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选择: 简体中文简体中文 line EnglishEnglish

行业资讯

新闻多米体育通稿范例6篇

  多米体育新闻通稿在我国原指新华社的重要稿件。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为统一口径、便于记者采访也谨慎一些新闻通稿,这些通稿具有权威、真实的特征,不容记者质疑。但在社会利益分化日趋严重,公关之风兴盛的今天,新闻通稿日趋频繁,其权威与真实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有些新闻通稿成了方单方观点的陈述,有些则是方为试探民意故意释放的气球,有些甚至成为掩盖事实真相的遮羞布。记者与编辑若不抛弃新闻通稿的刻板印象,掉进方精心设计的“通稿陷阱”的几率必将倍增。

  近年来的“通稿陷阱”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扭曲新闻事实间的逻辑关系,推卸方的责任。如去年6月份的郑州南刘庄村3死16伤的拆迁血案。当地政府的新闻通稿将真正肇事者偷换成被迫自卫。这类新闻通稿常常出现当地党政相关部门在因拆迁、凶杀、等诱因导致的群体突发性事件的善后处理过程中。因事故原因与当地党政部门的相关成员利益密切相关,或关涉到党政部门相关领导的政绩,或影响其升迁,逐使其利用政府威信,炮制新闻通稿,企图以侥幸心理掩盖事实真相。二是使用修辞性语言粉饰关键性的新闻事实,使关键性新闻信息处于半真半假状态,并以此来搪塞记者的追问。如2009年的事件中,巴东县有关部门的新闻通稿就三番五次修改关键性信息,如将原来的“特殊服务”变成了“异性洗浴服务”,将原来的“按倒”变成了“推坐”,将原来的“修脚刀”变成了“水果刀”等。这类通稿陷阱属于玩弄文字游戏型,它常常借助于同一语词的不同内涵的方式偷换概念,企图以词语的陌生化方式重新阐释事实真相,并以专业术语为借口掩盖语词的原有内涵,以此让公众产生相关部门已尽职的错觉。三是仅仅为了让媒体突出报道,扩大新闻事件的社会影响力而提供错误的关键性信息。如北京150件圆明园的文物从去年11月16日开启全国巡展之旅,其在南京新闻会,将150件部分文物首次走出北京,说成“150件来自圆明园的文物将首次走出北京”。这类通稿中常常利用 “最”字或“第一次”做文章,通稿中常在关键性信息前面使用“首次”、“第一次”、“最多”、“最大”、“最强”等词语,以利用记者或编辑历史知识的不足而企图侥幸蒙混过关,达到宣传效果。

  这三种通稿陷阱,对社会、对媒体的危害程度也不同。记者若无深入调查,毫无质疑地刊发第一类通稿,不仅损害自身的媒介信誉度,甚至还会激起受害者再次情绪化的集体反抗,恶化事态。若不加质疑地刊发第二类通稿,也许能蒙蔽部分不明真相的公众,为既得利益者为虎作伥,使社会矛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却使该及时解决的矛盾潜伏化,成为更大社会矛盾的一个因子。第三类通稿似乎没有前面两类通稿陷阱危害大,但它对公众知识无疑产生了深远的误导作用。因此,不管什么形态、什么目的的假新闻,始终是社会的公害,应尽可能地铲除之。

  不为掌声的诠释,不为刻意的征服,只有辛勤的汗水化作追求的脚步、心中坚定的信念、脚下沉稳的步伐。你用行动诉说着一个不变的真理: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希望在终点向你招手,努力吧,用你坚韧的不拔的意志,去迎接终点的鲜花与掌声,相信成功属于你!

  风起云涌,激荡动机健儿勇敢拼搏、风驰电掣,引领动机学子奋力奔跑。让青春的脉搏掌握在我们手中,我们在心里对你们充满期待,期待你们创造更多的辉煌,看着你们那洋溢着阳光和自信的笑脸,我们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默念着:动机学院加油!

  这是速度与毅力的结合,这是期望与完梦的接力,时间在这里凝固多米体育,几分几秒也变得如此漫长。千百双眼睛注视着你那矫健的身影,近了,近了,前方就是终点,加油啊,成功在转瞬之间。你们是幸福的,因为今天你们是主角,你们在九一二运动场留下了你们的足迹。我们也是幸福的,虽然我们没有站在场上,但我们依然是和你并肩作战的战友。

  运动神圣,不论输赢,跑到终点都是胜利。赢固然获得鲜花、掌声以及他人的羡慕;输又为何不能呢?他也一样从起点开始,也一样拼了全身的气力,最终也一样踏上了终点线,或许他们坚持不懈、积极奋斗的精神也应该获得鲜花、赞美和我们的欢呼。请同样也吧鲜花献给失败者吧!

  看,跑道上健儿们奋力冲刺的身影多么美丽,运动场外工作人员勤劳工作的身影多么动人;听,锣鼓声里有我们的祝福,欢呼声里有我们的支持。秋风瑟瑟,落叶飘飘,同学们心中却激情燃烧。动机的健儿们,我们永远为你们喝彩,为你们骄傲!

  小长假期间,因天气转好市民出行意愿增强,外出旅游及购物车流、人流较清明小长假有明显增加. “五一”小长假首日,受高速公路免费通行及小长假期间省内周边城市前来我市游玩购物人流影响,我市各主要公路及城区中心区道路交通压力激增。交警部门在部署180余处固定岗勤务的基础上,增派巡逻和待机警力,加强路面巡逻,确保松花江公路大桥、友谊路沿线、二环桥、曼哈顿商业圈、中央大街周边区域、南岗秋林地区、哈站地区、花园街区域、果戈里大街沿线、动力家乐福地区、太平家乐福地区等域路段为全市重点交通保障区域,认真监控交通流量,及时排除交通拥堵,确保道路安全畅通;期间,火车站、出城口周边,早高峰从7时许开始,各商业圈、旅游景点周边从9时许至17许交通压力始终较大,夜间车流高峰也持续到20时30分许。同时,为保障市民自驾游出行安全,各县(市)大队在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重要道路也强化了警力部署,以预防交通事故和保障旅游景点周边交通安全顺畅为工作重点,加强交通违法整治和巡控。节日期间,交警部门还结合当前整治货车专项行动的要求,严厉打击货车各种违法行为,特别加强对残土车、建筑材料运输车的整治,并组织夜勤警力加强对餐饮、商服及城乡结合部等区域的巡逻,重点打击了酒后驾车等严重违法行为,此后两天,市区内除商业圈周边交通流量仍然较大外,市区整体交通逐渐趋于平稳。

  按照公安部交管局和省总队的部署和要求,各地公安交管部门提前部署,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备战“五·一”道路交通安全保卫工作,为“五·一”假期的到来提前营造一个安全、有序、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

  绥化交警支队组织召开办公会议,结合机动车和驾驶人变化特点,科学预判形势,专题对假期交通安保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并成立安保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包保责任制。鸡西、黑河交警支队召开工作会议,细化工作措施,明确工作职责,要求全体民警和协管员切实提高思想认识,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周密安排部署。齐齐哈尔交警支队分析易发生拥堵的点段和时段以及可能出现的恶劣天气情况,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和疏导分流方案。牡丹江、鹤岗交警支队召开“五·一”节前客运安全专项整治行动部署动员会,进一步统一思想,并针对假期客运车辆运行特点,重点加大对客运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切实加强客运安全管理。佳木斯、大庆、克服麻痹大意和疲劳厌战,坚决打赢“五·一”道路交通安全保卫战。

  注重源头,强化监管,排治安全隐患。牡丹江交警支队按照客运车辆户籍化包保分工组织民警到客运企业开展客运车辆和驾驶人基本信息全面摸排工作,将新增途经辖区的外省、本省客运车辆信息资料及时补充、更新、完善,并落实民警责任。鸡西交警支队组织警力对辖区s206、s309、x__等主要省县道路进行定期全面细致排查,对事故易发、多发的隐患黑点登记造册,及时沟通路政等相关部门,提出治理建议并配合整改。黑河、绥化交警支队会同安监、路政、运管和教育等部门,开展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活动,督促辖区客货运输企业和校车进一步加强管理。大兴安岭交警支队对各大客货运企业实行驻点督导,安排民警对运输企业安装和使用GPS监控系统情况进行检查,加强大型货车、长途客车、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的动态监管,督促企业认线小时值守制度。

  加强管控,严处违法,保持严管态势。牡丹江交警支队各大队设立不少于两个客运车辆登记检查站,对过往客车实行登车检查,逐车登记,全员提醒,严格落实客运车辆“六必查”工作。佳木斯交警支队重点加强凌晨、中午、夜间等重点时段,高速公路、主要国省道及旅游景区周边路段的巡逻管控力度。鸡西交警支队于4月29日,30日两次开展全市统一行动,集中精力、集中装备,统一时间、统一行动,严厉打击超速、酒后驾驶、疲劳驾驶、涉牌涉证、超员超速等交通违法行为。黑河交警支队开展超限、“三超一疲劳”、酒后驾驶、涉牌涉证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绥化交警支队增加巡逻警力和巡逻车辆,对主要旅游线路重点防控,强化路检路查,及时发现可疑车辆,及时掌握路况、车况变化,及时指挥疏导车辆顺利通行。大兴安岭交警支队加大对农用三轮车、农用运输车辆的监管力度。

  时效是决定新闻价值的重要因素,是媒体的一条生命线年代末,新华社由一个国内通讯社初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性通讯社。其对外报道在走出中国、走向世界的旅程中,经历了由讲求时机向追求时效的重大转变,体现了对时效性这一新闻价值的执着追求。

  新华社对外报道的时效性观念长期以来主要是从政治角度,而较少从新闻传播的特点考虑形成的,强调新闻的时机,而不是时效。这种观念形成于革命战争时期,并一直沿用到新中国建设时期。1957年3月在同新闻出版界代表谈话中,将这方面的经验高度概括为“新闻,旧闻。无闻”六个字。所以长期以来,我们原则上提倡“压新闻”,等到确有把握再;反对“抢新闻”。认为这是资产阶级的新闻作风,必须反对。新华社对外报道的时效性还曾长期受到外交工作的影响。“对外传播与外交”紧密联系,外交部门和涉外事务部门常常强调重视外交工作的要求,忽略新华社作为新闻媒体的特性、职能和工作方式,严格地规定约束了对外传播实践。这反映在具体实践中就是,新华社的对外报道一直受到“新闻与外交”关系的困扰,新闻时效性难以保证。直到90年代中后期以后,人们才逐渐科学认识到对外传播是总体外交的一部分多米体育,是有别于传统外交的现代公共外交方式,它有自身独特的新闻传播规律。外交工作的约束减少了,新闻传播规律的要求增多了,新华社对外报道的时效性观念逐渐转变。

  由于诸多条条框框的束缚,新华社对外报道虽然历史悠久,但是其时效性直到80年代中期仍然很差。当时,新华社在采访、编辑和发稿工作的各个环节,都比较缺乏时效·观念。有一段时间还有人专搞“抗压式”的新闻,压一两个月还能发。不少稿件中,“最近”、“不久前”还相当多。一件事发生了,很少有及时发新闻,然后再连续报道的,总要等事情快处理完了,有了结果才报。到90年代中后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新闻改革的深化,以及对外传播现实挑战的加剧,新华社对外报道日益强调时效性,将其提到前所未所的高度,“抢新闻”逐渐成为业界的普遍共识和自觉实践。应该说,促成这种转变的因素既有来自层的支持,又有来自学界对新闻规律的积极追求,更有来自对外传播业界的大胆摸索实践。

  新华社80至90年代的基本建设是提高时效性的物质技术保障,这尤其对提高新闻采访与环节的时效性至关重要。80年代,新华社以发展为主导,大力夯实基本建设,包括:其一、国际新闻信息采集网大建设。建立了4个海外总分社、3个欧美编辑部和10个国外分社;其二、新闻用户事业大发展。具体落实“一手抓新闻报道,一手抓新闻落地”的决策,发展供稿和用户工作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其三、第一次技术飞跃。实现了从模拟技术到数字技术的质的转变。90年代,新华社基本建成世界性通讯社,表现为:其一、建成比较完整的世界新闻信息采集网。截至2001年底,建成驻国(境)外分支机构104个,国内分社31个,支社16个,记者站35个;其二、建成比较完整的新闻信息体系。到2001年,新华社每天用7种语种播发180多万字和约290底新闻图片;其三、建成覆盖全世界的新闻信息供稿体系。到2001年6月底,新华社已经在世界五大洲的133个国家和地区开辟了135个供稿点,新闻信息用户达到13295家,其中海外新闻信息用户4015家。其四、建成比较完整的技术保障体系。实现了第二次技术飞跃,在整体通信技术水平上达到或接近西方大通讯社。

  1978年以后,中国新闻界开展以业务改革为重点的第一轮新闻改革,包括新华杜改进对外报道时效性的许多实践探索得到了中央的政策支持。1981年11月,在庆祝新华社建社50周年茶话会上。代表中央书记处讲话,对新闻业务改革提出五点希望“真、短、快、活、强”。其中,“快”就是新闻报道要快发,讲求时效。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全国新闻界掀起多写新闻,快些新闻,写好新闻的热潮。新华社在这一热潮中起到带头作用。积极采取措施,将提高新闻时效具体落实到工作中去。社长穆青在新华社1983年国内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要点之一就是提出必须改革国内新闻报道,讲究时效。要求记者在事件发生后两小时内把消息发到总社。编辑编急稿时,要注明收到的时间和编好的时间。记者迟发或编辑耽误者要追究责任。1987年7月18日,中央宣传部、中央对外宣传小组、新华通讯社联合发出经中央书记处讨论通过的《关于改进新闻报道若干问题的意见》,指出必须改革我国新闻机构关于国内一些重大新闻的报道经常比外电“慢三拍”,“出口转内销”的情况。并且提出改进新闻时效的具体意见,主要有:1,中央的重大决策、决定和措施,同志同外宾的重要谈话。以及各条战线的重大成就,需要公开发表的,都要及时地向国内外作报道,力争发在外电、外台之前。2,凡有外国记者在场或涉及外国人的重大事件,都应及时报道,并力争发在外国记者前面。3,同志接见外国、港澳地区或海外华侨、华人新闻从业人员并发表重要讲话,报道一般不应晚于对方。4,突发事件凡外电可能报道或可能在群众中广为流传的,应及时作公开连续报道,并力争赶在外电、外台之前。5,重大自然灾害和灾难性事故。应及时作报道。6,涉外事件中凡在国内影响不大,而在国际上可能产生影响的,对国内可不作或少作报道;对外则需及时作连续报道,说明事实真相多米体育,以正视听。《意见》肯定了新闻业界在业务改革方面积累的一些宝贵经验,表现出中央改革国内重大新闻对外报道时效性差的极大决心和开放态度,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有过的。1994年8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出《关于国内突发事迹对外报道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国内突发事件的对外报道“关系到我国的国际形象和新闻信誉”,总的对外报道原则是“先发制人”,要求提高时效性。

  在提高对外报道时效性的探索中,对外传播业界始终是最活跃的。早在80年代中期,新华社就开始尝试业务制度建设,以切实保障发稿与编辑工作环节的时效;到90年代中后期,新华社已经建成一些比较成熟的、行之有效的制度。它们作为行为规范引导追求时效成为对外报道业务的自觉实践。主要制度建设有:

  其一。24小时发稿制度。借鉴路透社的经验,新华社国际部的西班牙文专线小时连续发稿 制。该年,新华社在海外的第三个总分社——拉美总分社成立。它开始发稿后,同总社进行了明确分工,北京时间早上8点至晚上8点,国际新闻西文发稿由总社负责,北京时间晚上8点至第二天清晨8点,由拉美总分社负责。1988年,新华社先后在纽约联合国分社,莫斯科和墨西哥城建立3个欧美编辑部。欧美编辑部刚建立时,主要职责是承担编发驻欧美的英语国家分社的英文稿件,到90年代后,逐渐扩大到包括整个北美地区和欧洲的绝大多数分社(包括英语和非英语国家)的英文稿件。从1993年起,欧美编辑部又增加了一项非常重要的职责,即,在总社编辑部不值班的时间段内,接替总社负责编发北美和欧洲地区的英文稿件。也就是说欧美编辑部解决了总社从晚上11点半到次日上午8点之间因安排值班人员困难而导致各分社英文稿件得不到及时处理的难题。各地区欧美编辑部作为总社的派出机构拥有独立发稿权,确保新华社每天24小时不间断发稿,极大提高了新华社英文稿件的发稿时效。而在新华社的主体业务中,国际新闻英文报道是与西方大通讯社进行最全面和最直接竞争的部分。从2000年12月26日起,新华社国际部和体育部开始24小时值班发稿,即,新华社国际部的英文、法文、西班牙文、阿拉伯文、俄文、葡文和海外中文7种语种专线新闻信息体系至此全部实现了24小时发稿制度。2001年1月1日起,新华社正式全面实行24小时发稿制度。国内部、国际部、对外部、摄影部、体育部都实行24小时值班法规制度。

  其二,终审发稿人制度。新华社从1950年代后期开始,直到1989年基本上实行“三级发稿制度”,即总编辑室、编辑部、编辑室都拥有稿件的签发权。编辑室主任、副主任签发不涉及敏感问题的稿件;编辑部主任、副主任签发重要稿件;值班总编辑、副总编辑或社长签发涉及重大或特殊敏感问题的稿件。造成的问题是发稿权过于分散,且层级繁多,不便于高效运作。1990年,新华社把“三级发稿制度”改为“终审发稿人制度”多米体育,即,社级发稿和部级发稿体制。各编辑部下届的编辑室不再拥有稿件的签发权,各编辑部推荐定额的终审发稿人,终审发稿人由总社授权统一签发所有稿件。在国际新闻对外报道方面,国际部值班室是终审发稿人的具体工作岗位。负责国际报道的日常发稿。只有特别重大敏感的稿件才由社总编辑室确定。1992年国际部值班室改名为“国际部发稿中心”,由国际部正副主任和具有终审发稿权的人员组成,轮流值班,担负24小时发稿任务。这是借鉴世界上其他大通讯社的经验,精简发稿程序,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强化部级发稿部门的指挥组织职能,朝着“指挥中心”、“作战中心”的方向迈进,极大提高了新闻的时间。

  其三,采编译合一制度。首先是国内新闻对外报道取消了中文定稿的传统做法。1979年2月,新华社对外部调整组织机构和改变工作方法:设立政治、外事、经济、文教、特稿四个采编组,实行采编译(英文)合一,成立工作队,负责直接用英文处理当天报纸上需要抢发的社论、文章和消息。“文革’中实行的在对外报道中以中文定稿的做法在这次改革中被否定。采编译合一制度删除了中文编辑的环节,节约了编辑工作中的时间。其次是国际新闻对外报道的编辑环节也被精简。从1983年到1999年,新华社先后建立了亚太总分社中拉美地区总分社、非洲总分社、法语国家地区总分社4个海外总分社。海外总分社刚成立时发出的稿件,还要到新华社总社那里,经总社编辑部加工后才发送广播。1987年,总社与总分社约定:总分社向总社提供直接发送广播的稿件除了政策性特别强,内容较复杂的稿件由总社处理外,一般稿件总分社编辑后就直接发送广播。这一规定在该年试行仅3个月后,由总分社直接发送广播的稿件已占到总数的70-80%。这样海外总分社就能直接编发本地区的国际新闻稿件,增强了新闻时效。

  其四、外文发稿制度。新华社推行驻外记者对外报道直接用外文发稿制度。过去驻外记者大多用中文发稿,由总社编辑部根据中文定稿编译成外文稿,导致稿件的准确性和时效都受到影响。1985年新华社确立建设世界性通讯社的目标后,从英文线路开始,逐步推行到其他文种线路,驻外记者的对外报道都直接用外文发稿。结果,既增加了稿件数量,提高了稿件质量和时效,又培养了一大批新型的具有国际报道竞争力的记者和编辑。这是新华社对外报道上的一个重大历史性转变,对建设世界性通讯社具有长远意义。1995年1月,新华社又采取了一项重要改革措施,英文、法文、西班牙文开始正式启用分层次、分类别发稿新格式,英文还同时采用大小写制。这使外文发稿进一步标准化,与国际通用方式接轨,对建立新闻落地、稿件处理和数据存储的快速发稿体系有重要意义。

  通讯员一般指为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媒体提供新闻信息和稿件的非专业新闻写作者。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大多定期编发企业报、内刊或者创办企业网站。这些内部媒体编发的新闻报道,把企业的发展动态,及时、快速地反映出来,使广大员工及社会人士了解企业工作开展情况,同时提升企业的知名度、认可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大多数企业通讯员是企业普通员工,在完成本岗位工作之余积极挖掘企业新闻事实进行新闻写作。由于这些员工个人文化素质的差异,且新闻写作理论的专业培训的缺失,在对新闻写作的认识和行为上容易走入一些误区。如何厘清企业通讯员写作中的误区和问题,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和从事新闻写作,成为合格的通讯员?这是企业宣传部门需要深入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写稿投稿忽视媒体的导向和需求。一些企业通讯员大多担当着其它岗位工作,忙于生产经营等业务,把新闻写作当作副业对待,投入新闻写作的时间和精力相对不足。这些员工平时读报、上网等多凭兴趣而为,对报纸等媒体的导向和需求并不十分关注,写稿缺乏主动适应媒体需求的针对性,写稿投稿无的放矢,结果是盲目性大,中稿率低。其实,企业通讯员对各种信息的快速反应能力的具体体现,就是顺应时政需要、针对媒体的口味,及时、准确地开展新闻报道。当然,这需要通讯员勤奋学习,了解上级新精神,同时要开阔视野,在时刻关注本单位各种信息的同时,又必须把一部分注意力转移到报刊媒体上来,把握好媒体的导向和需求,寻找本单位工作开展情况与报刊等媒体宣传需求的契合点,做到有的放矢地写稿投稿,以提高命中率。

  写稿投稿忽视从常规事件中找新闻。企业通讯员应该如何在看似司空见惯的工作生活中发现新闻呢?一句话:做有心人,关注身边的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一个事件发生以后,我们先要根据自己的新闻敏感作出新闻价值判断,对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就要及时进行深入采访,掌握大量的资料,发现新闻亮点,选择新闻角度,认真构思,撰写新闻稿。最关键的是要养成多观察的好习惯,不要等待事件明了后再去报道,其实有些事件已经在生活工作中存在,要靠我们去发掘。而一些企业通讯员在新闻写作实战中往往对此认识不足,不是积极去发掘、去发现,而是习惯于等、靠、要。

  写稿投稿忽视新闻报道的写作特点。一些企业通讯员由于缺乏新闻理论基础知识,特别是那些初学写作的员工,通常连新闻六要素都不知道,新闻稿写得像流水账,编辑将大段无用的描述删除后,竟发现不知其写的事件是什么。另外,新闻语言的“宜”与“忌”不清楚,新闻语言宜准确、简洁、鲜明、生动;忌含糊、矫饰、堆砌、混乱、空洞、语病。这些新闻报道的基本特点要求企业通讯员要重视新闻的理论和实务学习。

  写稿投稿忽视与媒体编辑高效沟通。写作水平的提高,在于加强学习多写多练。作为企业通讯员首先要在多写稿、多投稿,虚心学习,勤奋思考,提高自身写作水平上下功夫。但是,不能忽视的是,报刊的编辑、记者都具有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丰富的新闻写作经验。多与他们沟通,多听他们的意见,可快速提高业务水平。通过编辑、记者老师的指点和建议,可以快速知晓自己所投稿件的不足,迅速提高写作水平。而一些企业通讯员却碍于面子,平时投了稿子,既不给编辑打个电话、发个短信,更别说亲自登门求教了,许多和编辑、记者老师探讨新闻写作、虚心求教以提高自己写作能力的好机会就这样白白地断送了。

  掌握媒体导向和需求,提高投稿的命中率。首先,企业通讯员要通过日常研读报纸等媒体,掌握特定媒体对重点新闻内容编发的时段规律,有了对媒体导向和需求的明确认识,结合对本企业重点工作、重大项目、重大活动的进展和完成情况等,有针对性地撰写新闻稿。比如年初中国石化集团、年度工作会议陆续召开,那么,每年第一季度《中国石化报》、《中原石油报》的宣传重点就是围绕各企业学习贯彻工作会议精神进行安排的。此时,企业通讯员既可以写消息、通讯,也可以写一些亮点做法及短评。其次,企业通讯员还要了解媒体栏目设置,研究报纸等媒体的排版规律,着重思考本企业的优势,具体到所投稿件针对哪一版哪一栏目。有了这样的思考后,企业信息的主次、轻重就容易划分,有利于通讯员把握信息的轻重缓急,工作做到松驰有度,投稿上做到有的放矢。以《中国石化报》为例,每周一报刊都会有一期“油气周刊”,显然,油气生产新闻最佳的投稿时间是周日下午或周一早上。新闻故事,要投到该报的“走近一线”栏目;言论性文章,要投到“石化语丝”或“经济走笔”栏目。此外,《中国石化报》是日报,《中原石油报》不是。对于《中原石油报》,生产报道、党建政工类通讯、安全言论等要发给哪一版,投往哪个信箱都是有章可循的。

  主动深入一线采访,让新闻报道生动鲜活。“写稿要注意采访环节。七分采,三分写。”这句话,道出了采访的重要性。当企业通讯员对所要写的信息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的时候,是很难写出生动、鲜活的文章的。通讯员不深入采访就不能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一旦在信息处理上有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之感,在行动上必将是胆怯萎缩、放不开手脚的,抱着这种心理撰写新闻,多半是生硬、毫无生机的。“创作要打动人,先打动自己。”要让新闻具有灵性,作者自己首先要有灵性,而深入采访,正是使通讯员快速被感染和产生新闻灵性的捷径之一。以采油二厂优秀通讯员郭焕玲发表在2009年1月22日《中国石化报》上的《青年突击队节前“网络畅通行”》为例,春节前夕,该厂信息中心网络维护室的5名职工作为青年突击队成员到生产一线开展服务活动这件事,作者当时没有跟踪现场,因此并不了解工作情况。而她事后通过认真采访当事人,才撰写了这篇成功的新闻稿。

  建立电子信息传递渠道,提高高效沟通能力。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信息传递方式越来越丰富多样、方便快捷,企业通讯员必须与时俱进,加强计算机应用知识学习,掌握必要技能,建立电子信息传递渠道,多写稿、多投稿、勤沟通,通过和编辑、记者老师心贴心、无障碍的交流,提高新闻写作水平和稿件命中率。在这方面,采油二厂宣传科要求通讯员要做到两点:一是将油田重点考核的两大报刊《中国石化报》、《中原石油报》的电子版网页地址,从网络上搜索到并保存,做到“当天报刊当天查看”。这很重要,看似简单的一个“小动作”,却能大大提升文章撰写的针对性。同时,新闻写作的指导性和方向性也可以在此过程中得到进一步加强。二是利用现代通讯工具――飞秋,将中原石油报的网段加入,做到与报社编辑、记者及时联络。利用网络搭建了信息沟通无障碍桥梁,能够使通讯员及时、准确地掌握媒体宣传要点等有益的信息。

  言之有物。“物”是事实,新闻写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采油二厂通讯员在2011年初“回顾五年看变化、展望未来增信心”系列新闻报道中,用大量翔实的数据,关键性的大事件,亲历者的采访,让职工切身感受到企业五年来的发展变化,通过寓观点于新闻事实之中,让广大干部职工体会到作为一名建设者的自豪。实践也证明,事实的说服力远比空洞的说教要大得多。

  言之有理。“理”是道理,新闻写作要经得起推敲。新闻写作是以观点和事实去影响接受者,应该力戒片面性和绝对化的报道,避免把个别事实当作普遍现象来报道。坚持用辩证思维来选择新闻写作的切入点,使新闻站得住脚。特别是在先进典型宣传中注重从小细节反映人物的精神风貌,让人可信、可敬、可学,中石化镇海炼化公司通讯员发表在2011年3月29日《中国石化报》上的《李斌红:从“打下手”到一流专家》这篇典型报道改变以往模式化的宣传,突出了新闻细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言之有情。情是“深度”,有深度才会有力度。老一辈著名的新闻工作者穆青同志有一句名言:“只有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才有思想,才有力量,才有主题,才有文章。”企业通讯员身在基层,更有优势聚焦一线,及时捕捉新闻线索,进行深入采访。在采写稿件中多用职工的原话,少说空话、套话,让职工看得懂、喜欢看。比如中石化镇海炼化公司通讯员发表在2011年4月11日《中国石化报》上的《打造“家”文化 凝心筑堡垒》,这篇新闻稿写得有深度、有力度,使公司关爱职工、职工感恩公司的情感跃然纸上。这样的报道,很显然是深入群众认真采写的结晶。

  作为企业普通职工的企业通讯员积极开展新闻写作,有助于在员工队伍中强化正确的舆论导向,在企业内落实民主管理,在社会上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厘清企业通讯员写作中的误区,能够使他们对新闻写作的知识和技能拥有正确的认识,写稿投稿事半功倍,在实践中快速成长起来,写出更多更好的具有高度新闻价值的好作品,提高宣传效果,内鼓士气、外树形象,只有这样,企业新闻宣传工作才能在企业科学发展的进程中切实发挥强有力的保障作用。

  年,我区新闻宣传工作要按照区委、区政府的总体部署,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领跑现代,缔造幸福”为总揽,围绕综合实力、转型速度、生活品质、大局稳定、生态环境、幸福指数“六个领跑”全市的目标,着力抓好三产强区、文明创建、创先争优、民生改善、新兴工业、重点工程、都市农业、重大典型的新闻宣传,内鼓士气,外树形象,为“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宣传舆论支持。

  1、做好“六个领跑”的宣传。围绕“综合实力领跑全市、转型速度领跑全市、生活品质领跑全市、大局稳定领跑全市、生态环境领跑全市、幸福指数领跑全市”的目标,运用多种方式,采用多种手段,利用多种渠道,深入解读“领跑现代,缔造幸福”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战略的现实背景、深刻内涵;深入阐释区委、区政府在实施发展新战略中的重要政策、重要举措、重要成效,并在《日报》推出头版头条一个;深入宣传全区各单位贯彻落实发展新战略中的实际行动、具体成果、重大典型和宝贵经验。接待、配合、参与好全市统一组织的“起跑十二五”、项目建设巡礼、辉煌90年(党的光辉)等大型集中采访活动。

  2、做好三产强区的宣传。围绕区委、区政府“坚持三产强区,实现扩张发展”的战略部署,系统全面的宣传报道好相关工作动态、扶持政策,通过策划大型宣传采访报道活动,邀请中央、省、市各媒体记者,重点宣传区委、区政府在加快产业转型、优化结构、提升效益的重大举措和工作成效,形成全方位、多角度、多渠道、深层次、集中式的新闻宣传报道格局,并力争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推出报道,在《日报》推出要闻1条,在《新闻联播》推出2条新闻,在《日报》推出2个头版头条,在《新闻联播》推出10条以上要闻。

  3、做好文明创建的宣传。围绕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夺牌目标,我区作为主战场,将有一系列的工作举措和整治行动,新闻宣传必须紧跟形势,及时反映在创文过程中取得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并适时在市级主流媒体策划推出一批系列性、专题性的重点报道。在《日报》推出3条以上新闻,《日报》推出1个头版头条,《新闻联播》推出10条以上要闻。

  4、做好创先争优的宣传。围绕区委创先争优目标,继续深化创先争优活动的宣传。在坚持做好动态报道的同时,力争在市级主流媒体多上要闻、专题,重点推出一批有影响的集体和个人典型,并争取在《日报》推出1个头版头条。

  5、做好民生改善的宣传。围绕“以群众需求为信号,推进民生改善”的总体要求,认真宣传好区委、区政府在加快城乡统筹、扩大社会保障、拓展公共服务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及时推介我区在解决就业、就学、就医、养老、住房和农村安全饮水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并在《日报》推出1个头版头条,在《新闻联播》推出2条以上要闻,在《日报》推出2个头版头条,在《新闻联播》推出10条以上要闻。

  6、做好新兴工业的宣传。围绕“加快工业升级,实现转型发展”这一目标,大力宣传区委、区政府“以园区为载体,以科技为支撑,以环保为前提,以效益为根本”来发展新兴工业的工作思路、工作举措、工作成效。在《日报》推出3条以上新闻,在《新闻联播》推出1条以上新闻,在《日报》推出1个头版头条,在《新闻联播》推出3条以上新闻。

  7、做好重点工程的宣传。围绕“以品位跃升为目的,推进城市管理”的目标,宣传好区委区政府在控违拆违、征地拆迁、棚户区改造等一系列政策、法规、意义和整治行动,以及在拆迁户安置、缓解群众建房住房困难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在《日报》推出2个头版头条,在《新闻联播》推出10条以上新闻。

  8、做好都市农业的宣传。围绕“发展引进都市特色的休闲体验农业、生态观光农业、循环高效农业”的目标,宣传好我区在提高农业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促进农民增收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在《日报》推出2条以上新闻,在《新闻联播》推出1条以上新闻,在《日报》推出1个头版头条,在《新闻联播》推出3条以上新闻。

  9、做好重大典型的宣传。重点推介好丹洲乡沙湖村党支部书记左五弟、城南街道体育东路社区党支部书记汤婷及各行各业涌现出的重大典型,组织《日报》和市级所有媒体集中采访并推出报道。

  1、建立联系协调机制。区委宣传部每月25日召集日报记者站、晚报新周刊、区广电中心、区政府网站等媒体及区委办、区人大办、区政府办、区政协办相关负责人,召开一次联系协调会,收集整理信息,听取意见建议,部署下月新闻宣传重点。

  2、建立队伍联动机制。健全强大宣传队伍,全区各乡镇、街道及区直单位必须明确新闻通讯员、网络信息员各1名,负责向区委宣传部新闻组、区广电中心、区政府网站报送新闻线索或稿件。强化宣传队伍联动,设立专门QQ群,方便新闻通讯员、网络信息员及时交流和传递新闻信息。3月底举办一次全区新闻通讯员、网络信息员培训班。

  3、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区委宣传部新闻组、区广电中心、区政府网站、日报记者站、晚报新周刊及全区所属单位办公室所有新闻素材、信息资料实行互通有无、多元整合,全面共享,多方推介。

  4、建立专题宣传机制。根据区委、区政府确定的重点工作、中心任务和大型活动,由相关责任单位共同参与策划,有计划、分步骤的在《晚报》新周刊的2个专版中,定期拿出一个专版开展专题系列报道,在电视台《今日》栏目每月推出一个重点专题报道,在市级主流媒体推出相关系列专题和篇幅在3000字以上的长篇报道,并创造条件在《日报》推出2至3个专题报道。

  根据市区委员会文件常武发〔〕2号《市区委员会关于加强和改进干部作风建设的决定》中明确提出的:“对宣传反映新貌和建设成果且在国内省内获得重大影响的各类文稿和文艺作品,要重奖创作单位和个人”要求,特制定此考核奖励办法。

  (1)区宣传部新闻组:完成《人民日报》上稿1条、《光明日报》或《经济日报》上稿1条,《日报》头版上稿3条(含头版头条1个)、其他版面稿件15条。(2)日报记者站:完成《日报》头版头条8个,5000字以上专题或系列报道6个。(3)区广电中心:完成中央电视台新闻栏目上稿2条,《新闻联播》上稿12分钟,《新闻联播》上稿120分钟。(4)《晚报》新周刊:推出15个专版。(5)区政府网站:推出新闻300条以上。(6)各乡镇、街道:全年完成《日报》上稿任务1条,在《日报》上稿6条以上(含头版头条1个),在《新闻联播》上稿2条以上,在《晚报》新周刊上稿15条以上,在电视台《今日》栏目上稿或提供新闻线条以上多米体育,在市级新闻网站上稿4条以上,在区政府网站上新闻稿10条以上。每月为区委宣传部新闻组提供3条以上新闻线)各区直单位:在《日报》、《日报》、《晚报》新周刊、《新闻联播》上稿14条,在市级新闻网站上稿2条以上,每月向区委宣传部新闻组、区广电中心、区政府网站提供2条以上新闻线索。

  新闻类:(1)在《人民日报》头版上稿每条奖励8000元,其他版面千字以上稿件,每条奖励5000元,千字以下稿件每条奖励2000元,《经济日报》、《光明日报》头版上稿每条奖励5000元,其他版面千字以上稿件,每条奖励3000元,千字以下稿件每条奖励1000元,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上稿每条奖励7000元,其他新闻栏目每条奖励4000元。(2)《日报》头版头条每篇奖励3000元,头版上稿每篇奖励800元,其他版面上稿每篇奖励200元,达到1200字以上的稿件每篇奖励800元;在《新闻联播》上稿每条奖励1000元。(3)《日报》头版头条每篇奖励600元,一版要闻每篇奖励200元,其他版面与稿酬同等奖励,达到1200字以上的稿件每篇奖励300元;在《新闻联播》上稿每条奖励50元。完成规定任务120分钟以外,每条奖励100元。(4)在中国政府网、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新闻网上稿每条奖励500元,在红网、在线元,在新闻网、尚一网上稿每条奖励50元(转载稿件不记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