锋”,正义的利剑才能以破竹之势斩向黑恶犯罪,扫出朗朗乾坤。

  自成为高院扫黑办专班成员之日起,如何充分发挥高院扫黑办统筹协调、上传下达的作用,确保全市法院专项斗争切实取得成效,成为吴小军长期思考的问题。“为期三年的专项斗争是一场法律战、合成战和攻坚战,将每一起涉黑恶案件办成铁案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吴小军如是说。督导审理好每一起涉黑恶案件,要求他从公正司法的践行者成长为铁案理念的守护者、传递者。

  十余年的刑事审判职业生涯让吴小军养成了一个“走出去”的习惯,尤其是在审理命案时,他总要去案发现场走一走、看一看。曾经有人疑惑地问他,既然有了勘验笔录、照片等卷宗材料,法官何必还要花力气花时间去现场实地走访呢?对此,吴小军总是严肃地说:“‘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改革要求我们,不能简单地坐堂问案。无论是核心事实还是边际事实,只要可能影响定罪量刑,法官都应该做到排除合理怀疑。”为了核实被告人供述,他前往东城区某胡同查看被害人住处周边情况;为考察杀人行为对案发地区造成影响的恶劣程度,他前往昌平区实地走访当地群众;为核实证人证言多米体育,他前往大兴区踏勘案发地查看门窗情况,以排除他人作案的可能;为化解社会矛盾,他赴外地被害人家中开展调解工作……

  一次次地“走出去”,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关注每一个细节,尽可能还原案件原貌;追求案结事了,实质性地化解矛盾,成为吴小军办案的信条。自2005年进入法院以来,他始终秉持人民立场,坚持公正司法,努力精进业务,先后办理刑事案件1300余件,主审“7·20”首都机场爆炸案、民航总医院杀医案、“秦火火”诽谤案等多起大要案,独立或参与审理刘建军涉黑组织、何波犯罪集团等多起重大涉黑恶二审案件。而他那踏实的工作作风、过硬的业务能力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从事刑事审判工作16年来,因工作成绩突出,他先后5次荣立三等功,7次获嘉奖,撰写的裁判文书两获北京法院一等奖,获评“北京法院刑事审判业务标兵”“北京市审判业务专家”“北京法学会青年英才”等多项荣誉称号。

  “把每一起案件都办成经得起法律和历史检验的‘铁案’”,这句看似宏观抽象的话语,落到具体审判实践中,则显得十分具化。不轻视每一个案件,即使它是适用简易程序、速裁程序的“小案”;不放过每一个证据,即使控辩双方没有争议。涉黑恶案件犯罪事实多、涉案人数多、社会影响大,要想将之办成“铁案”,“不轻视、不放过”是依法严惩黑恶势力的基本要求,也是回应群众期待的最好方式。三年间,吴小军义无反顾投身到涉黑恶案件的办理、指导、评查中,“从家到法院,两点连一线”,在地铁中、在台灯下,生活轨迹规律而单一,时刻都在工作状态。每当倦意袭来,儿时的梦想总会萦绕在耳边,“审判无小事,责任重于山”,而每次看到自己办理或参与指导的涉黑恶案件宣判后群众振奋欣喜的面容,他更加感受到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作为北京法院专家型人才和北京法院法官兼职教师,吴小军在办案中始终坚持勤学多思,笔耕不辍,成果丰硕:三次获全国法院学术讨论会征文二等奖,获全国法院系统优秀案例分析一、二等奖,在《法学杂志》《法律适用》《人民司法》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米体育、案例60余篇,编著《贪污贿赂办案指南》《裁判文书释法说理方法》《法官写作实用指南》等多部著作。扫黑除恶开展伊始多米体育,吴小军清醒地认识到,提升调研能力是破解实务难题的“金钥匙”,强化成果转化力度是完善机制建设的“基本功”。

  在宣传方面,他撰写的《凝心聚力攻坚,“扫”出朗朗乾坤》获《人民法院报》专版刊登,全面深刻阐述了北京法院面对新形势新阶段迎难而上,充分发挥审判职能,聚焦重点案件审判攻坚,严格公正司法,注重“打财断血”,深化综合治理,对黑恶势力掀起一波又一波攻势;录制“北京法官”公众号“法苑静听”,深入解读扫黑除恶规范性文件;做客全国首档法治类直播节目“法官来了”直播间,深度剖析黑恶势力典型案例,持续扩大扫黑除恶宣传时效度。

  在调研方面,他聚焦全市法院扫黑除恶全局性、疑难性重大问题,作为执笔人撰写的《关于涉黑涉恶犯罪审判情况的统计分析》获北京法院司法统计分析评比一等奖,并被《刑事审判参考》第123期全文刊登;撰写的《北京法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获全市法院重点调研课题评比二等奖;组织、遴选扫黑除恶参阅案例11个,组稿两期《北京审判》扫黑除恶专刊,及时固化优秀成果,为审判实务提供有效指引;组织开展全市法院扫黑除恶重点调研课题和优秀司法建议评比,推动各院围绕“六清”工作抓痛点、攻难点、破堵点,努力探索“六清”“六建”对策举措,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成果,并积极转化为制度成果。

  在机制建设方面,他注意总结扫黑除恶北京经验,探索新机制,打造新亮点,牵头制定《关于完善涉黑涉恶案件办理机制的意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线索摸排处置办法》等规范性文件,提升扫黑除恶案件办理、线索摸排等重点工作规范化、常态化水平;组织全市法院扫黑除恶司法建议工作座谈会,建立健全司法建议“三维五度”工作机制、“线索闭环管理‘四步法’”等,有效助推全市法院专项斗争常态化建设,为实现扫黑除恶长效常治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寒来暑往,光阴荏苒,不知不觉间,吴小军已在高院扫黑办默默耕耘了三年。三年间,他披星戴月,深夜回到家中,妻儿已然熟睡;清晨迈出家门,家人尚未起床。三年间,儿子乐乐由幼儿园升入小学,无论是接送上下学还是参加学校活动,吴小军总是缺席。对于这个“永远忙碌”的父亲,乐乐经常撅起小嘴以示“抗议”。日复一日的奔忙中,缺失的陪伴所带来的遗憾时常萦绕在吴小军的心头,让他难以释怀。2020年冬日的一个清晨,由于爱人临时出差,吴小军“罕见”地承担起了送乐乐上学的任务。看着孩子蹦蹦跳跳进入校门的背影,他眼眶不觉一热,这一刻珍贵极了。晚上回到家,乐乐拿出日记本,原来这个表面淡定的小男子汉,已将爸爸送自己上学的喜悦写进了日记中“爸爸难得给我做早饭,送我上学,真是激动啊!”多米体育。儿子童稚真诚的话语,让吴小军深深地动容、欣慰。

  为了在工作与生活之间寻求平衡,吴小军渐渐地将“796”改为“666”,每天早上六点多到单位,晚上将战场延伸至家中。待儿子睡着后,他又继续挑灯夜战,每天睡眠时间不超过六个小时。随着决战决胜时刻的到来,每天都有干不完的活,庞杂繁重的工作任务不断给他加码增压。在每一个埋头案牍的深夜,在每一个倦意袭来的时刻,二十年前那个滚烫的誓言都会在他耳边轻轻响起,让他不惧斗争之艰、征途之远而砥砺前行,默默无闻,始终做一头献身审判事业的“孺子牛”。

  征途无畏源于热爱,誓言无悔定能功成。从初出茅庐到而立之年,如今进入不惑之年,似水流年更加坚定了吴小军对审判事业的热爱和执着。在扫黑除恶全面收官之际,吴小军始终立足本职,坚守岗位,不忘司法为民的初心,牢记公正司法的使命,在平凡的审判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践行那永不改变的誓言!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