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选择: 简体中文简体中文 line EnglishEnglish

行业资讯

新闻发稿范多米体育文

  多米体育很多基层新闻工作者都面临这样的困惑:稿子费尽千辛万苦写出来了,单位领导对稿件也充满了期待,可是交给媒体后便如石沉大海,怎么也发不出来;即使勉强发了,篇幅和版面效果也非常的差,根本达不到传播推广的目的。还有通讯员感觉,投了很多稿,但能刊出的只有几篇,有的甚至一篇都发不出来。

  遇到的这些情况实际上就是稿件采用率低的问题。就稿件采用率低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个基本原因:

  1.稿件选题不对,没有新闻价值或新闻价值不高;2.稿件纯属是总结性质的,为自己唱赞歌,内容不够灵活;3.稿件立场偏激,对社会或者是他人造成不良影响;4.通讯员平时与媒体缺乏联系,没有建立起紧密合作的关系;5.稿件所交非“自己熟悉的编辑”,终审被“枪毙”;6.媒体版面不够,等等。

  现在的报社来稿,像《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包括《黑龙江日报》等,过去,一个编辑部每天都得成麻袋的往外扔信件。现在编辑部的邮箱,一天就能接到数百条稿件。由于编辑部每天要处理的稿件数以百计,所以,很多编辑对不认识的通讯员的稿件一律不看。还有个别编辑眼睛只盯住自己的“熟人”,这样的结果就为通讯员发稿带来一定的麻烦。

  作为基层新闻工作者,怎样才能写出精品稿件、提高稿件采用率呢,从而实现对上报道跨越式发展。

  作为通讯员,要了解《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国家、省级新闻媒体及本人及所在单位的行业报纸,都有那些版面,当前都开辟了哪方面的内容和栏目,作为通讯员都要全面的掌握,所以对报纸的版面、内容、栏目的了解就是第一位的;学习领会当前宣传形势,积极探索版面对口发稿,就成为关键。

  我们国家的媒体宣传形势是随着当前的客观形势,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每一个地方,每一个行业,每一个单位都有各自的客观形势和情况变化,因而也都有各自的宣传形势,这些宣传思路是在围绕党和国家大的宣传形势中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呈现出的具有鲜明特点。农业、工业、经济等各领域都有自己独特的宣传形势。

  作为牡丹江的通讯员就要及时的掌握国家的方针政策、掌握我省的发展方向、更要细致的掌握牡丹江市的方方面面的情况。当然了,不要求细致,最起码也有个大概了解,比如牡丹江去年实现的双五目标,和今年计划的双六目标,目前正在实施的全市双百亿工程,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具体做法等。作为通讯员还应该掌握本单位的工作目标和任务进展情况,等等,这些都为自己的写稿多米体育、投稿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对当前的形势有了细致的了解,还要研究报纸。稿件采用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写稿和投稿前对报纸、对各版的主导思想、报道重点和所设的栏目不完全了解,这样写出的搞件就对不上思路,当然这类稿件就不好发。

  这里有个具体的实例,大家可以参考比照。从中就能知道报道重点和对准栏目的重要性。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许多企业把目光投向了俄罗斯市场。牡丹江与俄罗斯近邻,为应对金融危机,牡丹江积极抢抓这一商机,通过采取“走出去”战略主动出击,承接产业转移,削减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自2008年11月起开启了不间断的招商活动,奔赴韩国、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和国内的广东、大庆、上海等地,把战略投资者新一轮投资的焦点吸引到牡丹江。

  我们了解到这个新闻事件后,结合当前的形势及时地写出了牡丹江力创经济新优势的新闻稿件。《人民日报 》(2009年1月11日)一版主要位置(坚定信心 应对挑战)栏目刊登。全文近千字。这篇稿件也创造了牡丹江市对《人民日报》上刊发稿件近几年的最好成绩。获得了市委主要领导的好评。

  所谓对口发稿,就是要了解和熟悉每个媒体的版面、栏目设置等,结合本单位,本系统有针对性地写稿,投稿;对重点稿件要注意事先与板面编辑协商沟通,这样才能将稿件对口地投到用稿希望最大的报社及栏目去。如果连报刊的栏目范围,用稿内容都不了解,将稿件乱投一气,必将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因此,要对报纸进行研究,有针对性的投稿,这样才能提高上稿率。

  写好稿件的前提是巧抓写稿的角度。同一个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例,针对不同报纸栏目的特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写。

  如2009年5月18日中午牡丹江一偏远村屯发生一起重大火灾,火灾发生后,市委领导、消防官兵及各行业干部职工都纷纷赶到现场,很快大火被扑灭。事后民政部门组织群众开展善后救助,公安部门前去调查事故原因……

  对与通讯员来说,可以说这是一个新闻事件,如果派你去进行报道,你报道哪方面呢:你可以发篇社会新闻,单纯地报道这场火灾事件;你可以报道消防队员、指战员奋不顾身救灾的事迹;你可报道人们对受灾群众的帮助,反映新型的人际关系;你也可以报道这场事故的原因和教训等等。你看,一场火灾就可以选择那么多角度去报道,这些角度符合事件本身,但通讯员如何选择,这就要看你想突出哪个方面或你提供给报社的那个栏目。

  因此,新闻角度选择是否得当,对一篇报道的命中率就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也是当今各家报纸在选稿、编发稿件中重要的依据和尺度。

  一是从变化中去寻找角度;二是从比较中去发现角度;三是从形势中去联系角度;四是从旁敲侧击中去巧选角度;五是从小中见大去定好角度;六是从顺藤摸瓜中去找好角度;七是从偶然触发中去得到角度;八是从反思中去捕捉角度。

  牡丹江市虽然受到金融危机影响,但外贸进出口总额仍保持强劲增势,2008年实现外贸总额100多亿美元,同比增长25%,占全省外贸总额的45.4%。掌握这些素材后,如何瞄准报纸栏目写稿就要选择的了。如果角度选不好就不会把这个新闻事件做大。

  109.“起用”与“启用”。“起用”多用于与人有关,如“起用新人”“重新起用老干部”;“启用”一般用于与物有关,如“新船闸启用”。“起航”“启航”都可以用,但现在一般多写作“启航”。

  110.“气”与“汽”。凡与自然状态下的各种气体有关的词语,一般用“气”。凡与非自然状态下的各种气体有关的词语,一般用“汽”。液体变成气体叫“汽化”,不能写作“气化”。

  111.“情节”与“情结”。“情结”是指内心的情感纠葛,一般用在人身上,如“乡土情结”“文学情结”。“情节”是指故事的发生、演变和经过,一般用在事情上。

  112.“熔”“融”“溶”。“熔”指固体受热变成液体,“融”特指冰雪等受热变成液体,“溶”是指物质在液体里化开。

  113.“尽如人意”中的“如”是指符合的意思,“尽”是指程度。“不尽如人意”有时被误用成“不尽人意”,这里的“如”字不可省,使用时应写全;如果不强调如意的程度,也可把“尽”字省去,写作“不如人意”。

  114.“启事”与“启示”。面向公众说明某项事情的文字,应该用“启事”,如“招领启事”;“启示”则指启发指点,使有所认识。

  115.“国是”与“国事”。“国是”指国家大计,多用于书面语,使用范围比较窄,如“共商国是”。“国事”指国家的大事、政事,如“国事访问”“关心国事”。

  117.“生”与“身”。“终生”多用在事业上,如“终生当医生”“终生禁驾”;“终身”多指切身的事,如“终身受益”。“亲生”指有生育关系的,如“亲生子女”;“亲身”指自己,如“亲身经历”。

  119.“首当其冲”不是指“首要位置”“领头作用”等意思,而是指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如“洪水袭来,这个村首当其冲”是正确的;“在文化建设方面,北京首当其冲”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120.“树立”与“竖立”。“树立”是建立的意思,多指抽象的东西,如“树立榜样”。“竖立”多指具体的东西,如“竖立着纪念碑”。

  122.“凇”是水汽、云雾、雨露的凝结物或冻结物,“雾凇”“雨凇”的“凇”字不要写作“淞”。“淞”字平常只用于江苏、上海的“淞江(吴淞江)”。

  23.“差强人意”的“差”是指大略、稍微,这个成语是指大体上使人满意,不要误用为表示“不合主观意愿”。

  24.“彩”与“采”,都是多义词,应根据不同的义项加以辨别。一般来说,在表示具体事物时用“彩”,如“节目精彩”“剪彩”“彩排”;在表示抽象意义时用“采”,如“神采”“兴高采烈”。

  25.“窜改”与“篡改”。“窜改”是指改动、删改,被窜改的一般是具体的书面材料,如成语、文件、古书等。“篡改”是指用作伪的手段改动和曲解真实的、正确的东西,被篡改的往往是重大、比较抽象的东西,如经典、理论、政策等。

  27.“成规”与“陈规”。“成规”指所有久已通行的现成规矩;“陈规”则指陈旧的多米体育、不适用于现实情况的老规矩,如“陈规陋习”。

  28.“不耻”与“不齿”。“不耻”指不以……为可耻,如“不耻下问”;“不齿”则指羞与为伍、不愿意提到,表示极端瞧不起,如“人所不齿”。

  29.“侦察”与“侦查”。“侦察”常用于军事、作战等方面;“侦查”常用于公安、检察、司法等部门以及与破案有关的方面。“侦察”着重于察看,从观察中来了解情况;“侦查”着重于调查,从检查中来了解情况。

  30.“的”“地”“得”。最常见的是滥用“的”字。“的”用在定语后边,表示修饰、领属关系,如“可爱的家园”;“地”用在状语后边,修饰限定动词或形容词,如“高兴地说”;“得”用在补语前,如“跑得非常快”。

  31.“订”与“定”。“订”大多指经过商讨而订下,商讨的成分很大,有的不是最后确定,如合同、条约、规章等用“制订”。如果是可以确定而且确定了的,用“定”。“制订发展规划”,这个规划制订后可以不是确定了的;“制定发展规划”,这个规划制定后是确定了的。“协定”虽然如同“条约”,但是用“定”。没有“签定”这个词,应该用“签订”。

  32.“度”与“渡”。这两个字都含有“通过”的意思,在使用中,用于与时间相关的意义时,一般用“度”,如“度过这段时光”“欢度国庆”“虚度年华”;用于与空间相关的意义时,用“渡”如“渡江”“渡河”。如用于有人为因素的意义,用“渡”,如“引渡回国”。“渡过难关”“过渡时期”的“渡”有“由此到彼”的引申义,带有比喻的性质,所以用“渡”。“度汛”,是指度过“汛期”这个时段,所以用“度”。

  35.“挡”与”档”。如“挂档”应为“挂挡”;“提供餐饮的大小排挡”应为“提供餐饮的大小排档”。尤其要注意涉及汽车的“换挡挂挡”中的“挡”不能写作“档”。

  38.“翻番”与“加倍”。“翻番”是两倍两倍地增加,如果基数是3,翻1番就是6,翻2番就是12,翻5番就是96。“翻几番”就是基数乘以几个2。“加倍”表示某数的几倍,就是用几去乘以某数。如3的1倍是3,3的2倍是6,3的5倍是15。“翻番”比“加倍”的增长要快得多。

  39.“法人”并不是人,不要把厂长经理等担任“法人代表”的负责人写成“法人”。“法人”与“自然人”相区别,是指法律上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它包括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法人代表”是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负责人,是“法人”的法定代表人。

  41.现在不少人常将“分”写成“份”。如“份内事”应为“分内事”;“有着特殊的份量”应为“有着特殊的分量”;“犯罪份子”应为“犯罪分子”。“身分”是符合字义的词汇,但因为公安部门发放身份证时使用了“身份”这个词,使用频率较大,《现代汉语词典》按约定俗成的原则,收入了“身份”这个词。但与此同义的“本分”“缘分”“成分”等仍用“分”。“县份”“省份”“年份”“月份”用“份”不用“分”。“分量”不要写作“份量”。

  42.“肤浅”与“浮浅”。二者的侧重点不一样,“肤浅”强调不深入不深刻,止于表面,多与表示人的认识活动的词语搭配,比“浮浅”用得多。“浮浅”则强调浅薄轻浮,重在表示缺乏某种知识修养。

  43.“扶养”与“抚养”。“扶养”的意思就是“养活”,其对象既可以是长辈,也可以是平辈或晚辈。“抚养”的意思是“爱护并教养”,其对象多是晚辈。

  44.“复”不是“覆”的简化字。凡有“遮盖”“翻转过来”意思的词语都用“覆”,如“覆盖”“覆灭”等,不用“复”。

  45.“副”与“幅”。对字画习惯用“幅”,而对联因为成双,只能用“副”,如“一副对联”。用于脸部表情,用“一副笑脸”。表示中药的汤药时,用“一服药”。

  46.“伏法”与“服法”。“伏法”指罪犯被执行死刑,不能用在被判死缓及以下的罪犯身上;如果指罪犯认罪,可用“伏罪”。“服法”是指服从法院判决,如“认罪服法”。

   浅析新闻网站首页设计 浅谈网站机房建设解决方案 浅析虚拟化解决方案在小微企业网站安全的应用 新闻网站如何定位 新闻网站改制上市 从新闻网站“办报办刊”思考网络编辑的角色转换 新媒体时代地方新闻网站的编辑策略 全国两会报道中新闻网站编辑把关行为研究 PPT文档编辑的完美解决方案 [编]高清编辑全面解决方案 新闻网站让新闻做“主角” 商业网站与新闻网站竞争策略浅析 企业门户网站安全访问解决方案研究 集群式网站负载均衡解决方案探析 我国新闻网站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的办法 地方英语新闻网站在媒介融合大潮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析IPTV电视上网解决方案 浅析数据远程VPN解决方案 浅析乡镇流量疏导解决方案 环保家装解决方案浅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那么新的系统,生成的文件名字可以是:A10827_00001.html。这样新的系统能够比较好的兼容目前系统。该方法的统计原理就是统计软件在统计某一个作者(00001)发稿量的时候,只要统计网页URL地址满足以下条件:%_00001.html就可以了(%是通配符)。然后结合网站流量统计系统,能够得到每个作者的发稿量,以及发稿量排名。只是修改网页文件名字,只要在新闻内容CMS系统里根据每个编辑特定的编码生成相应的文件名,这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而且同时对网站系统结构影响最少的一种解决方法。

  在实施该解决方案的前提条件是网站CMS系统支持建立独立的目录作为某一个作者的稿件的存放目录。具体的操作步骤为:1)必须给每个作者设置一个目录,也可以把作者编码作为目录名称。2)某一个作者的稿件都存放在该作者的目录中,比如某个作者(编码00001)原来的发稿路径是:。在新的系统中,应该可以是:。实施本方案的前提条件是对系统有结构性的调整需求才能和外挂的网站流量统计系统相融合,如果系统刚好具有这种功能,那么也是一种不错的实现方法。本方案的统计原理是用户流量统计系统在统计某一个作者(00001)的发稿量的时候,只要统计网页URL地址满足以下条件:%/00001/%.html就可以了(%是通配符)。通过数据提取分析,能够得到每个作者的发稿量,以及发稿量排名。

  实施本方案的前提条件是编辑能够在网页里添加自定义的HTML代码。具体操作如下:1)给每个作者设定一个编码。2)在作者发稿的时候,作者署名的同时,把一段HTML代码同时添加到网页里。比如,某个作者(编号=00001):

  。 该方案的统计原理是在统计某一个作者(00001)的发稿量的时候,只要统计66wz服务器的日志中网页URL地址等于 /author.asp?id=00001就可以了。然后结合网站e伴的系统,能够得到每个作者的发稿量,以及发稿量排名。

  这种方法不需要修改目前的系统,只需要作者在发稿的时候把以上的代码添加上去就可以了。如果可以修改系统部分代码能够让它自动把以上代码添加上去,那么发稿人不需要做任何事情。但是该方案和任何嵌入网页统计方法一样都有一个潜在的问题,不一定100%正确,存在一定的造假漏洞。如果有某些扫描软件去读取某一个网页,很有可能不去读取/author.asp?id=00001 这个代码,也就是无法统计到这次访问。此外,如果一些工具恶意访问/author.asp?id=00001,那么可能出现发稿量很大,不能真实的反映编辑的实际发稿情况。

  综合分析以上3种方案,如果新闻网站的系统程序能做些小修改,方案一是最适合的,原因有两个:1)系统修改地方很少,也不会影响系统结构性调整。2)该方案统计数据的准确率100%,和实际被访问次数完全吻合。从而能够统计出每个频道及其所属子栏目对应的发稿情况及流量贡献情况,能够实现按照网站编辑部门、编辑人员、所属频道及栏目等发稿量及排名情况,统计出某个编辑在某个时间段对于某个频道或者整站的发稿量贡献及网民浏览量贡献情况;激励网站编辑团队及编辑人员多发稿、发好稿,从而有效地增强网站对于网民的访问黏度,进而提升网站访问量帮助网站增强运营效率。

  [1] 丁柏铨.中国新闻理论体系研究[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2] 秦学礼.企业门户网站的建设及应用[J].计算机时代,2002(8).

  时效是决定新闻价值的重要因素,是媒体的一条生命线年代末,新华社由一个国内通讯社初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性通讯社。其对外报道在走出中国、走向世界的旅程中,经历了由讲求时机向追求时效的重大转变,体现了对时效性这一新闻价值的执着追求。

  新华社对外报道的时效性观念长期以来主要是从政治角度,而较少从新闻传播的特点考虑形成的,强调新闻的时机,而不是时效。这种观念形成于革命战争时期,并一直沿用到新中国建设时期。1957年3月在同新闻出版界代表谈话中,将这方面的经验高度概括为“新闻,旧闻。无闻”六个字。所以长期以来,我们原则上提倡“压新闻”,等到确有把握再;反对“抢新闻”。认为这是资产阶级的新闻作风,必须反对。新华社对外报道的时效性还曾长期受到外交工作的影响。“对外传播与外交”紧密联系,外交部门和涉外事务部门常常强调重视外交工作的要求,忽略新华社作为新闻媒体的特性、职能和工作方式,严格地规定约束了对外传播实践。这反映在具体实践中就是,新华社的对外报道一直受到“新闻与外交”关系的困扰,新闻时效性难以保证。直到90年代中后期以后,人们才逐渐科学认识到对外传播是总体外交的一部分,是有别于传统外交的现代公共外交方式,它有自身独特的新闻传播规律。外交工作的约束减少了,新闻传播规律的要求增多了,新华社对外报道的时效性观念逐渐转变。

  由于诸多条条框框的束缚,新华社对外报道虽然历史悠久,但是其时效性直到80年代中期仍然很差。当时,新华社在采访、编辑和发稿工作的各个环节,都比较缺乏时效・观念。有一段时间还有人专搞“抗压式”的新闻,压一两个月还能发。不少稿件中,“最近”、“不久前”还相当多。一件事发生了,很少有及时发新闻,然后再连续报道的,总要等事情快处理完了,有了结果才报。到90年代中后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新闻改革的深化,以及对外传播现实挑战的加剧,新华社对外报道日益强调时效性,将其提到前所未所的高度,“抢新闻”逐渐成为业界的普遍共识和自觉实践。应该说,促成这种转变的因素既有来自层的支持,又有来自学界对新闻规律的积极追求,更有来自对外传播业界的大胆摸索实践。

  新华社80至90年代的基本建设是提高时效性的物质技术保障,这尤其对提高新闻采访与环节的时效性至关重要。80年代,新华社以发展为主导,大力夯实基本建设,包括:其一、国际新闻信息采集网大建设。建立了4个海外总分社、3个欧美编辑部和10个国外分社;其二、新闻用户事业大发展。具体落实“一手抓新闻报道,一手抓新闻落地”的决策,发展供稿和用户工作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其三多米体育、第一次技术飞跃。实现了从模拟技术到数字技术的质的转变。90年代,新华社基本建成世界性通讯社,表现为:其一、建成比较完整的世界新闻信息采集网。截至2001年底,建成驻国(境)外分支机构104个,国内分社31个,支社16个,记者站35个;其二、建成比较完整的新闻信息体系。到2001年,新华社每天用7种语种播发180多万字和约290底新闻图片;其三、建成覆盖全世界的新闻信息供稿体系。到2001年6月底,新华社已经在世界五大洲的133个国家和地区开辟了135个供稿点,新闻信息用户达到13295家,其中海外新闻信息用户4015家。其四、建成比较完整的技术保障体系。实现了第二次技术飞跃,在整体通信技术水平上达到或接近西方大通讯社。

  1978年以后,中国新闻界开展以业务改革为重点的第一轮新闻改革,包括新华杜改进对外报道时效性的许多实践探索得到了中央的政策支持。1981年11月,在庆祝新华社建社50周年茶话会上。代表中央书记处讲话,对新闻业务改革提出五点希望“真、短、快、活、强”。其中,“快”就是新闻报道要快发,讲求时效。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全国新闻界掀起多写新闻,快些新闻,写好新闻的热潮。新华社在这一热潮中起到带头作用。积极采取措施,将提高新闻时效具体落实到工作中去。社长穆青在新华社1983年国内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要点之一就是提出必须改革国内新闻报道,讲究时效。要求记者在事件发生后两小时内把消息发到总社多米体育。编辑编急稿时,要注明收到的时间和编好的时间。记者迟发或编辑耽误者要追究责任。1987年7月18日,中央宣传部、中央对外宣传小组、新华通讯社联合发出经中央书记处讨论通过的《关于改进新闻报道若干问题的意见》,指出必须改革我国新闻机构关于国内一些重大新闻的报道经常比外电“慢三拍”,“出口转内销”的情况。并且提出改进新闻时效的具体意见,主要有:1,中央的重大决策、决定和措施,同志同外宾的重要谈话。以及各条战线的重大成就,需要公开发表的,都要及时地向国内外作报道,力争发在外电、外台之前。2,凡有外国记者在场或涉及外国人的重大事件,都应及时报道,并力争发在外国记者前面。3,同志接见外国、港澳地区或海外华侨、华人新闻从业人员并发表重要讲话,报道一般不应晚于对方。4,突发事件凡外电可能报道或可能在群众中广为流传的,应及时作公开连续报道,并力争赶在外电、外台之前。5,重大自然灾害和灾难性事故。应及时作报道。6,涉外事件中凡在国内影响不大,而在国际上可能产生影响的,对国内可不作或少作报道;对外则需及时作连续报道,说明事实真相,以正视听。《意见》肯定了新闻业界在业务改革方面积累的一些宝贵经验,表现出中央改革国内重大新闻对外报道时效性差的极大决心和开放态度,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有过的。1994年8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出《关于国内突发事迹对外报道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国内突发事件的对外报道“关系到我国的国际形象和新闻信誉”,总的对外报道原则是“先发制人”,要求提高时效性。

  在提高对外报道时效性的探索中,对外传播业界始终是最活跃的。早在80年代中期,新华社就开始尝试业务制度建设,以切实保障发稿与编辑工作环节的时效;到90年代中后期,新华社已经建成一些比较成熟的、行之有效的制度。它们作为行为规范引导追求时效成为对外报道业务的自觉实践。主要制度建设有:

  其一。24小时发稿制度。借鉴路透社的经验,新华社国际部的西班牙文专线小时连续发稿

  制。该年,新华社在海外的第三个总分社――拉美总分社成立。它开始发稿后,同总社进行了明确分工,北京时间早上8点至晚上8点,国际新闻西文发稿由总社负责,北京时间晚上8点至第二天清晨8点,由拉美总分社负责。1988年,新华社先后在纽约联合国分社,莫斯科和墨西哥城建立3个欧美编辑部。欧美编辑部刚建立时,主要职责是承担编发驻欧美的英语国家分社的英文稿件,到90年代后,逐渐扩大到包括整个北美地区和欧洲的绝大多数分社(包括英语和非英语国家)的英文稿件。从1993年起,欧美编辑部又增加了一项非常重要的职责,即,在总社编辑部不值班的时间段内,接替总社负责编发北美和欧洲地区的英文稿件。也就是说欧美编辑部解决了总社从晚上11点半到次日上午8点之间因安排值班人员困难而导致各分社英文稿件得不到及时处理的难题。各地区欧美编辑部作为总社的派出机构拥有独立发稿权,确保新华社每天24小时不间断发稿,极大提高了新华社英文稿件的发稿时效。而在新华社的主体业务中,国际新闻英文报道是与西方大通讯社进行最全面和最直接竞争的部分。从2000年12月26日起,新华社国际部和体育部开始24小时值班发稿,即,新华社国际部的英文、法文、西班牙文、阿拉伯文、俄文、葡文和海外中文7种语种专线新闻信息体系至此全部实现了24小时发稿制度。2001年1月1日起,新华社正式全面实行24小时发稿制度。国内部、国际部、对外部、摄影部、体育部都实行24小时值班法规制度。

  其二,终审发稿人制度。新华社从1950年代后期开始,直到1989年基本上实行“三级发稿制度”,即总编辑室、编辑部、编辑室都拥有稿件的签发权。编辑室主任、副主任签发不涉及敏感问题的稿件;编辑部主任、副主任签发重要稿件;值班总编辑、副总编辑或社长签发涉及重大或特殊敏感问题的稿件。造成的问题是发稿权过于分散,且层级繁多,不便于高效运作。1990年,新华社把“三级发稿制度”改为“终审发稿人制度”,即,社级发稿和部级发稿体制。各编辑部下届的编辑室不再拥有稿件的签发权,各编辑部推荐定额的终审发稿人,终审发稿人由总社授权统一签发所有稿件。在国际新闻对外报道方面,国际部值班室是终审发稿人的具体工作岗位。负责国际报道的日常发稿。只有特别重大敏感的稿件才由社总编辑室确定。1992年国际部值班室改名为“国际部发稿中心”,由国际部正副主任和具有终审发稿权的人员组成,轮流值班,担负24小时发稿任务。这是借鉴世界上其他大通讯社的经验,精简发稿程序,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强化部级发稿部门的指挥组织职能,朝着“指挥中心”、“作战中心”的方向迈进,极大提高了新闻的时间。

  其三,采编译合一制度。首先是国内新闻对外报道取消了中文定稿的传统做法。1979年2月,新华社对外部调整组织机构和改变工作方法:设立政治、外事、经济、文教、特稿四个采编组,实行采编译(英文)合一,成立工作队,负责直接用英文处理当天报纸上需要抢发的社论、文章和消息。“’中实行的在对外报道中以中文定稿的做法在这次改革中被否定。采编译合一制度删除了中文编辑的环节,节约了编辑工作中的时间。其次是国际新闻对外报道的编辑环节也被精简。从1983年到1999年,新华社先后建立了亚太总分社中拉美地区总分社、非洲总分社、法语国家地区总分社4个海外总分社。海外总分社刚成立时发出的稿件,还要到新华社总社那里,经总社编辑部加工后才发送广播。1987年,总社与总分社约定:总分社向总社提供直接发送广播的稿件除了政策性特别强,内容较复杂的稿件由总社处理外,一般稿件总分社编辑后就直接发送广播。这一规定在该年试行仅3个月后,由总分社直接发送广播的稿件已占到总数的70-80%。这样海外总分社就能直接编发本地区的国际新闻稿件,增强了新闻时效。

  其四、外文发稿制度。新华社推行驻外记者对外报道直接用外文发稿制度。过去驻外记者大多用中文发稿,由总社编辑部根据中文定稿编译成外文稿,导致稿件的准确性和时效都受到影响。1985年新华社确立建设世界性通讯社的目标后,从英文线路开始,逐步推行到其他文种线路,驻外记者的对外报道都直接用外文发稿。结果,既增加了稿件数量,提高了稿件质量和时效,又培养了一大批新型的具有国际报道竞争力的记者和编辑。这是新华社对外报道上的一个重大历史性转变,对建设世界性通讯社具有长远意义。1995年1月,新华社又采取了一项重要改革措施,英文、法文、西班牙文开始正式启用分层次、分类别发稿新格式,英文还同时采用大小写制。这使外文发稿进一步标准化,与国际通用方式接轨,对建立新闻落地、稿件处理和数据存储的快速发稿体系有重要意义。

  除了保障时效的制度建设,新华社还善于不断学习世界性大通讯社的先进操作方法,及时灵活地运用到工作实践中,有效地提高对外报道的时效。像滚动播出、口头报道、现场直播等现代报道方式在新华社对外报道中的兴起与快速发展。如。2000年6月,朝鲜半岛南北方首脑在平壤会谈,举世瞩目。新华社国际新闻英文报道以时效快、独家信息多博得世界主流媒体的喝彩。这次报道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新华社敢于放弃多年不变的“写――编――发”的发稿顺序,大胆采用了世界性大通讯社的一些惯用操作方法,用灵活的报道模式保证了稿件快速播发。首先,发稿人直接编辑播发稿件,无需经过编辑加工。第二,发稿人直接写稿。记者只需打个电话,告诉发稿人事件的最新进展,或只发一两段素材即可,不必写成品稿件,甚至不用写稿,为记者节约了大量时间。第三,采用滚动式发稿。第四,发稿人根据电视直播,同步报道事件最新发展。在这次报道中,新华社的消息被其他世界性大通讯社纷纷引用。《日本经济新闻》发表评论,赞扬新华社连续抢发快讯,率先报道了许多独家信息。

  时效是决定新闻价值的重要因素,是媒体的一条生命线年代末,新华社由一个国内通讯社初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性通讯社。其对外报道在走出中国、走向世界的旅程中,经历了由讲求时机向追求时效的重大转变,体现了对时效性这一新闻价值的执着追求多米体育。

  新华社对外报道的时效性观念长期以来主要是从政治角度,而较少从新闻传播的特点考虑形成的,强调新闻的时机,而不是时效。这种观念形成于革命战争时期,并一直沿用到新中国建设时期。1957年3月在同新闻出版界代表谈话中,将这方面的经验高度概括为“新闻,旧闻。无闻”六个字。所以长期以来,我们原则上提倡“压新闻”,等到确有把握再;反对“抢新闻”。认为这是资产阶级的新闻作风,必须反对。新华社对外报道的时效性还曾长期受到外交工作的影响。“对外传播与外交”紧密联系,外交部门和涉外事务部门常常强调重视外交工作的要求,忽略新华社作为新闻媒体的特性、职能和工作方式,严格地规定约束了对外传播实践。这反映在具体实践中就是,新华社的对外报道一直受到“新闻与外交”关系的困扰,新闻时效性难以保证。直到90年代中后期以后,人们才逐渐科学认识到对外传播是总体外交的一部分,是有别于传统外交的现代公共外交方式,它有自身独特的新闻传播规律。外交工作的约束减少了,新闻传播规律的要求增多了,新华社对外报道的时效性观念逐渐转变。

  由于诸多条条框框的束缚,新华社对外报道虽然历史悠久,但是其时效性直到80年代中期仍然很差。当时,新华社在采访、编辑和发稿工作的各个环节,都比较缺乏时效?观念。有一段时间还有人专搞“抗压式”的新闻,压一两个月还能发。不少稿件中,“最近”、“不久前”还相当多。一件事发生了,很少有及时发新闻,然后再连续报道的,总要等事情快处理完了,有了结果才报。到90年代中后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新闻改革的深化,以及对外传播现实挑战的加剧,新华社对外报道日益强调时效性,将其提到前所未所的高度,“抢新闻”逐渐成为业界的普遍共识和自觉实践。应该说,促成这种转变的因素既有来自层的支持,又有来自学界对新闻规律的积极追求,更有来自对外传播业界的大胆摸索实践。

  新华社80至90年代的基本建设是提高时效性的物质技术保障,这尤其对提高新闻采访与环节的时效性至关重要。80年代,新华社以发展为主导,大力夯实基本建设,包括:其一、国际新闻信息采集网大建设。建立了4个海外总分社、3个欧美编辑部和10个国外分社;其二、新闻用户事业大发展。具体落实“一手抓新闻报道,一手抓新闻落地”的决策,发展供稿和用户工作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其三、第一次技术飞跃。实现了从模拟技术到数字技术的质的转变。90年代,新华社基本建成世界性通讯社,表现为:其一、建成比较完整的世界新闻信息采集网。截至2001年底,建成驻国(境)外分支机构104个,国内分社31个,支社16个,记者站35个;其二、建成比较完整的新闻信息体系。到2001年,新华社每天用7种语种播发180多万字和约290底新闻图片;其三、建成覆盖全世界的新闻信息供稿体系。到2001年6月底,新华社已经在世界五大洲的133个国家和地区开辟了135个供稿点,新闻信息用户达到13295家,其中海外新闻信息用户4015家。其四、建成比较完整的技术保障体系。实现了第二次技术飞跃,在整体通信技术水平上达到或接近西方大通讯社。

  1978年以后,中国新闻界开展以业务改革为重点的第一轮新闻改革,包括新华杜改进对外报道时效性的许多实践探索得到了中央的政策支持。1981年11月,在庆祝新华社建社50周年茶话会上。代表中央书记处讲话,对新闻业务改革提出五点希望“真、短、快、活、强”。其中,“快”就是新闻报道要快发,讲求时效。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全国新闻界掀起多写新闻,快些新闻,写好新闻的热潮。新华社在这一热潮中起到带头作用。积极采取措施,将提高新闻时效具体落实到工作中去。社长穆青在新华社1983年国内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要点之一就是提出必须改革国内新闻报道,讲究时效。要求记者在事件发生后两小时内把消息发到总社。编辑编急稿时,要注明收到的时间和编好的时间。记者迟发或编辑耽误者要追究责任。1987年7月18日,中央宣传部、中央对外宣传小组、新华通讯社联合发出经中央书记处讨论通过的《关于改进新闻报道若干问题的意见》,指出必须改革我国新闻机构关于国内一些重大新闻的报道经常比外电“慢三拍”,“出口转内销”的情况。并且提出改进新闻时效的具体意见,主要有:1,中央的重大决策、决定和措施,同志同外宾的重要谈话。以及各条战线的重大成就,需要公开发表的,都要及时地向国内外作报道,力争发在外电、外台之前。2,凡有外国记者在场或涉及外国人的重大事件,都应及时报道,并力争发在外国记者前面。3,同志接见外国、港澳地区或海外华侨、华人新闻从业人员并发表重要讲话,报道一般不应晚于对方。4,突发事件凡外电可能报道或可能在群众中广为流传的,应及时作公开连续报道,并力争赶在外电、外台之前。5,重大自然灾害和灾难性事故。应及时作报道。6,涉外事件中凡在国内影响不大,而在国际上可能产生影响的,对国内可不作或少作报道;对外则需及时作连续报道,说明事实真相,以正视听。《意见》肯定了新闻业界在业务改革方面积累的一些宝贵经验,表现出中央改革国内重大新闻对外报道时效性差的极大决心和开放态度,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有过的。1994年8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出《关于国内突发事迹对外报道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国内突发事件的对外报道“关系到我国的国际形象和新闻信誉”,总的对外报道原则是“先发制人”,要求提高时效性。

  在提高对外报道时效性的探索中,对外传播业界始终是最活跃的。早在80年代中期,新华社就开始尝试业务制度建设,以切实保障发稿与编辑工作环节的时效;到90年代中后期,新华社已经建成一些比较成熟的、行之有效的制度。它们作为行为规范引导追求时效成为对外报道业务的自觉实践。主要制度建设有:

  其一。24小时发稿制度。借鉴路透社的经验,新华社国际部的西班牙文专线小时连续发稿制。该年,新华社在海外的第三个总分社——拉美总分社成立。它开始发稿后,同总社进行了明确分工,北京时间早上8点至晚上8点,国际新闻西文发稿由总社负责,北京时间晚上8点至第二天清晨8点,由拉美总分社负责。1988年,新华社先后在纽约联合国分社,莫斯科和墨西哥城建立3个欧美编辑部。欧美编辑部刚建立时,主要职责是承担编发驻欧美的英语国家分社的英文稿件,到90年代后,逐渐扩大到包括整个北美地区和欧洲的绝大多数分社(包括英语和非英语国家)的英文稿件。从1993年起,欧美编辑部又增加了一项非常重要的职责,即,在总社编辑部不值班的时间段内,接替总社负责编发北美和欧洲地区的英文稿件。也就是说欧美编辑部解决了总社从晚上11点半到次日上午8点之间因安排值班人员困难而导致各分社英文稿件得不到及时处理的难题。各地区欧美编辑部作为总社的派出机构拥有独立发稿权,确保新华社每天24小时不间断发稿,极大提高了新华社英文稿件的发稿时效。而在新华社的主体业务中,国际新闻英文报道是与西方大通讯社进行最全面和最直接竞争的部分。从2000年12月26日起,新华社国际部和体育部开始24小时值班发稿,即,新华社国际部的英文、法文、西班牙文、阿拉伯文、俄文、葡文和海外中文7种语种专线新闻信息体系至此全部实现了24小时发稿制度。2001年1月1日起,新华社正式全面实行24小时发稿制度。国内部、国际部、对外部、摄影部、体育部都实行24小时值班法规制度。

  其二,终审发稿人制度。新华社从1950年代后期开始,直到1989年基本上实行“三级发稿制度”,即总编辑室、编辑部、编辑室都拥有稿件的签发权。编辑室主任、副主任签发不涉及敏感问题的稿件;编辑部主任、副主任签发重要稿件;值班总编辑、副总编辑或社长签发涉及重大或特殊敏感问题的稿件。造成的问题是发稿权过于分散,且层级繁多,不便于高效运作。1990年,新华社把“三级发稿制度”改为“终审发稿人制度”,即,社级发稿和部级发稿体制。各编辑部下届的编辑室不再拥有稿件的签发权,各编辑部推荐定额的终审发稿人,终审发稿人由总社授权统一签发所有稿件。在国际新闻对外报道方面,国际部值班室是终审发稿人的具体工作岗位。负责国际报道的日常发稿。只有特别重大敏感的稿件才由社总编辑室确定。1992年国际部值班室改名为“国际部发稿中心”,由国际部正副主任和具有终审发稿权的人员组成,轮流值班,担负24小时发稿任务。这是借鉴世界上其他大通讯社的经验,精简发稿程序,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强化部级发稿部门的指挥组织职能,朝着“指挥中心”、“作战中心”的方向迈进,极大提高了新闻的时间。

  其三,采编译合一制度。首先是国内新闻对外报道取消了中文定稿的传统做法。1979年2月,新华社对外部调整组织机构和改变工作方法:设立政治、外事、经济、文教、特稿四个采编组,实行采编译(英文)合一,成立工作队,负责直接用英文处理当天报纸上需要抢发的社论、文章和消息。“’中实行的在对外报道中以中文定稿的做法在这次改革中被否定。采编译合一制度删除了中文编辑的环节,节约了编辑工作中的时间。其次是国际新闻对外报道的编辑环节也被精简。从1983年到1999年,新华社先后建立了亚太总分社中拉美地区总分社、非洲总分社、法语国家地区总分社4个海外总分社。海外总分社刚成立时发出的稿件,还要到新华社总社那里,经总社编辑部加工后才发送广播。1987年,总社与总分社约定:总分社向总社提供直接发送广播的稿件除了政策性特别强,内容较复杂的稿件由总社处理外,一般稿件总分社编辑后就直接发送广播。这一规定在该年试行仅3个月后,由总分社直接发送广播的稿件已占到总数的70-80%。这样海外总分社就能直接编发本地区的国际新闻稿件,增强了新闻时效。

  其四、外文发稿制度。新华社推行驻外记者对外报道直接用外文发稿制度。过去驻外记者大多用中文发稿,由总社编辑部根据中文定稿编译成外文稿,导致稿件的准确性和时效都受到影响。1985年新华社确立建设世界性通讯社的目标后,从英文线路开始,逐步推行到其他文种线路,驻外记者的对外报道都直接用外文发稿。结果,既增加了稿件数量,提高了稿件质量和时效,又培养了一大批新型的具有国际报道竞争力的记者和编辑。这是新华社对外报道上的一个重大历史性转变,对建设世界性通讯社具有长远意义。1995年1月,新华社又采取了一项重要改革措施,英文、法文、西班牙文开始正式启用分层次、分类别发稿新格式,英文还同时采用大小写制。这使外文发稿进一步标准化,与国际通用方式接轨,对建立新闻落地、稿件处理和数据存储的快速发稿体系有重要意义。

  除了保障时效的制度建设,新华社还善于不断学习世界性大通讯社的先进操作方法,及时灵活地运用到工作实践中,有效地提高对外报道的时效。像滚动播出、口头报道、现场直播等现代报道方式在新华社对外报道中的兴起与快速发展。如。2000年6月,朝鲜半岛南北方首脑在平壤会谈,举世瞩目。新华社国际新闻英文报道以时效快、独家信息多博得世界主流媒体的喝彩。这次报道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新华社敢于放弃多年不变的“写——编——发”的发稿顺序,大胆采用了世界性大通讯社的一些惯用操作方法,用灵活的报道模式保证了稿件快速播发。首先,发稿人直接编辑播发稿件,无需经过编辑加工。第二,发稿人直接写稿。记者只需打个电话,告诉发稿人事件的最新进展,或只发一两段素材即可,不必写成品稿件,甚至不用写稿,为记者节约了大量时间。第三,采用滚动式发稿。第四,发稿人根据电视直播,同步报道事件最新发展。在这次报道中,新华社的消息被其他世界性大通讯社纷纷引用。《日本经济新闻》发表评论,赞扬新华社连续抢发快讯,率先报道了许多独家信息。

  (1)发稿要求:在县级及县级以上各类媒体正面宣传黟县的各类新闻稿件,稿件任务数见附表。

  (2)考核标准:完成省级以上新闻发稿任务数得40分,完成市级发稿任务数得30分,完成县级发稿任务数得10分。

  全市评比第一名计10分,第二名计8分,第三名计5分,第四名计2分,第五名及以后不计分。

  1、凡市级以上新闻媒体来黟采访,须及时向县委宣传部报告,并做好接待工作,每接待一次加2分,上限为20分,一次未报告扣2分,累计扣满10分止。

  2、在省级以上、市级媒体刊登播发稿件每超过任务数1篇(条)分别加6分、3分。

  4、对在市级以上媒体出现涉及本地本部门负面报道的,每一篇(条)扣5分,累计扣满10分止。

  1、每年分别评选出3个乡镇党委、县直和驻黟单位给予通报表彰,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10名优秀通讯员给予表彰和物质奖励。

  3、对县广播电视台的考核,达到90分以上,给予通报表彰、嘉奖,并评选出2名优秀记者给予表彰和物质奖励;低于80分,通报批评,进行整改。

  1、各乡镇、各单位要充分认识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对新闻宣传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新闻宣传责任制,制订培训、考评、奖励等各项规章制度,使新闻宣传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加强宣传阵地建设,培养一支强有力的新闻宣传通讯员队伍,充分利用宣传阵地和各种宣传通讯工具,加大新闻宣传力度。

  2、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正面宣传的方针,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和新闻宣传为经济服务的原则,提高新闻宣传的数量和质量。

  3、根据对口和属地管理原则,各有关部门要努力做好外界媒体记者来黟采访、采风接待工作。对发生或可能发生的负面报道认真做好化解工作,要实事求是,注重反映事物的主流、本质。

  4、各单位在次月底前向县委外宣办报送上月在市以上媒体发稿情况,并附稿件、用稿通知单复印件。

  为了加强宣传工作,树立企业形象,按照厂党委要求,制定如下宣传工作考核办法。目的是鼓励各各基层分厂注重宣传工作,鼓励通讯员多写稿、写好稿,促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1、总厂直接考核的发稿加奖,按照总厂下发的奖励金额分别加给撰稿人(不包括党办专职人员)。

  2、在总厂考核范围内的宣传稿件,机械厂将参照总厂奖励标准对撰稿人所在分厂进行奖励。

  3、未列入总厂考核范围的宣传栏目稿件,包括机械网页新闻、机械信息、《大庆石化杂志》发稿、政工类论文、各种上报材料等,按下列标准对撰稿人进行奖励。

  3、在省部级报刊发稿一篇加奖100元。《中国石油报》发稿一篇加奖100—150元。

  6、撰写经验材料:分厂级加奖50元,总厂级100元,市级200元,中油集团公司级300元。(超过3000字加奖增加50)

  7、论文:在总厂报刊刊载加奖100元,在市级报刊刊载加奖200元,在省部级报刊刊载加奖300元。(超过3000字加奖增加50)

  基础指标:每月至少在机械网络发稿1篇、《机械信息》发稿1篇、每季度在《大庆石化报》发稿1篇。

  考核指标:完成以上指标,党委办公室对各分厂经济责任制考核不加不扣,按实际发稿数量和考核标准加奖给单位;当月累计前两名单位评为宣传工作优秀组织单位,分厂党支部加奖100、50元不等;当月累计零篇以下的单位,扣党支部书记50元。分厂党支部挖掘使用新人,并发表文章者,当月给党支部加奖50元。累计6个月评为宣传工作优秀组织单位,年终直接授予宣传工作优胜单位称号,一次奖励分厂党支部200—300元。

  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区宣传管理工作,积极、客观、准确地宣传发展建设成就,塑造良好社会形象,扩大知名度,服务经济社会建设发展,根据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区党群人事部为宣传工作的职能部门,在区党委领导下,全面负责对内对外宣传工作的管理。

  第三条区党群人事部负责组织全区干部职工学习党和国家关于宣传工作的方针政策,经常研究加强机关宣传工作的有关问题,及时提出宣传工作在一定时期内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并制定具体措施,抓好落实工作。

  第四条区党群人事部设1名专职宣传工作人员,各基层部门(单位)设1名兼职宣传工作人员,构建覆盖全区的宣传工作队伍。

  第五条宣传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有关宣传、保密和新闻出版的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和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

  第六条宣传报道工作要紧紧围绕全区中心工作,大力宣传我区各项改革、发展、建设的成就,发挥舆论引导人、鼓舞人的作用。

  第七条凡区党委、管委会组织的重大活动、召开的重要会议、做出的重大决定和措施的宣传,统一由区党群人事部牵头组织实施,各部门(单位)要密切配合。

  各部门(单位)组织重大活动需要对外宣传报道的,应提前报区党群人事部,统一安排新闻单位记者采访报道。

  酝酿、讨论中涉及全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大事件和敏感问题,必须经区党委会议研究决定后才能进行新闻报道,且新闻稿件必须经区党委主要领导审定签发,以免报道失实或因报道造成不良影响。

  第九条社会新闻媒体进行采访活动,采访者要到区党群人事部办理有关手续,并经区党委主要领导同意后,方可安排采访。受访单位和受访人要热情接待,积极配合,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严格遵守有关制度,注意维护形象,对把握不准的情况,受访者不得擅自发表意见。

  第十条对于特别重大、重大、较大的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属地管理和归口管理原则,涉事部门(单位)须在第一时间将有关情况报送区党群人事部,不得迟报、漏报、谎报、瞒报。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由处置突发事件的主要负责人拟定新闻通稿,会同区党群人事部及时上报区党委。

  第十一条《通讯》由区党群人事部负责管理,月期印发,充分发挥信息传递、推广经验、决策参考和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作用。

  第十二条各部门(单位)的宣传栏、阅报栏、公示栏等宣传载体由所有部门(单位)负责管理,并根据需要向区党群人事部提出申请,统一协调。若遇区党委有重要活动、重大事件,需统一使用宣传栏和阅报栏、公示栏时,所有单位要按照要求统一布置。

  各专、兼职宣传工作人员要积极主动投稿(含信息、专访、图片和对区各项工作有推介作用的理论文章),确保全区年度投稿总量不少于360篇(平均每名宣传工作人员每月投稿不少于2篇),在县级(区本级)宣传载体发稿不少于132篇(平均每个部门每月发稿不少于1篇、每个社区(村)和医院每两月发稿不少于1篇),在市级(保护开发区级)主要新闻媒体发稿不少于24篇,在省级以上主要新闻媒体发稿不少于4篇。

  兼职宣传工作者所投稿件为同一内容时,一般以先投者为准。如后投者所投稿件质量明显高于先投者,可以后投者为准。

  在省级以上主要新闻媒体的发稿,每条(张、篇)奖励200元;在市级(保护开发区级)主要新闻媒体的发稿,每条(张、篇)奖励50元;在县级(区本级)宣传载体的发稿,每条(张、篇)奖励10元;在县级宣传载体的投稿,每条(张、篇)奖励5元。

  未完成县级(区本级)投稿量的兼职宣传工作人员和发稿量的部门(单位),取消年度“创业立功”活动中的“评优”资格;未完成市级(保护开发区级)以上主要新闻媒体发稿量的专职宣传工作人员和职能部门取消年度“创业立功”活动中的“评优”资格。

  区党群人事部要及时将登载的新闻稿件归档备案,在每月宣传工作例会上进行公布的基础上,年终进行核对汇总,对照目标任务和奖惩标准,经区党委会议审核后安排区财政局和办公室实施。

  提供的稿件必须是署名作者自己创作的真实作品,若发现有弄虚作假的行为,一经查实,撤销其奖励,追回已发奖励,并视情节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