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选择: 简体中文简体中文 line EnglishEnglish

行业资讯

2021甘肃经济发展研究多米体育报告

  多米体育甘肃,简称“甘”或“陇”,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兰州市。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东通陕西,西达新疆,南瞰四川、青海,北扼宁夏、内蒙古,西北端与蒙古接壤。介于北纬32°11′—42°57′,东经92°13′—108°46′之间,总面积42.58万平方千米。

  甘肃地形呈狭长状,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四周为群山峻岭所环抱,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甘肃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气候类型从南向北包括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四大类型。

  截至2020年末,甘肃省下辖12个地级市、2个自治州、17个市辖区、5个县级市、57个县、7个自治县;2020 年 11 月 1 日零时全省常住人口25019831人,2020年,甘肃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016.7亿元,比2019年增长3.9%。

  截至2020年11月21日多米体育,甘肃全省7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退出贫困县序列。

  根据甘肃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现将2020年11月1日零时全省人口的基本情况公布如下:全省常住人口为25019831人。全省常住人口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5575254人相比,减少555423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22%。

  初步核算,全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9016.7亿元,比上年增长3.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98.1亿元,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2852.0亿元,增长5.9%;第三产业增加值4966.5亿元,增长2.2%。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3.3∶31.6∶55.1。

  全年全省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2179.4亿元,比上年增长5.8%,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24.2%。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5.68万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14.6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7%。全年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526.9万人,其中,省外输转213.2万人,省内输转313.7万人。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0%。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0.7%,农产品生产者价格上涨6.6%。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6.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5.9%。

  全年全省粮食种植面积263.8万公顷,比上年增加5.7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27.61万公顷,减少1.39万公顷。蔬菜种植面积40.18万公顷,增加2.05万公顷。中药材种植面积28.68万公顷,增加1.57万公顷。果园面积32.67万公顷,增加0.77万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1202.2万吨,比上年增产3.4%。其中,夏粮产量321.3万吨,减产1.9%;秋粮产量880.9万吨,增产5.5%。

  全年蔬菜产量1478.51万吨,比上年增长6.5%。中药材产量123.22万吨,增长8.9%。园林水果产量481.07万吨,增长9.7%。

  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108.9万吨,比上年增长8.3%。牛奶产量57.5万吨,增长30.4%。年末牛存栏482.0万头,增长5.2%;牛出栏228.6万头,增长6.4%。羊存栏2191.8万只,增长10.3%;羊出栏1737.1万只,增长12.2%。生猪存栏622.0万头,增长29.5%;生猪出栏664.3万头,增长2.4%。

  全年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2288.96亿元,比上年增长6.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5.9%;集体企业下降14.8%,股份制企业增长4.7%,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4.0%;私营企业增长14.8%。分隶属关系看,中央企业增长5.2%,省属企业增长6.2%,省以下地方企业增长9.5%。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3.1%,重工业增长7.1%。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3.3%,制造业增长6.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2.5%。

  年末全省发电装机容量5620.4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6.7%。其中,火电装机容量2308.3万千瓦,增长9.7%;水电装机容量957.4万千瓦,增长1.5%;风电装机容量1373.2万千瓦,增长5.9%;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981.6万千瓦,增长6.5%。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284.3亿元,比上年增长3.7%,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利润203.7亿元,增长1.3%。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4.17元。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9.0%,营业收入利润率为3.9%。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572.6亿元,比上年增长4.3%。年末具有资质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1972个,比上年末增加158个。

  全年全省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420.2亿元,比上年下降4.7%;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659.3亿元,增长3.9%;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44.7亿元,下降9.6%;金融业增加值897.5亿元,增长3.3%;房地产业增加值497.3亿元,增长6.1%。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下降7.0%。

  全年货物运输总量67239.7万吨,比上年增长5.7%;货物运输周转量2516.8亿吨公里,增长0.8%。旅客运输总量26830.9万人次,下降36.6%;旅客运输周转量399.6亿人公里,下降40.8%。甘肃省民航机场集团完成旅客吞吐量1336.4万人次,下降25.6%;货邮吞吐量7.5万吨,下降0.9%。年末全省铁路营业里程4454.2公里,比上年增长5.8%;公路里程15.6万公里,增长3.0%,其中等级公路15.2万公里,增长3.6%。

  全省共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8家。全年登记省级科技成果2140项,其中,基础理论648项,应用技术类成果1463项,软科学29项。获得奖励153项。专利申请量32280件,比上年增长16.80%;专利授权量20991件,增长40.94%,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1446件,增长25.30%。有效发明专利8310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3.14件,比上年末增长11.31%。共签订技术合同7403项,增长25.0%;技术合同成交金额233.16亿元,增长18.7%。

  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1.84万人,在学研究生4.85万人,毕业生1.19万人。普通本专科招生19.43万人,在校生58.11万人,毕业生13.35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8.14万人,在校生19.46万人,毕业生5.73万人。普通高中招生17.18万人,在校生51.58万人,毕业生18.12万人。初中招生27.85万人,在校生87.41万人,毕业生28.53万人。普通小学招生35.09万人,在校生200.91万人,毕业生27.99万人。特殊教育招生0.37万人,在校生2.15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95.83万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6.6%,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5%。

  全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7.8%。按三次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增长37.0%;第二产业投资增长0.4%,其中工业投资下降0.3%;第三产业投资增长8.0%。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2.2%。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1%。

  全年项目投资比上年增长7.9%。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5.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下降6.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增长18.2%,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下降4.5%。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7.8%,其中住宅投资增长16.7%。房屋施工面积11328.3万平方米,增长3.2%,其中住宅施工面积7824.5万平方米,增长4.7%。在房屋施工面积中,房屋新开工面积3534.1万平方米,增长6.9%,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2620.7万平方米,增长8.9%。房屋竣工面积881.4万平方米,增长30.7%,其中住宅竣工面积655.0万平方米,增长39.2%。商品房销售面积1967.9万平方米,增长15.4%,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863.8万平方米,增长18.8%。

  全年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开工11.67万套,棚户区改造基本建成5.73万套。完成动态新增危房改造149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5户,全面完成危房改造任务。

  甘肃总共是33家上市公司的注册所在地,其中有色金属、食品饮料以及农林牧渔的上市公司在甘肃不论是数量还是市值上都占有一定的优势。另一方面,由于中核钛白的领先地位,导致在按市值分类时,化工行业的占比较高。同时,从宏观角度来看,甘肃的上市企业发展主要集中在电子和建筑材料,后续发展潜力强劲。

  公司主要从事半导体集成电路、MEMS传感器、半导体元器件的封装测试业务。目前公司集成电路封装产品主要有DIP/SDIP、SOT、SOP、SSOP、TSSOP/ETSSOP、QFP/LQFP/TQFP、QFN/DFN、BGA/LGA、FC、MCM(MCP)、SiP、WLP、TSV、Bumping、MEMS等多个系列,产品主要应用于计算机、网络通讯、消费电子及智能移动终端、物联网、工业自动化控制、汽车电子等电子整机和智能化领。公司不断加强先进封装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力度,加大研发投入,完善以华天西安为主体的研发仿真平台建设,依托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甘肃省微电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微电子工程实验室等研发验证平台,通过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02专项等科技创新项目以及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研究开发,自主研发出FC、Bumping、MEMS、MCM(MCP)、WLP、SiP、TSV、Fan-Out等多项集成电路先进封装技术和产品,随着公司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公司的技术竞争优势将不断提升。

  公司主要从事钛白粉、氧化铁的研发与生产、销售。公司的主营产品为金红石型钛白粉;公司钛白粉产销规模位列国内钛白粉行业企业前列。钛白粉主要应用于涂料、塑料、造纸等下游应用领域。公司与德国Ti-Cons公司、Buhier AG公司、清华大学化学系、南京大学化工学院、中科院过程科学研究所建立长期技术合作关系。在脱硝催化纳米钛白材料、蜂窝成型产品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等重大科学技术问题以及在磁性铁氧化物等化工关键技术产业化领域开展广泛深入合作。公司经过多年的研发投入,公司的技术水平已日趋成熟,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技术要求。

  公司是世界前列的优质炭素制品生产供应基地,涉核炭材料科研生产基地。主导产品有超高功率、高功率、普通功率石墨电极;高炉用微孔炭砖、半石墨质炭砖,铝用普通阴极炭砖、大截面半石墨质阴极炭砖,石墨化阴极炭砖,各种矿热炉用内衬炭砖;高档炭糊;特种石墨制品、生物炭制品、炭毡和炭/炭复合材料等炭素新材料产品,其中多项为国内首创。产品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机械、医疗、生物等行业和高科技领域,畅销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并远销日本、欧美、东南亚及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公司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炭素制品生产设备。先后从美国、日本、德国引进了电热混捏机、二次焙烧隧道窑、电极清理机、高压浸渍、振动成型机等国际先进水平的关键性设备,特别是从日本引进的全自动配料、40MN立捣卧式压机设备,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大规格电极生产装备之一,还拥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内串石墨化炉和20000KVA直流石墨化炉。公司已经取得了CNAS实验室认可证书,ISO9001质量体系、ISO14001环境体系和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公司整体工艺技术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公司前身系康庆坊、永盛源等多个徽酒老作坊基础上组建的省属国营大型白酒企业,曾用名甘肃陇南春酒厂,是国内建厂最早的中华老字号白酒酿造企业之一。目前,公司已发展成为以优质白酒酿造为主,集科技研发、物流配送、网络营销、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型白酒企业,正在着力加强以优化产能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以提升自主创新研发能力为主的专业技术团队建设、以倡导健康绿色消费激发正能量为核心的品牌价值建设和省内外市场建设,为实现建成“中国大型白酒酿造基地,跻身中国白酒10强”的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多年来,公司坚持“以人为本、追求卓越、合作共赢、服务社会”的发展理念,先后被评为“全国白酒最具竞争力品牌”、“全国白酒最具竞争力企业”、“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全国轻工行业先进集体”、“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国家AAAA旅游景区”等殊荣。

  公司的前身白银有色金属公司是新中国最早建设的大型铜硫生产企业,也是国家“一五”时期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独创了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白银炼铜法”。公司的主营业务为铜、铅、锌、金、银等多种有色金属的采选、冶炼多米体育、加工及贸易,业务覆盖有色金属勘探、采矿、选矿、冶炼、加工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涉及国内、南非、秘鲁、哈萨克斯坦、刚果(金)、菲律宾等多个地区,是具有深厚行业积淀并初步形成国际布局的行业领先的大型有色金属企业。公司拥有新型白银炉熔池富氧炼铜、新型焙烧炉、低污染湿法炼锌、复杂铅锌矿伴生金属综合回收、超长冷凝管、特种电磁线、核聚变超导电缆绞缆等一批处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核心技术,申请授权了一大批专利技术,在产品结构、产品质量、综合能耗、综合利用等方面实现了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

  公司是一家致力于打造西北地区精品板材和优质建材生产基地,是西北地区实力强劲、装备优良、影响力深远的综合型钢铁企业。公司目前形成了集采矿、选矿、烧结、焦化、炼铁、炼钢、热轧、冷轧以及不锈钢生产多米体育,具备现代化生产工艺流程,并有完备的动力能源系统、销售物流系统等配套资源的完整钢铁生产一体化产业链条。公司产品涵盖了碳钢及不锈钢两大类,包括线材、棒材、中厚板、热轧板、冷轧薄板、镀锌板、不锈钢热轧及冷轧等多种产品。公司产品结构丰富,产业布局合理,在西北地区乃至全国钢铁行业具备较强的综合竞争力。经过几十年的培育和发展,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声誉,近年来,“酒钢”牌部分碳钢和不锈钢产品荣获了冶金产品实物质量“金杯奖”和“冶金行业品质卓越产品奖”,“酒钢”牌部分热轧板荣获甘肃省“名牌产品”称号,“酒钢”牌商标荣获“甘肃省著名商标”等荣誉。

  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水泥熟料、水泥、水泥制品生产、销售的大型水泥企业,拥有浙江、安徽等大战略区域,在铜陵、安庆、诸暨等地建立了大型水泥及水泥熟料生产基地。公司生产的“上峰”牌水泥色泽佳、凝结硬化快、抗折抗压强度高、抗冻耐磨性能好,各项品质指标均达到和超过国家标准,产品先后获得国家免检产品,国家级重点新品、浙江名牌产品、浙江省著名商标等荣誉称号。产品广泛用于高层建筑、高速公路、桥梁、码头和隧道等重点工程建设,深受广大用户的青睐。已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公司被评为“中国水泥行业信息化标杆企业”。

  公司中国建材集团旗下企业,国家支持的12户重点水泥企业之一,西北地区特种水泥生产基地。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构建了以水泥系列产品为主,发展商品混凝土和骨料,延伸上下游的产业链格局,实现了由单一生产向生产经营、兼并重组和资本运营综合一体化的转变。公司先后荣获“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建材百强企业”“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水泥行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示范企业”“甘肃省优秀企业”等荣誉称号,公司系列产品多次被认定为“国家免检产品”“甘肃名牌产品”,“祁连山”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并入选“中国水泥十大品牌”。

  公司作为专业房地产开发企业,拥有国家一级房地产开发资质,以宁波为总部,跨区域发展,历经多年的成功运作,凭借着雄厚的实力和卓越的品质,连续多年上榜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并连续获得浙江省住宅产业十大领军企业,已跻身中国房地产界最具成长性的强势品牌行列。2016年公司全面实施战略转型升级,确定了以“房地产业+高端制造业”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并先后成功并购美国ARC集团和比利时邦奇集团。ARC集团是专业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气体发生器的跨国公司,是全球第二大独立生产气体发生器生产商。邦奇集团是全球知名的汽车自动变速器独立制造商,专注于研发、生产和销售汽车变速器,其产品主要为无级变速器(CVT),且正致力于研发双离合变速器(DCT)、混合动力总成系统和纯电动动力总成系统。随着高端制造业的顺利进军,全面开启了公司发展的新跨越、新征程。

  公司是西北地区首家煤炭上市公司。公司主营业务为煤炭生产和销售,并具备煤炭地质勘查与测绘服务、热电联产、瓦斯发电以及煤炭储运等业务能力,公司具备完整的煤炭产、供、销业务体系和煤电一体化产业链条。公司拥有大宝魏、红会、王家山三个独立煤田,下属王家山矿、红会一矿、大水头矿多米体育、魏家地矿、宝积山矿五个生产煤矿,同时拥有勘探设计、瓦斯发电等经营性资产,拥有煤炭采掘相关的完整生产及配套体系。公司生产的“晶虹”1#、2#、3#煤炭,属不粘结、弱粘结的优质环保煤种,具有低硫、低灰、低磷、高发热量(≥23MJ)等特点,广泛用于电力、化工、冶金、建材等行业。

  “十四五”时期的发展目标是:经济发展取得重要成效。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的高质量发展体系更加完善,创新发展能力、内需拉动能力显著增强,乡村振兴全面推进。改革开放迈出重大步伐。市场主体活力有效激发,开放型经济加快发展,全面构建新发展格局纵深推进。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围绕上述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聚力推动新突破:

  (一)创新甘肃建设新突破。着眼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持续加大科技投入,以兰白自创区和兰白试验区提质增效为重点,着力打造一批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创建国家级创新平台。加强校地、院地互动融通,加快推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改造力度,做强行业领军创新型企业,培育10家左右年主营业务收入超50亿元的科技创新型骨干企业。实行更加积极的人才政策,实施重点人才培育工程,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造内生动力。健全科技创新治理体系,畅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通道,优化科技生态环境,打造西部地区创新驱动发展新高地。

  (二)产业竞争力提升新突破。坚持产业兴省、工业强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推动制造业比重稳定、质效提升,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实施提升产业链水平攻坚行动,以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能源电力等为重点,加快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抢抓国家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机遇,创造更好条件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助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以特色农业、数字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文旅康养等为重点,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百亿级园区。大力培育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促进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积极打造“云上甘肃”“数字强省”。

  强化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发挥中央在甘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以及兰州大学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和省属院校、科研资源优势,争取建设兰州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持续推进兰白自创区和兰白试验区建设,整合优化省级科技创新基地布局。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龙头企业联合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上下游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健全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发展体系,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300家。实施科技项目“揭榜挂帅”,开展核心关键技术攻坚行动,研发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重大新产品。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直通机制,提升兰州科技大市场创新服务能力。落实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合作会商机制,建成中国(甘肃)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以“三化”改造促进传统产业提质升级。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及行动计划,推进167个生态产业领域重点工业项目建设,抓好240个“三化”改造项目。支持兰州石化打造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示范企业。推动兰州石化乙烯、金川公司氯碱化工下游高端产品研发生产,推进庆阳石化减油增化转型升级,支持玉门油田发展清洁能源制氢。支持甘肃烟草工业公司产品结构转型升级行动。壮大天水电工电气多米体育、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基地规模,增强酒泉、武威、定西等新能源和农机装备产业基地实力,提升冶金与化工、新材料等其他行业的耦合度。加快陇东能源基地煤电化一体开发。

  4.2.2 落实扩大内需战略,全力抓投资促消费。充分发挥有效投资关键作用和消费基础性作用,增强经济发展支撑力、牵引力。

  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5G网络建设,推动5G技术在重点行业领域应用。启动全省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建设,争取布局建设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国家枢纽节点。开展“东数西算”工程试点,加快张掖、金昌、酒泉、庆阳、兰州新区等云计算大数据中心建设,争取布局建设区域智能计算中心。建成区块链信任基础设施平台。启动酒泉至湖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配套200万千瓦风电项目建设,力争陇东至山东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开工建设,谋划实施河西第二条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和750千伏、330千伏等骨干电网项目。科学合理配建充电桩,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

  挖掘释放消费潜力。推动城乡老旧市场转型升级,改造一批农产品大型交易市场、产地批发市场、县乡农贸市场,提升一批专业化、综合性大型批发市场。加快城乡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扩大万吨以上冷库集散覆盖范围,提高果蔬、肉类、水产等重点农产品冷链流通比例。推进步行街改造提升,打造一批省级示范步行街。促进传统商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提升电商进农村综合水平。发展壮大仓储物流、人才服务、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推进健康、养老、育幼、家政等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加快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促进机动车、家电、电子产品消费更新换代。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强化乡村建设规划引领,以县为单位分类编制村庄建设规划。统筹实施路、水、电、气、通信、物流等基础设施,打造乡村建设示范村500个。有序开展农村燃气建设工作。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完善乡村垃圾收运体系,因地制宜建设乡村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改建新建农村户用卫生厕所50万座以上。积极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着力打造西部知名乡村旅游目的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