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选择: 简体中文简体中文 line EnglishEnglish

行业资讯

多米体育新闻会新闻稿范文

  多米体育以“振兴鸭产业,富民再创业”为主题,以“推动交流、促进发展”为宗旨的“煌上煌”中国·南昌第二届鸭文化食品节,将于2005年10月20日至25日在****澄碧湖公园盛大举行。本届鸭文化节为期6天,由***人民政府、江西省**局主办,江西***集团有限公司、南昌市鸭业协会、江西省明珠会展有限公司承办,江西省家禽业协会、江西伟梦饲料有限公司协办,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大力支持。

  举办第二届鸭文化食品节,是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农业发展“后劲在畜”的战略措施,全面展示南昌县鸭产业的整体实力,进一步做强做大鸭产业,加速南昌市乃至江西省鸭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为鸭产业企业提供无限合作商机与优越交流平台,拓宽南昌县对外交流与对外发展之路,宣传南昌县,展示南昌县,形成鸭产业创业大潮,加速南昌县经济建设进程,最终实现富民强县的目标。

  本届鸭文化食品节将在首届节会的基础上继续创新、纷呈优点、办出特色:一是规模更宏大、开放程度更高。举办地点莲塘镇澄碧湖公园面积近万平方米,开阔浩大,共吸引全国各地企业参展,设国际标准展位及特装展岛近200个,展品多样,主要以鸭养殖加工用品、鸭制品(食品)、各地名优产品、日用百货为主,如鸭饲料、鸭用药、鸭产品加工设备、酱鸭、板鸭、羽绒制品等。届时放眼望去,一片商品海洋任你畅游、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你应接不暇,这将吸纳各界商企业参与,吸引广大市民参与;二是活动内容丰富多彩,精彩层出不穷。盛大开幕式、南昌县十名鸭产业创业明星评选、鸭产业(南昌)发展论坛、千名消费者参观煌上煌集团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工程、鸭制品(食品)交易展示会、南昌县鸭产业发展成果展,一系列的活动将充分展现南昌县近年来鸭产业的技术成果、经济建设成就及鸭业创业成果,这将进一步激发创业者的创业热情,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到全省的创业大潮中,进一步加快南昌县鸭产业化进程,使之成为农民创业及经济增收的重要项目,最终为南昌县成为“鸭业大县”之品牌奠定基础;三是注重鸭文化交流、加重市民参与度,充分体现互动效应。除了商品交易展示会中的交流与合作外,鸭产业发展论坛、千名消费者组成的煌上煌诚信工程参观团将技术交流性与群众互动性体现的淋漓尽致。论坛上,将邀请国内或省内知名专家讲授最新鸭产业相关技术、最新产业动态及发展思路、政策、对策;。四是注重加强集聚性,强化商贸功能。组委会将极力邀请知名企业、商业精英和流通巨擎到会考察及开展各种经贸活动,组织阵营强大的参展团、采购商及专业观众等,使本届鸭文化食品节真正赢得商机、广结商缘。

  此次活动深得南昌县政府和各界商家企业的大力支持。目前,各项准备工作已就绪。节日期间,澄碧湖畔将异彩纷呈,百条横幅同贺“鸭文化食品节”;千面彩旗随风舞动,高空气球高空点缀;彩虹门大气隆重;喜庆灯笼遍地开花……,真正表现为市民自己的文化节。“”版权所有

  近读两则有关公务员参与新闻工作活动,因所作所言违背规范在受众中引起热烈议论的新闻稿,深感有些公务员急需提高新闻素养。

  一则是山西省忻州市五寨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新闻办公室主任葛守义,因涉嫌裸抄袭数十篇新闻报道稿,在网络上引起热烈议论。网友将葛守义用抄袭方法写的新闻稿称为“葛式新闻”,其操作方法是简单地替换掉了他人在媒体上采用的新闻稿中的时间、地点、统计数据和稿中出现的人物姓名,其余的文字包括稿中领导干部的讲话都一字不易地照抄不误。对这种“片甲不留的、非常彻底的抄袭”网友们表示深恶痛绝。葛守义却轻描淡写地回应说,他的“所有新闻报道稿都是由一个工作组完成的”(大众网去年11月1日)。就是说报道稿上署的作者虽然是他的名字,但稿子全是由一个工作组去写去刊发的,至于他该不该负抄袭的责任不予述说,还显出这也无需去说的架势。对此有些人分析说,也许葛守义认为他这种写新闻报道稿的方法,是某些地方宣传官员习以为常的做法。他们尚不知新闻报道稿应该怎么写,他们把写报道稿与写宣传工作讲话稿混为一谈,认为为了达到既定的宣传目的,稿中的事例是可以编造的。若真是这样有点令人吃惊,但在有的地方这种事又是有可能存在的。另一则是湖南省湘潭县立胜煤矿发生火灾事故,至1月7日已经发现25名遇难矿工遗体,该县新闻会上刊发的新闻通稿,用“领导高度重视,反应非常迅速;工作措施有力,取得很好成效”等字句描绘该县领导组织扑火抢险工作,被称为“最牛矿难新闻稿”。这篇新闻通稿没有回答受众急切欲知、未知、应知的信息,却用大而空的字句描绘领导的工作状态,想以此掩盖事实真相,为领导推卸责任。开这样的新闻会,散发这样的通稿,显然不利于稳定群众情绪,也不利于为顺利处理事故创造好的氛围。

  用冷静、客观的态度分析上述两则新闻稿所以在受众中引起热烈议论,恕我直言,根子在于这两个地方参与新闻工作的公务员新闻素养太差。一个县分管新闻工作的县委宣传部副部长、且担任县新闻办公室主任竟然不明了新闻报道稿只能怎么写,不能怎么写,更有甚者自己还从来不动手写稿,写稿中出了违纪违规的事一推六二五;让这样的人去管理新闻工作、搞新闻工作,可见相关的上级领导对用什么样的人、如何去做地方新闻工作也是不甚了然的。另一个县发生突发事件召开新闻会,会前新闻发言人肯定为做好准备工作煞费苦心,所发通稿肯定是由当地笔杆子起草并反复推敲的,且经领导审定后才刊发的。结果发出的通稿显示他们并未解决好该讲什么,该怎么讲的问题。这两个事例虽然都是个例,不宜以点推面,但透过这两个个例反映出的有些公务员新闻素养不高(甚至太低)的问题却是带有普遍性的(当然不同地区低的程度有差别),因此有必要把提高公务员新闻素养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切实采取措施解决好。

  具有一定的新闻素养是公务员的必备素质。诚如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主任赵启正所言,提高公务员新闻素养是提高执政能力的一个新课题。当今世界已全方位走向网络化时代,信息网络化是网络化时代的基础和本质特征。信息网络化使国家必须调整自己的观,注重维护自己的“信息疆界”和“信息”。正因为此,我国早于1996年2月1日就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今年1月25日《环球时报》刊发社论,提出要警惕美国的互联网霸权主义。随着网络的发展,“新闻执政”已成为政治传播领域的一个新口号。近几年,我国各级政府逐步推广新闻发言人制度,向建设“阳光政府”的目标进了一步。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旨在通过信息传播恰到好处地展示政府作为,是现代政府改变公众认知和评价态度的最重要手段。然而由于比例不小的地方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乃至领导者观念转变没有跟上实践发展,不少人担任信息提供者角色时还多少有些不情愿,在新闻会上新闻发言人或保持居高临下的姿态,在王顾左右而言他。一些记者对发言人的发言不满意去找领导人,有些领导干部一见记者来了就怕就嫌烦,想方设法躲,叫人去堵,极力回避,没有认识到认真落实新闻制度代表着政府公开、透明和负责的承诺,做好这件事是政府应尽的义务。地方党政部门设立新闻办公室,责成一两个人搞新闻报道工作,这是坚持落实党的开门办新闻事业的方针,也是为了运用新闻报道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其他各项工作,怎么能让新闻素养很差的人去担负这项工作呢?

  对提高公务员新闻素养问题,有的地方党政领导抓得较早。从媒体披露的消息来说,2006年初南京市委就提出党政干部要学点新闻学,并由市委一位领导人给机关干部开办新闻学讲座多米体育。同志担任广东省委书记时,要求各级党政领导要善待每天、善用媒体、善管媒体。原副部长到黑龙江省任省委书记后,多次给党政干部作新闻工作专题报告,去年12月底媒体刊发他的一篇讲话稿,题为《不要害怕媒体》。为数较多的地方尚未见媒体报道其抓提高公务员新闻素养的做法,从实际工作情况看,对解决这个问题有必要早点抓。同时现在又有一个好机遇,各地区党委在落实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制定整体学习计划时,只须把提高公务员新闻素养作为一个专题列入计划,从而组织人员写教材,安排适当时间组织学习,联系实际开展讨论,解决参与新闻报道、开新闻会等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同时鼓励、引导公务员自学新闻学。这样既可较快提高公务员的新闻素养,持之以恒抓下去,还能保证提高公务员新闻素养做到与时俱进。不知各地有关领导以为然否?

  记者通过与成都市委外宣办主任叶浪的对话,更深入地了解到成都新闻工作的发展思路……

  记者:国家曾出台了一部《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应急预案》,你怎样看待应急状态下的新闻工作?

  成都行政区域内任何地方发生的公共事件,会第一时间分别通报给分管此项工作的相关负责人和新闻办,因此我们的工作被称为“新闻110”(说到此,叶浪拿起桌上的手机做接电话状)。我现在的状态就是24小时准备去现场,和媒体赛跑。突发事件发生后,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到应急办公室报到,同时新闻办的网络监控立即搜索与这一事件相关的网络关键词,将民众最关心的问题发送到我的手机里。接到网络提供的新闻关注点后,我们就要研究和判断,哪个信息是需要解答的?哪个信息是可以暂时放一放的?这个时候我们既要像记者一样追求第一手信息,又要变身为政府部门,对公众答疑释惑。

  叶浪:近几年一直是这样做的。以2008年成都发生的“6・5”公交车烧毁事件为例,我们一天之内连开三场新闻会。第一次,先公布基本事实,告诉大家有多少人受伤。也许这个数字并不准确,但一定是截至当前所能提供的最新数据。第二次新闻,要告知媒体:政府领导已到达医院,看望受伤群众。这一阶段着重表现出对人的尊重。此外,针对民众质疑声最大的公交车司机逃离现场的问题,公安机关在现场也给予了正面回应,公布了公交司机与附近救援群众一起参加救援的情况。第三次新闻,就发了“全国最好的烧伤救治专家已经上飞机”的信息,并公布政府目前正在做什么,公开了车内燃烧的汽油并非来自公交车,35名伤员的身份被查明等最新情况。这样一来,公众得到的信息是“政府关注,在行动”,效果远好于简单几句“领导高度关注”那种干巴巴的语言。这几条信息出去,使得整个过程既有事件的最新发展,又有不同场次新闻信息的递进。

  记者:这个案例很生动,对做好突发公共舆论引导有很大的借鉴意义。这样信息的主导思路是什么?

  叶浪:主导思想是党和政府要有服务意识。新闻应急关键需要研究公众想了解什么,再有的放矢地为他们提供信息。一个突发事件出现后,可以想见,政府所有相关部门都在急于处理事件,没有时间接受媒体采访,但新闻记者的工作就是在第一时间发出新闻报道。如果无法得知准确信息,记者迫于发稿压力,可能会轻信道听途说得来的消息,或者揪住细枝末节不放。如今,我们第一时间通过网络,掌握公众的信息需求点,适时、及时地信息,自然就有效引导了社会舆论,其中最主要的是要研究公众想了解什么,才能有的放矢地向媒体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党委的开放意识也是做好公共事件舆论引导工作的关键因素。

  记者:早在“中国新闻发言人”这一个群体出现在聚光灯下的时候,就有一些人表示怀疑,说声音被归口了,担心新闻发言人是否会成为政府的挡箭牌。一路走来,你如何看新闻与阳光执政的关系?

  叶浪:在我看来,能够把政府所需要传递的信息准确、全面地传播出去,需要兼顾三个角色:第一要考虑政府角色,第二要考虑媒体角色,第三就是要考虑普通民众的视角。这三个角度都做到位了,阳光执政就有了基础,新闻就有了意义。

  新闻的工作对政府与民众保持沟通十分有利。举个例子来说:低保政策的出台,如果只是简单发发文件,媒体拿到新闻稿,会对同一个问题有深浅不一的解读。现在,成都市委外宣办和政府办公厅建立了一个制度――相关单位在政策法规正式宣布之前,会将文件送到新闻办,再由新闻办的专业人员对文件进行符合新闻规律的解读,做出相应的文稿。如,政府为什么要出台这样的政策措施?这样做会对国计民生产生什么影响?必要的话,还会邀请其他部门,在会上对发言人的观点进行辅助解读。

  记者:2009年,成都农民成为新闻会的主角,尤其是那位叫余树林的农民,面对镜头侃侃而谈,本土本色的讲话给人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这个创意是怎样产生的?

  叶浪: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成都成就新闻会,如果按照常规的思路来做,一般是安排在党报党刊上发表几篇“辉煌”、“巨变”、“创新”等一系列成果展示的文章,下面罗列一大堆枯燥的数字。可想而知,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没有人看,没有传播力,更难想象影响力会有多大。

  我们强调把宏观、权威的成就展示转化成媒体和大众都喜爱的方式进行形象表达,确立“百姓易感知、能共鸣”这个检验标准,充分发挥市政府新闻办熟悉中心工作和新闻规律的特长,充当了有效链接政府部门和媒体的翻译者、解读者的角色。

  为增强会的感染力,我们改变了由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进行单一新闻的模式,围绕五场新闻会的主题,分别邀请了五位“特别人”走上市政府新闻台。农民代表佘树林就是其中的特别发言人之一。在这场特殊的新闻会上,农民不再做简单的“忆苦思甜”,而让自身成为时代变迁的一个信息载体。这样的会不仅推动了城乡对话,也让会本身成为了一个颇有意义的新闻事件。

  记者:在你们看来,新闻形式不是固定的、唯一的,只要是对新闻有益的创新,都可以尝试?

  叶浪:对。有时候它可以表现为其他形式。2009年5月12日,是成都灾后重建一周年纪念日,我们一直在思考用何种形式与公众沟通,得出的结论是:用感人的故事。经过专业机构策划,我们选取了10个和抗震救灾关系密切的部门,还有4个接受了外界援助的区县,精心策划了12个专题,如:老百姓的住房问题,学校重建问题,重建资金问题,等等,这些都是舆论最关注的问题。

  还有,一次金融投资的新闻会上,我们邀请了一位落户成都的日资地毯企业的老板,谈成都投资环境问题,他的话比新闻发言人更有说服力。他在现场信息的行为本身就是对政府新闻发言人最好的支持。

  记者:在采访中,我们也感受到新闻发言人的变化。正如清华大学一位学者所言,新闻发言人现在已经开始研究记者了。你是怎样看待发言人与记者关系的?

  叶浪:在信息沟通方面,我不管你是哪个媒体,只要你关注成都,你就是我的服务对象。对我们来说,其工作职责就是为他们提供到位的新闻服务。

  比如成都出现第一例甲型H1N1疑似患者,媒体纷纷报道,包括港澳台的媒体都来了。当时我们必须保证外界及媒体的知情权,每天一场新闻会,包括曾组织过“一场凌晨3点钟的新闻会”。我们必须要满足媒体第二天新闻见报的需求。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和记者的角色类似,不同的是我们拥有比记者更多的资源。

  记者:在西方国家,政府新闻发言人多聘请资深新闻记者出任。目前你们是否也正在做着这方面的尝试?

  叶浪:是的。目前成都外宣办专门设立了一个独立的新闻机构――新闻处。做过媒体人才更能体会媒体需求什么样的信息,因此我们编内人员基本都曾在各主流媒体做过资深记者,他们会对即将给媒体的新闻稿件进行调整或修改,如将数字做成柱状图……这些经过处理的新闻稿可以让媒体直接引用,以便在第一时间向公众准确解读政府需要民众理解的信息。

  这种做法效果非常明显。按照这种思路和运作流程举行的会有一个好处:新闻给媒体后,政府举措在瞬间吸引了公众的关注,引起或爆炸式、或集散式的信息传递,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相关部¨看到,会很管用,这事儿还是得找新闻办来做。

  媒体的内容同质化问题与新闻来源密切相关。新闻来源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指提供新闻报道的渠道,另一种是指新闻出处,即新闻事实的提供者。如今,报业竞争极其激烈。各报纸竞相出厚报,记者通过采访得来的第一手新闻,相对每天大量有待填充的版面,显得非常不足。报纸刊登的新闻大都或成篇转载,或稍加改动、挨个标题后转载,第一手信息和原创性稿件较少。

  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新闻价值判断标准的趋同化。随着媒体日渐走向成熟,各报对新闻价值标准的判断产生共识。由于各媒体对新闻价值判断的标准大同小异,于是往往出现同一篇稿子你有我有,大家都有,甚至在同一个版面上,稿件和处理方式大同小异的情况时有发生。报纸的趋同化除搞乱了编辑记者的思路外,还使得读者选择的空间越来越小,严重影响了报纸的有效阅读和发行。

  新闻内容同质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品牌定位趋同。目前我国一份新报纸在正式出版发行之前,会进行较为详细的策划和市场调查,从而划分自己特定的受众群。这相对于西方发达的媒体产业而言,在品牌定位方面还有很大距离。中国报业受众市场普遍定位于大众市场。很多报纸追求的仍然是所谓“一报在手,通晓天下”的办报模式。一味追大求全。

  媒体在定位、价值判断和新闻信息源上太过相似,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失去了自己的个性,报纸千人一面,读者得不到想要的新闻。媒体资源被大量浪费。

  新闻同质化导致各报新闻雷同、无新鲜感。分析原因不难发现,同一信息源是造成“新闻同质化”的根本原因之一。而各类新闻会、记者招待会更是成了同质新闻产生的源头。

  参加新闻会,是记者获得新闻信息的重要途径。但是多米体育,从目前情况看,为了使各报见报稿件统一口径、体现新闻方的主观意愿,许多新闻会的主办方会为记者提供新闻通稿。采用通稿新闻,已成为一些记者参加新闻会后发稿的首选――它省去了记者写稿的时间,免去了审稿的烦琐,同时减少了发稿中出现的疏漏,无疑是一种便捷的发稿形式。但是,这样的新闻稿如果被采用,必然会在各种报纸上出现雷同新闻。

  有时,记者参加新闻会,虽然没有通稿,但是在新闻会现场,主办方一般会提供一份内容较为详细的介绍材料。材料大而全,在信息的介绍上,往往是不厌其烦。如果记者在写稿时,在材料中东挑一句,西选一段,一个新闻稿件也会轻松“出茏”。但这样的新闻必然会显现同质新闻的真实面貌。

  同题竞争容易引起同质化现象,但同题竞争并不代表必然会出现新闻同质化。新闻同质化是由于在同题竞争中没有拉开距离造成的。这个距离体现在对新闻认知程度的深浅、写作手法的异同、版面语言的运用等方面。而现今存在的问题是,同一重大新闻,出现在不同的报纸土。没有独特的角度,也没有自己的写法。

  在新闻传播过程中,记者对新闻信息的采编是新闻媒介获取新闻的主要源头,更是新闻传播全过程的开端和整个传播活动的基础。解决新闻同质化的问题,“治本”之道必须从记者采写这一关入手。也就是说。一线的记者要凭新闻敏感、采访手段、写稿技巧、报道角度等方面的能力去创新报道,这样,才可以从源头上避免同质化。

  在资源共享的网络时代,媒体从业者唯有与时俱进,冲破原有的观念束缚,赋予新闻新的、独特的内涵,以独特视角、独特观察、独特处理、独特观点,来实施新闻差异性战略,方可显现与众不同。独特视角是大家都追求的。就看在深入观察新闻事件的时候,能否从广阔的背景和相关环境中找出支撑点,在采访或编辑活动中,能否从一大堆被淹没的材料中将“珍珠”挑出来,使新闻折射出与众不同的亮点。

  作为新闻从业人员,记者的新闻敏感及其对新闻价值的准确判断,在同质化新闻的报道中,其作用和意义是十分明显的。记者不仅要通过自己的“新闻鼻”及时地捕捉到事件信息,而且还要对事件的核心价值作出精准的判断。以“三鹿问题奶粉事件”为例,由于信息传播渠道盯空前发达,“三鹿问题奶粉事件”在短时间内成为路人皆知的重要新闻。在这一重要新闻事件中,上海《东方早报》记者简光洲虽然不是国内报道问题奶粉事件的第一人,但他却是第一个勇于“点名道姓”并直接将问题奶粉送上“断头台”的新闻人。问题奶粉事件说小了,它涉及的只是一个行业商业道德缺失的问题,说大了它关乎千万个家庭的幸福乃至一个民族的未来。而为什么这样一个大事件却只有简光洲和《东方早报》有勇气第一个站出来予以深度曝光?毋庸置疑,正是简光洲个人及其团队对事件价值的准确判断。让他们在此次新闻竞争中率先赢得了优质资源。

  要避免“同质化”,做出自己的特色,不仅要把好记者的采写报道关,而且还要把好编辑关。现在,许多报纸的新闻来源几乎是一样的,但选择哪些稿件上报、哪些稿件需要做大、哪些稿件要做小、哪些稿件上头版、具体稿件的切入角度等,各家报社会有不同的做法,会产生不同的阅读效果。

  新闻采编工作可以说是一种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认识与反映。在这种活动中,应该充分看到主观的能动性作用和新闻信息再生性的特点,加强对新闻信息资源的二次开发,言人所未言、察人所未察,激活新闻素材,放大新闻价值,增加“原创”成分。

  发出信息最多的一个信源是澳门政府,最常用和快速的便是新闻形式。澳门政府的新闻是一个由政府主导的传播行为,拥有强烈的目的性,需要将政府相关官员的活动、新的政策和一些行政措施向媒体,以及透过媒体向大众公布。政府的传播行动亦是一种政府行为,一般会受到法律、政策性文字的影响,由某一些部门去执行,以及需要一批有专业训练的技术官僚去参与。本文尝试从这几方面去介绍澳门政府新闻的架构和现状。

  澳门基本法第三章第二十七条:“澳门居民享有言论、新闻、出版的自由,结社、集会、、的自由,组织和参加工会、罢工的权利和自由。”这种精神在回归后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澳门基本法的保障。

  另外,澳门基本法第一章总则第九条:“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除使用中文外,还可使用葡文,葡文也是正式语文。”这显然是保障小数族裔公民权利和“取得信息权”的法律规范。这两条条文自1999年至今一直影响着澳门政府的传播工作。

  除基本法以外,在1990年实施的出版法在信息权、出版自由和接近信息来源的自由等法律条文均对澳门政府起了指导作用。出版法第三条信息权第二款:

  “一、出版界思想表达自由的行使,不受任何形式的检查、许可、存放、担保或预先承认资格等限制。”

  “一、新闻工作者有权接近信息来源,该等信息包括来自管理机关、公共行政当局、奢共资本企业、或本地区或其机关占多数出资额的公私合资企业、经营佘有产业的企业、经营公共工程或公共服务的承批企业者。”

  由于政府部门必须守法,并尊重高位阶法律的精神,所以上面提及的基本法和出版法的条文不只保障市民的信息权和出版权,更加让新闻发言人办公室和新闻局不能做出损害市民信息权和新闻自由的事情。

  除了上述的法律规范,就行政当局而言,第一任和第二任特区政府没有出现有关社会传播理念重大的改变,是对澳葡时代的一种“萧规曹随”,甚至出现更保守的倾向。除了取消之前定期的新闻会,行政长官和主要官员任内绝少接受媒体的专访。记者多利用公开场合及官员离境、入境的机会来提问。新闻局副局长何惠卿认为何厚铧年代,特区政府面对开创性的工作,其政府库房没有今天丰裕。到了第三任政府需要处理大量的社会问题,所以因应需要设立新机制、扩大新闻局的编制来回应社会的信息需求。

  第三任行政长官崔世安在2009年12月就职,然后在翌年3月18日发表施政报告:“全面提升施政透明度;推动公共政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提高政府执行力;提升广大市民对政府的信心;在良性的互动和监督下,全力推动阳光政府建设。”另外提及舆论监督:“此外,政府将继续坚定维护新闻自由原则,使施政获得有力的公众监督和舆论监督。”这份施政报告中关于阳光政府和舆论监督的两段表述,对特区政府信息发放的行为和设立新闻发言人制度起着关键的作用。最直接的举措就是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

  崔世安在2010年2月所启动的新闻发言人制度是个半新半旧的产物。旧的是发言人;新的部分指机制。新闻局是一个自澳葡年代的常设机构,前称新闻司。在何厚铧年代已经设置行政长官办公室的新闻官。更早前的高斯达总督设有专职的政府新闻发言人;末代澳督韦奇立委派一位政务司兼任政府发言人,定期举行新闻会。发言人这种工作由来以久,但全面的在各部门推行,以专人承担信息发放工作,并要互相协调成为机制,这又是一个新的尝试。

  现时的发言人机制分为三层:第一层包括政府发言人和助理发言人;第二层是各个主要官员办公室的新闻官;第三层是局级部门的新闻官。所谓新闻发言人制度就是由这三层的发言人和新闻官组成。第二和第三层的新闻官大多没有发言人的名衔,其职位多称为新闻及公共关系协调员。

  政府在2010年2月11日,先于施政报告发出行政长官批示,成立新闻发言人办公室。该办公室负有三大责任:“订定政府的信息策略,并统筹及协调其执行情况;以统一、有效和综合的方式确保政府的沟通;针对政府的政策、措施和工作,促进政府与传媒和市民之间的关系。”新闻发言人办公室由行政长官办公室主任所兼任的发言人领导,而新闻局局长是助理发言人,负责辅助的工作。另外有7个工作人员。自2010年2月24日召开第一次新闻会,至今共召开46次,当局因应需要而临时召开。在过去34个月开了46次,而且在最近13个月开23次之多。

  在2012年10月10日,澳门沙梨头区一栋大厦“善丰花园”主力柱出现裂缝,有即时倒塌的危险,要搬迁144户人家。面对这次危机,发言人机制发挥作用,在一周内举行三场会。翌日第一场,两天后第二场,然后在一周后,即是11月18日召开第三场会议。在第三场会上,发言人谭俊荣先用几分钟引入题目后,便开始由其他专家和官员轮流介绍。首先是香港大学的专家关国雄报告楼宇安全调查的数据,然后由土地工务运输局局长贾利安介绍将来的两种善后方案:一是复修;二是清拆重建。社会工作局局长容光耀解释津贴、援助和社会辅导的工作,最后法务局长张永春则强调可循民事和刑事途径追究责任。官员和专家解说的时间共40分钟,之后回答记者提问的时间共80分钟。现场记者收到两页辅助数据,一页由土地工务运输局提供,另一页来自社会工作局。

  新闻发言人办公室常设7个工作人员,发言人由特首办主任和新闻局长兼任,所以有关的行政工作很依赖新闻局的支持。新闻局拥有多种职能,在此只列出与本文有关的两项:“协助制定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新闻传播政策,并就与澳门特别行政区利益相关的新闻传播事宜提出意见;负责执行政府讯息的新闻传播活动;……”该局在2012年3月初刚改组,约有一百多名员工。改组后新增一厅,加强研究和推广两方面的工作。虽然该局并非政府新闻的最高机构,却是最大的政府新闻的交流、平台,还要支持发言人办公室的新闻工作,以至为其他部门转发新闻稿。新闻局的员工,特别是领导层和新闻厅的工作人员,大多拥有一定的媒体或新闻工作的经验。现时澳门政府与国务院新闻办合作,每年办一至两个培训班,让澳门政府各级新闻官学习发言人的经验和应对技巧。

  在新闻局工作中,每天早上一次的“电话会议”是现时新闻局的重要举措,为当天政府可能面对的新闻事件未雨绸缪,以及部署应对的方法和人力。参与会议的基本上有10个人:新闻局正、副局长和两位厅长;5位主要官员的新闻官和政府发言人办公室一名代表。“电线月开始运作,周一至周五每天举行。该例会在“善丰花园”危楼事件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澳门政府并不拥有一个传统媒体,但新闻局借着,将政府信息通过传统媒体扩散开去,兼且新闻局拥有自己的网页来传播新闻。这网页是在2000年,即澳门回归后启用,一方面可以直接向新闻媒体提供新闻稿和照片,同时可以让市民登录,阅读官方的新闻。根据新闻局的官员称,每日中、葡、英三语网页发出的新闻稿由30至60条不等。2011年,由新闻厅撰写及协助特区政府其他部门发放共10,426则中、葡、英文新闻稿件、采访通知、重要通知和讲辞,及1270幅图片。其实澳门政府的入门网站可以放置各种政府信息,而各个部门均可以独自发放与自己部门有关的新闻稿,甚至召开新闻会或记者招待会。

  另外新闻局透过外判的方式,与私人机构合作,在2006年2月27日正式启动中葡经贸网站(.mo/cn),这是一个专门中国与葡语国家经贸讯息的网站,将容易被主流传媒忽略且分散的葡语国家经贸信息整合到一个网站统一。尽管这个网站的澳门消息不多,不是澳门政府新闻的主要渠道,却协助了澳门政府对外宣传的工作。

  澳门官员个性化的新闻是不存在的,从未利用社交网络去政府新闻。只有一位局级官员做过很保守的尝试,就是前教青局长苏朝晖自建博客,与学生沟通,博客挂靠在局方官网上,仍然要声明是私人博客。反而是驻北京机构走出第一步,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驻京办在2011年11月11日开设官方微博,非新闻性的信息,拥有12万粉丝。

  由新闻发言人办公室承担政府的主要新闻工作,这并不妨碍行政长官、主要官员和局级官员主动消息和接受记者访问。本文认为澳门政府的新闻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一、设立定期的机制。现时除司法警察、治安警察及保安司(每季)有恒常会外,政府部门很少设有定期机制。政府发言人也只有在发生重大事故及有重要信息公布才召开记者会。

  二、自新闻发言人制度实施之后,记者难以直接访问中层的责任官员,对方往往用书面答复,或者把责任推给发言人,所以要多鼓励主要官员和中层官员发言,面对媒体,因为责任官员是最掌握情况的人。

  三、政府发言人很少单抢匹马开记者会,多数扮演召集人角色,协调跨部门领导会见记者,同时担当记者会主持人。要提升专业水平,应让新闻官更好地掌握上级官员的意向、内容的背景和资料,从而独立地向媒体。

  四、利用新媒体,加强互动性。例如行政长官办公室的网页,设一栏目“发展献言”,接受市民发给特首的电邮,并予以回答。但有的信件往复时差近4个月,这个回应速度太慢,亦是对新媒体公关的讽刺。

  五、可适度鼓励高、中层官员透过社交网络该部门的一些信息,以及官员的观点,藉以对新闻作软性包装,同时可以将新闻送达正在离弃传统媒体的年青人。(澳门特别行政区新闻发言人办公室供图)

  政府新闻是政务公开和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政府新闻工作,深入贯彻“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推行政务公开,提高政府工作和政务信息透明度,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要求;全面、准确、主动、及时地介绍、宣传,向外界展示我县良好形象的要求。各乡镇、各部门一定要进一步提高对政府新闻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不断改进政府新闻工作,明确任务,规范程序,健全机构,完善制度,加强政府新闻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建设,努力使我县政府新闻工作在引导和推动全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政府新闻工作的主要任务:宣传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为推进科学行政服务;通报政府工作中的重大部署,为促进民主行政服务;介绍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成效,为促进发展服务;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为促进社会稳定服务。

  新闻的主要内容:县政府重要决定、重大决策部署、重要政策,政府及各部门制定的重要规章制度以及执行进展情况;全县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有关情况;政府或相关部门对市内外、省内外关注的县重大热点问题的主张;政府工作中需要向公众说明和澄清的有关情况;县内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的进展情况、政府举措和公众防范措施;其他需要通过媒体向公众介绍的政府信息。

  政府新闻工作政治性、政策性很强,各乡镇、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实施,不断增强新闻的针对性、新闻性和有效性,提高新闻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一是要周密安排、精心策划新闻工作。要根据有效利用新闻媒体、主动引导舆论的原则,认真策划和选择新闻的主题、内容、时机和形式。二是要建立健全境内外舆情收集、研判机制。要通过跟踪、收集、分析境内外新闻媒体对本县、本部门工作的相关报道,及时研究对策,提高新闻的针对性和引导舆论的有效性。三是要建立重要信息核实机制。要及时核查境内外舆情涉及本县、本部门的重要信息,并拟定对外口径,确保新闻的准确性和权威性。相关部门和单位要积极配合和支持核查情况及拟定口径工作。四是要做好新闻和新闻会的报道组织工作。除有特殊安排外,政府新闻会应向所有具有采访资格的中外新闻记者开放,包括持有有关主管部门颁发的有效记者证件、具备采访资格的港澳台新闻机构记者以及经有关部门批准临时来访的境外新闻机构记者。五是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新闻。包括举行新闻会、背景吹风会,组织记者集体采访、单独采访,以政府新闻发言人的名义新闻公报、声明、谈话,答复记者的电话、传真和电子邮件问询,通过政府网站新闻信息等。要根据新闻的内容、目的和要求,从实际效果出发,充分利用不同的形式,达到引导舆论的目的

  县政府设立新闻发言人,由县政府负责同志担任。新闻任务比较重或有条件的县直部门要逐步设立专职新闻发言人。要挑选政治素质和政策水平高、精通业务、具备一定新闻和新闻宣传专业知识的负责同志作为新闻发言人,承担新闻工作,必要时设立专职新闻发言人承担日常新闻工作。没有设立专职新闻发言人的县直部门,新闻发言人由部门负责同志担任。

  要为新闻发言人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要安排新闻发言人参加本县、本部门与新闻内容有关的会议,并参与相关工作,以便了解和掌握情况,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权威性;要加强培训,不断提高新闻发言人应对媒体、引导舆论的能力。

  全县政府新闻工作,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县政府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涉及政府重大工作部署、重要政策法规、经济统计信息,涉及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项改革措施以及突发性事件、重大事件、灾害的对外口径,须经县政府分管领导审定,报县长批准。涉及经济、商贸等重要数据的,要经县统计部门审核。县政府新闻一般以县政府新闻会名义。县政府办公室要根据县政府的授权,切实做好县政府新闻工作。同时,要加强对各乡镇、各部门新闻制度建设的指导协调,对各乡镇、各部门以县政府名义进行新闻,由事涉单位拟定事项内容,形成新闻稿,报县政府办公室审核,报分管副县长审定,再报县长批准,尤其要加强对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归口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新闻制度,区分情况、分类处理,讲究方式、注重效果,遵守纪律、严格把关。新闻的内容不得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不得违反事实,不得泄露国家秘密。

  县政府办公室要根据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引导舆论的需要举行新闻会,邀请各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或新闻发言人出席,相关新闻并答记者问。各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或新闻发言人,应根据舆论引导工作的需要积极出席县政府的新闻会,介绍本部门全局性工作或执行的重要规章和重大方针政策。县政府新闻会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形式举行,各部门要充分利用县政府新闻会平台,积极开展新闻工作。

  编者按:2005年10月12日-24日,北京市境外记者工作考察团赴英国、法国进行考察和交流,其主要任务是了解英、法等发达国家的政府、大型国有企业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如何控制、管理好新闻宣传。经过考察和比较深入的交流,他们对西方国家政府及大型国有企业,在发生社会突发事件时的新闻管理及操作、政府或企业内部的新闻工作管理等,有了更直观、更深入的了解。本文对我国改进新闻宣传管理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北京市境外记者工作考察活动是在伦敦地铁爆炸案发生之后不久,且对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相关工作的关注度逐渐升温的情况下成行的。考察团先后与伦敦市长办公室和市政厅新闻办公室、英国BBC国际广播公司、法国国家电视集团、法国电力公司新闻处等进行了交流,参观了英国BBC国际广播公司对外部(中国事业发展部)、法国国家电视台演播厅和导播机房等。其中,以下两个方面让我们感触最深。

  2005年7月7日,英国伦敦地铁发生爆炸案。这一突发事件立即成为媒体和各国政府,尤其大城市政府关注的焦点。11月12日,考察团全体成员拜访了伦敦市政厅,就伦敦地铁爆炸案发生后伦敦市政厅的新闻管理及问题,与市长办公室负责人和伦敦市政厅新闻办负责人进行了座谈。事实表明,伦敦市政厅在地铁爆炸案发生后的新闻和管理是十分成功的,很好地控制了舆论导向,切实起到了稳定民心、恢复社会秩序和正常生活的巨大作用,为警方开展调查、及时救援营造了良好社会氛围。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第一,立即启动社会突发事件新闻宣传应急预案,第一时间消息。据介绍,伦敦地铁爆炸案发生后,伦敦市政厅迅速启动了应急预案,成立了应对这一事件的专门机构,现场处置和新闻两个重要的工作系统马上进入应急工作状态开始工作。市长办公室负责人和市政厅新闻办负责人,以及新闻办的主要新闻撰稿人,分别作为这个机构的成员和工作人员参加会议。新闻办迅速拿出新闻和舆论控制方案,市长办公室和市政厅新闻办立即与有关部门、机构核实现场信息,一边向市长报告,一边撰写新闻稿。当时伦敦市长正在新加坡访问。伦敦市长收到新闻稿后,马上在当地举行新闻会,宣布伦敦发生了地铁爆炸,初步说明了事件性质、现场初步调查情况、伦敦市政厅采取的措施和市长本人及市政厅对此事件的态度。同时,市长的新闻稿由市政厅新闻办马上传送给世界各大媒体。新闻会与地铁爆炸案的发生时间相隔仅几个小时,避免了各种传言,同时确立了伦敦市政厅新闻办在这次事件中新闻的主渠道地位,更重要的是表明了伦敦市政厅和市长对处置好地铁爆炸案具有充分的信心。

  第二,把握消息主导权,频繁举行新闻会。伦敦地铁爆炸案发生后,伦敦市政厅新闻办始终控制着新闻的主导权,打破常规,以多频次、多层次、多角度的新闻活动,向媒体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及时提供大量的信息,形成大面积的信息覆盖,满足社会对爆炸案的信息需求。在爆炸案发生后的一段时间里,市政厅新闻办每天都多次举行新闻活动,除市政厅新闻办的例行活动外,警察局、地铁公司、医疗等相关机构的新闻发言人也都消息,向社会通报各职能机构的工作进展,构成了多层面、多角度的信息网。新闻办不断与相关机构沟通,保证新闻办与政府各职能机构的消息口径一致。

  第三,依法对现场记者进行管理,靠法律行规约束媒体行为。在与伦敦市政厅人员交流中,我们特别向对方提出两个问题。一是爆炸事件发生后警方、地铁公司、医疗、消防等机构都要赶赴现场维持秩序,开展救援,进行初步调查等,而各媒体记者也都蜂拥而至进行采访,市政厅是如何处理好控制现场与媒体报道的关系的。二是从外界看到的现场电视报道和图片报道,没有出现血腥镜头,伦敦市政厅是如何做的。伦敦市政厅有关人士介绍说,爆炸案发生后警察依法负责维持现场秩序,在现场设立了三道警戒线,不是参与救援等工作的人员不得进入,其中也包括记者。记者可以在最外圈的警戒线以外进行采访。当现场局面得到控制、市政厅拟定了新闻稿后,由警察带领英国广播公司(BBC)的一位电视记者进入现场中心区域(非核心区)摄像,其获得的图像资料由BBC与各个媒体共享,由BBC复制给需要的媒体,文字稿由市政厅新闻办统一发至各个媒体。

  对现场记者的管理,是由警察组织实施的。英国法律规定,公共场所发生突发事件,为维护社会秩序,警方可以设置警戒线阻止无关人员进入。不听劝阻冲闯警戒区域的,由警方按治安管理法律具体作出处理。警方迅速对爆炸现场开展了现场勘验调查,而后允许媒体派代表进入现场采访,而进入警戒区域采访的记者,则由市政厅新闻办确定。在一系列的报道中没有出现很血腥的镜头,主要是靠“新闻法”和行业规则来规范的,同时也是靠媒体的自律。各媒体对伦敦市政府的这一做法予以了普遍认可。

  第四,加强信息沟通,积极开展公关活动。地铁爆炸案发生后,市长办公室和市政厅新闻办立即与警方、地铁公司、消防、医疗救护等部门机构沟通,在最短的时间里掌握准确的信息,向市长报告;新闻办根据获得的信息和市长决策撰写新闻稿,呈报市长。此后,这两个部门始终与有关机构随时沟通,以保证市长和市政厅决策机构获得正确的信息,保证市政厅新闻办和其他相关机构向社会的消息准确,口径一致。与此同时,伦敦市政厅提出了“伦敦不会被吓倒”和“一个伦敦”的口号,呼吁引导不同社会阶层、不同、不同政治立场的伦敦市民在这场灾难面前摒弃相互敌视,保持空前的团结和镇定,凝聚了人心。市长办公室和市政厅新闻办积极与教会、工会、行业组织等非政府组织沟通,如实通报情况和市政厅采取的措施,并通过这些非政府组织向特定人群传达,稳定民众情绪。这对迅速缓解公众的恐慌心理,社会生活很快转入正常发挥了重要作用。

  伦敦市政府对突发事件新闻管理把握了三个要素:一是有关部门迅速准确报告情况,便于市长及时作出正确决策、市政厅能在第一时间向社会正确信息;二是迅速与非政府组织对话,发挥其作用,保证公众获得正确的信息;三是政府各部门和有关机构之间随时沟通,保证向社会的消息口径一致。

  法国电力公司是法国一家国有大型企业,以电力建设和电力经营为主,60%以上的装机容量是核电,有员工16万、子公司66家,在全球的发电量达到1亿千瓦/小时。与我国的主要合作项目是大亚湾核电站。法电公司因其独特的国有性质,以及以核电为主的产品结构,而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因为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燃料泄漏事故,使公众对核电的安全性产生了严重置疑。为此,法电公司十分重视新闻和公关工作。

  法电公司总部设有一个新闻处,负责管理全公司并指导各个子公司的新闻工作;各个子公司也都设有新闻工作机构,负责子公司的新闻工作,协调子公司与当地媒体、公众和社会组织的关系;总公司各个部门都有专人负责新闻工作。总公司和子公司的新闻机构负责人,列席本级决策层会议。总公司董事长、子公司和部门主要负责人是新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另有一位负责人主管新闻工作。总公司制定了新闻工作文件,规定了公司新闻工作的方针和如何处理与媒体关系的准则,明确了新闻工作每一个具体事项以及办理程序,明晰了总公司与子公司各自的职责、责任。公司对媒体分类管理,大媒体、国际媒体、专业媒体以总公司为主联系,其他则由子公司联络。董事长、总经理以及各部门、各子公司的负责人都必须接受新闻工作培训,掌握公司关于新闻工作的规定、新闻操作及应对媒体的方法。法电公司有一个新闻监测系统,24小时有专人对媒体进行监督,凡是涉及法电的报道都收录存档,对媒体的负面报道或可能产生的新闻危机,及时上报并积极应对。总公司和子公司都要根据工作情况和外界对公司的反映,适时举行新闻会,主要负责人或新闻工作的负责人消息。

  第二条政府新闻发言人分为州政府新闻发言人、州政府工作部门新闻发言人和各市(县、行委)政府新闻发言人。

  (二)州政府工作部门新闻发言人一般由本部门主要负责人授权其副职担任,其他负责人必要时也可根据授权以新闻发言人身份对外新闻。

  (三)各市(县、行委)政府新闻发言人由了解全面情况的市(县、行委)政府分管负责人担任。

  第三条新闻发言人既代表本地区、本部门,又代表本地区、本部门行政负责人开展工作。

  第四条新闻发言人应全面了解和掌握本地区、本部门的有关工作和政策信息,以确保能够充分履行职责。

  第五条新闻发言人应当积极接受记者采访。地区、部门行政负责人也应积极面对新闻媒体,开展重大信息的新闻。

  第六条新闻发言人应注重加强本地区、本部门新闻制度建设,规范相关工作程序,加强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与新闻媒体沟通的水平。

  (二)受理媒体记者采访申请,接待、安排和接受记者采访,并为记者采访提供相关服务;

  (三)搜集了解、研究分析新闻媒体及公众关于本地区、本部门所涉及重大事项的报道评论情况,接受并回应社会舆论监督,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新闻计划;

  第八条新闻的内容要确保真实准确,要符合政府信息公开有关法律、法规关于保密的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常规政府信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要求公开并适合新闻的内容;

  (二)社会热点,指对新闻媒体及公众普遍关注的有关社会热点的事实确认、政府立场、政府所采取的措施及提示公众应注意的事项等信息;

  (三)突发公共事件,指辖区内发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等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相关信息,包括事件基本情况、政府立场、政府所采取的措施及提示公众应注意的事项等;

  (四)重要预警信息,指包括即将发生自然灾害、政府将采取的公共管制措施等可能出现的影响公众利益的情况;

  (五)重大活动,指以州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或市(县、行委)政府名义主办、承办的社会文化、经贸交流、体育竞赛、会展论坛等大型活动的相关信息;

  (一)新闻会,指向新闻媒体介绍政府立场、观点、态度和有关方针、政策、措施等政府信息的问答式会议。新闻会之前,新闻发言人应组织相关工作人员认真研究记者可能提出的问题,并根据问题及相关资料拟定答问口径。

  (二)其他形式,指需要有关新闻但不需召开新闻会的,可视情况以召开情况通报会、新闻通气会、采访、接受媒体专访、新闻稿、答复问询、网络互动等方式及时。

  第十条州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州政府新闻工作,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开展相关制度建设,推进、协调、指导、监督全州的政府新闻工作。各市(县、行委)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负责推进、指导、协调、监督本辖区的政府新闻工作。

  (一)以州政府名义的信息,一般事项经州政府主要领导或秘书长批准后进行;涉及全省的重大事项须经州政府主要领导同意,并上报省政府新闻办公室批准后进行。州政府新闻发言人和州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并承办以州政府名义举行的新闻,涉事的牵头部门负责拟订内容并起草新闻稿和答问口径,由州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分管副州长审定后报州长批准。

  (二)州政府各部门、各市(县、行委)政府举行的新闻会,在举行新闻会拟定日期的7个工作日之前,须提出书面申请(包括主题、内容、时间、范围、人等)报州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后进行;必要时由州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意见并报州政府领导审批。

  (三)突发事件新闻。突发事件的新闻纳入事件处置总体部署,坚持事件处置与新闻同步安排、同步推进。突发事件所在地政府和处置事件的行政部门是新闻责任单位。突发事件发生后,责任单位应在第一时间向同级党委宣传部门通报事件发生情况,并做好新闻口径准备。

  各级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加强对相关工作的指导和协调。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文件规定应由上级行政机关授权的,从其规定。

  州委宣传部、州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对各地区、各部门新闻发言人的培训。

  州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年对全州政府新闻发言人进行登记备案,并统一向社会公布。各地区、各部门新闻发言人如有变动,须及时报州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新闻会是传播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的重要形式,是媒体获取党和政府权威信息的重要渠道。行业主管部门常常通过新闻及时主动改革发展的重要政策举措和重大进展,积极传递行业声音。参加新闻会,也是记者获取新闻的重要途径,可以对某项工作进展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获知百姓关心的内容,以回应社会关切,社会对记者的需求始终未变。

  但是,由于的主要内容是行业建设情况,除社会普遍关切的教育多米体育、医疗、交通、住房、就业等热门行业外,大多行业的内容比较枯燥单一,受众面较小,关注度较低,且存在大量无用信息,导致记者参加行业新闻的积极性不高。又因为行业术语较多,短时间内难以理解透彻,难以把握内容的实质,致使撰写的稿件关注度不高,离读者很远,有的稿件可有可无,有时甚至可以视而不见。那么,如何捕捉会上的行业信息呢?如何找到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点呢?我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着手研究。

  每年各行各I都会围绕全省中心工作,确定行业发展重点。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辽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力之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治本良方。辽宁正在努力探索结构转型、产业优化的有效途径。

  2016年8月16日,辽宁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闻会,解读辽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情况。涉及第一产业的林业行业新闻发言人也解读了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情况。由于专业性较强,普通读者很难一下子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情况,新华社记者捕捉到了这是林业建设的重点多米体育,是未来几年的林业发力所在,使用的新闻标题是普通读者都能理解的《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20年辽宁森林覆盖率将达42%》,并且改变过去单一使用文字进行表述的形式,用图表和文字的形式加以说明,更加清晰明了。

  这场新闻会表面上看专业性较强,内容也离百姓较远,意义不大。实际上,有些会是在传递一些重大调整、重大改革的信号。人民网捕捉到了供给侧改革将是林业发展的主旋律,于 10月20日发表了《省林业厅厅长奚克路谈辽宁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文,全景展示了未来林业改革发展的目标和措施等。

  毫无疑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成为未来几年我国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在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老百姓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就是林产品供给能够满足所需。全省正在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大力推进造林绿化,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激发国土绿化的活力,通过造林绿化,改善生态环境,通过绿色产业,惠民增收。

  从2001年起,中国政府各部委和各省市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行业信息,就是让社会更容易听懂行业的声音。媒体的一个功能就是促进社会的有效沟通,一方面引起社会对行业改革发展的关注,进一步推动行业建设;另一方面,进一步推动实现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2016年3月25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会专门解读辽宁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国有林场林区改革是党中央直接部署的一项重大专项改革,是破解长期以来制约国有林场发展体制机制障碍的战略部署,是强化森林资源保护,改善生态环境的重大举措。改革涉及全省14个市55个县(区)193个国有林场,约2.2万人。由于历史原因,国有林场积累的问题多,改革情况复杂,改革工作要在限期内完成,任务非常艰巨。

  辽宁广播电视台《辽宁新闻》栏目敏锐地察觉到这一重大举措、这一难点问题,当天就播发了新闻《我省国有林场改革明年全面完成》。《辽宁日报》予以重点关注,3月26日刊发了《明年我省193个国有林场完成改革》一文。在媒体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下,目前辽宁国有林场取得阶段性成果,位居全国领先位次。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绿色时报》记者自新闻会后,一直追踪改革进展情况,经过深入采访,分析改革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实际工作中采取的化解之道,于2016年12月12日刊发了《辽宁183个国有林场如此实现逆境突围》一文,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辽宁省林业厅门户网站进行了转载,此文吸引了社会的关注,点击率一路遥遥领先,有力地宣传了全省国有林场改革工作。辽宁国有林场改革工作还被辽宁省直属机关工委评为第三季度最佳实事。

  一个行业的发展建设可能是单调的、枯燥的,但是只要细心寻找、发现,总能找到社会关注的契合点,找到民生需求点。这个点往往就是行业建设的热点,这也考验记者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016年6月17日是第22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6月16日,辽宁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会,辽宁省林业厅新闻发言人通报了防沙治沙工作开展情况。《辽沈晚报》记者从百姓关注的需求点出发,捕捉行业建设的热点,找到了沙漠公园建设这个吸睛点,撰写了《滑沙赏景 辽宁试点建2个国家沙漠公园》,文章末尾还把防沙治沙相关材料出去,予以补充完善。建设沙漠公园,这是我国治沙的一个新举措,从细微处发现了变化,从变化中看到了防沙治沙不仅是一项公益事业,也是一个新兴产业,窥探出行业发展的新动向。相反,如果以通稿的形式把新闻出去,平铺直叙地介绍全省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最新现状、取得的主要成效、主要做法及下一步重点工作等等,就会让人觉得索然无味,堆砌一些干巴巴的数据,这篇稿子也就失去了生命力。

  通过新闻会,还可以进行深度挖掘,发现基层典型人物,让林业建设的热点――防沙治沙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2016年10月4日,《中国绿色时报》头版头题刊发了《护林员李东魁的“战争与和平”》一文,在全国林业系统推广防沙治沙典型。2017年1月10日,新华社记者撰写了《一个人的“朝圣”》一文,在全国范围内予以宣传推广,李东魁同志“火”了起来。

  新闻会和记者招待会不同于授权媒体独家新闻的根本之处,在于议题的开放性和媒体的自主性。在中国,新闻会和记者招待会的全面提速并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始于2003年4月下旬的“非典”疫情。纵观2003年以来的6年历程,新闻实践的突进已经成为政府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重要途径和表征。据新华网报道,我国去年新闻数量创历史之最。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王晨表示,2008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央各部门和各省区市人民政府三个层次举办的新闻会的总数已达1587场,这其中还不包括奥运期间举办的300多场。

  通过新闻会将政策主张以及相关资讯告知媒体和公众,是现代政府施政的通行做法,符合国际惯例,但最初的新闻会主要是为了满足宣传的需要。早在1912年,民国临时政府国务院于前陆军贵胄学堂内特设“新闻记者招待所”,是年5月18日,总理唐绍仪与应邀到会的20多位记者进行了2小时的会谈,被认为是“我国记者招待会的滥觞”[1]。

  新中国成立前,南京政府举办过不定期的新闻会,方面以在国统区举行的记者招待会影响最大,总是吸引众多的中外记者。抗战胜利后,参加国共和谈的代表团在南京梅园新村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王炳南、范长江和梅益等成为中国最早的一批新闻发言人。新中国成立初期,以总理为首的中国代表团于1954年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期间,举行了6次记者招待会,扩大了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1965年国庆16周年之际,时任外交部长的元帅召开记者招待会,向全世界传达了中国的强硬外交政策,其刚正不阿的性格和幽默爽朗的语言风格成为美谈。总体上,这一时期的新闻会和记者招待会数量不多,内容和议题大多围绕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旨在维护和服务于新中国的国家利益。

  十年“”期间,来华访问的个别外国首脑在华举行过记者招待会,我国政府没有自主召开过新闻会。改革开放后的1980年,关于“渤海二号”沉船事故和审判“”的两场新闻会给这一年的中国留下深刻记忆,标志着新闻会从外宣拓展到国内事务,成为公众了解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平台。1983年6月,六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六届一次会议共同举办了新闻会,开启了“两会”新闻制度。1987年3月,六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期间举行的8次记者招待会,使全国观众第一次从电视新闻实况录像中切身感受到了新闻会的全部内容。这一时期,“两会”新闻会和记者招待会成为政务公开和权力透明的第一扇窗口。

  到本世纪初,不仅“两会”新闻活动早已形成惯例,而且中央国家机关以及各人民团体对新闻会和记者招待会的运用也日趋娴熟。2008年的抗震救灾和奥运会期间,中国政府经受住了信息公开的考验,自信而开放的中国形象在政府新闻活动中逐步树立起来。然而,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我国的新闻制度虽然取得很大进步,但还处在起步阶段,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特别需要在制度上进一步完善。”[2]事实上,新闻实践的突进并非一帆风顺,2003年“非典”疫情蔓延过程中的媒体失语在本质上是新闻制度保障的缺位。显然,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新闻活动的普及与成熟不能不依赖于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20世纪80年代,“两会”新闻活动成为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最初动力。这一时期,西方社会在“二战”以后出现的公众知情权的概念被引入中国。1985年,彭真委员长指出,对于重大案件不仅要让人民知道审议结果,还要让他们知道审议过程。这是中国化的公众知情权的最早表述。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指出,提高领导机关的开放程度,重大情况要让人民知道,重大问题要经人民讨论,要通过各种现代化的新闻和宣传工具,增强对政务和党务活动的透明度。至此,中国政府的新闻进入了信息公开的制度建设阶段。

  另一方面,为加强对外宣传和舆论引导,中央宣传部、中央对外宣传小组和新华社于1987年7月联合发出《改进新闻报道若干问题的意见》,国务院会议可以公开报道重要决定,由国务院新闻发言人定期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或新闻会,围绕一个时期的重大事件和群众关心的问题新闻并回答记者提问。1988年,中央办公厅转发《新闻改革座谈会纪要》指出,对中央举行的一些重要会议和做出的一些决定,过去新闻媒体对内对外大多只发简报,外界往往猜测纷纭,有的外国新闻机构则捕风捉影,甚至歪曲报道,建议中央政治局和国务院会议消息的工作要制度化,定期举行新闻会和记者招待会。

  显然,中国政府新闻制度的建立,从一开始就是出于改变执政方式的需要,并在中央高层的重视和部署下展开,这与西方社会的政府新闻制度源于媒体与政府的博弈完全不同。在这个意义上,我国政府新闻制度的建立,一方面因应了信息公开的时代要求,部分满足了公众知情权;另一方面也理所当然地成为党和政府宣传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2003年“非典”疫情中的信息失灵,让人们再次把公众知情权和新闻制度联系起来。事实证明,要使新闻的多种职能得以平衡和充分的实现,必须不断完善新闻制度,“这套制度是社会体制和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新闻机构本身能建立起来的。”[3]在这个意义上,2007年11月1日开始实施的《突发事件应对法》和2008年5月1日生效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无疑是规范和保障新闻质量的制度推手。在这两个制度范本中,《突发事件应对法》把我国近年来突发公共事件新闻的重大进步上升为法律,明确指出政府在应急管理中的责任包括“公开应急管理信息,保证公众知情权”,当国家三级、四级警报,宣布进入预警期后,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定时向社会与公众有关的突发事件预测信息和分析评估结果;及时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可能受到突发事件危害的警告……《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将政府新闻的范围和新闻媒体公开报道的界限作了明确的界定,为提高新闻的透明度提供了可操作的框架。

  从1999年中国社科院成立专门机构开始研究政府信息公开立法问题,到2008年5月1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开始实施,时间跨度长达9年多米体育。新闻的制度保障与完善不仅需要巨大的耐心,更需要巨大的智慧和勇气。可以预言,政府新闻的未来方向,必将沿着“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路径,为落实公众知情权和阳光政府的制度之变提供更广阔的信息空间。显然,随着新闻实践的突进和制度保障的跟进,新闻理念必将面临不断更新的考验,成为依法行政、充分发挥政府信息服务作用的精神动力。

  全国“两会”新闻会和记者招待会受到公众的好评与期待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记者独立发问的机会向中外媒体开放,出席会议的领导人不回避问题,侃侃而谈,在诚恳而睿智的问答中透露出自信和智慧,极大地满足了公众了解国家政治生活和公共事务的信息饥渴。

  20世纪80年代我国新闻会重新起步之初,回答记者提问环节很少安排,多数官员还不习惯于新闻的双向交流。有的新闻会虽然安排了记者提问,但议题过于狭窄,不仅信息量有限,而且显得僵硬,常常难以达到传受协同的效果。抚今追昔,这是一个习焉不察的渐变过程,其中映射着新闻理念与政治文明进程的渗透和共进。

  在传统的新闻理念下,政府不仅是信息的拥有者,还是媒体报道的最后决策者,授权中央媒体新闻以形成政府议程对媒体议程和公众议程的“强制”有几分必然的逻辑。同时,媒体自身也因为长期强调单一的“喉舌”功能,习惯于遵奉上级指示,进行命题式的采访和写作。随着新闻实践的有序展开,传统理念的滞后性已然无法适应变化着的媒介生态环境。因此,借鉴西方政府公关的理念以改变传统新闻的僵硬呆板,成为近些年来政府新闻的一大亮点。

  新闻会不仅要向更多的中外媒体开放,而且要针对媒体的性质和偏好,提供不同版本、详略得当的新闻稿或背景资料,以使媒体记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新闻点,发出真实全面的报道。为此,善待媒体记者以及对问题的细节进行未雨绸缪式的精心准备是必不可少的。答记者问的领导人心中有数,有问必答,以平等交流的态度告知政府掌握的信息,成为塑造政府形象的最佳时机。1998年3月19日,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记者招待会,新当选的国务院总理朱基和几位副总理与中外记者见面,中央电视台进行了现场直播报道。这次记者招待会不仅使人分享了大国总理的智慧,而且对中国政府的开放与自信有了更多的认同。同时,电视直播报道把亿万观众带入“天涯共此时”的参与感和期待感,形成场外公众与场内媒体和政府的三方互动。

  今年“两会”前夕,总理与网民在线交流,中国政府网、新华网和人民网同步进行了现场直播。从中外媒体报道来看,“网民问政”正在成为本届政府的流行词汇。这使人不禁联想起2006年的“两会”记者招待会上,在记者提问前首先对网民说话,人们惊喜地发现,和总理不仅上网,而且通过网络倾听民意,这为树立国家领导人亲民政府形象加了不少分数。应该说,新一届中央政府在推动新闻理念的转变上身体力行,有不少经验值得总结。

  今年“两会”发言人本身就是媒体感兴趣的热点,有媒体报道说,发言人给人的印象一向严肃,但本届全国人大会议发言人李肇星和全国政协会议发言人赵启正却以风趣的态度颠覆了新闻发言人的形象,受到媒体记者的欢迎和好评。

  优秀的新闻发言人需要具备很高的综合素质,既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内知国情,外知世界,又要站稳政治立场,维护国家和公共利益,还应熟悉新闻媒体的运作规律,善于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回答记者的问题,等等。显然,好的新闻发言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产生的。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设立于1983年,当年4月,中国记协宣布我国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同年11月,由中央工作外宣领导小组牵头制定的《新闻发言人工作条例》出台。

  新闻发言人最初是为了满足对外宣传的需要。随着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媒介环境的变化,政府新闻发言人从最初只局限于中央一级,发展到国务院新闻办、国务院各部委和省级政府三个层次。2003年以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清华大学国际传播中心的协助下,举办了多期全国新闻发言人培训班,此后,又与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联合办班,参加培训的学员已扩大到省区市所属的委办局的新闻发言人。

  新闻发言人不一定非要具备哪一种专业知识背景不可,但职业化应该是今后的方向。所谓新闻发言人的职业化,指的是从事新闻发言人工作的人应该具备一套共享的职业理念,并按照大体一致的职业标准为维护国家和公共利益服务。比如,新闻发言人面对媒体要讲真话,借用赵启正接受中国网记者访谈时的话来说,新闻发言人不实事求是回答站不住脚。当然,新闻发言人讲真话应以法律法规为基准,对《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保密法》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都要稔熟于心。现在的问题是,很多新闻发言人对这一职业特性还不够了解,致使记者很难采访或难以得到满意的回答,无形中成为信息公开的一道门槛。

  政府新闻发言人一肩挑两头,是联系政府和媒体的纽带和桥梁。为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提出新闻发言人“在任何时候都要面对媒体”,这是一项很高的要求,但同时也是新闻发言人职业化的基本内涵之一。新闻发言人每天都要处于倚马可待的状态,时刻关注和搜集相关信息,必要时还要参与各种会议,了解决策过程。显然,新闻发言人的工作强度很高,如果没有高度的敬业精神、过硬的心理和身体素质,就很难做好这项工作。

  当然,职业化并不妨碍新闻发言人个性的张扬。事实上,端庄的仪表、得体的谈吐,都会提高新闻发言人的亲和力,为新闻工作增色不少。从国外情形看,好的新闻发言人往往个性鲜明,成为媒体和公众喜爱的对象。由于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起步时间不长,很多问题都处于探索阶段,新闻发言人的职业化还是个新课题。

  [1]蓝鸿文:《我国记者招待会的由来》,《新闻战线]刘建明:《新闻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