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选择: 简体中文简体中文 line EnglishEnglish

行业资讯

多米体育干货:外国新闻史考点汇总——美国篇

  多米体育《国》报与其他印刷品的区别在于:它不但看上去像一份报纸,读起来更像一份报纸,而且也是把它当作一份长期的新闻刊物办的。

  该报出版四日后,殖民当局禁止发卖并令收回。至此,美国第一份报纸称为出版许可法的第一个牺牲品。

  由波士顿第一任邮政局长坎贝尔在1704年创办。他利用职务之变,把信息编写成新闻信,供给政府官员。该报每周出版一次,内容的三分之二报道英国政治、宫廷及欧洲战争新闻。其余则为短讯。最后一栏有少许广告。

  该报在报名下,注有“政府核准发行”字样。稿件送审被批准后才刊印。所以得以延续72年。是殖民地时期具有悠久历史的三大报纸之一。

  1733年,德国移民曾格在纽约创办了《纽约周报》。该报发表的大部分文章是批评总督和地方议会的。为此,在报纸创办一年后,曾格被捕,

  并被提起诉讼。1735年开庭审理,安德鲁.汉密尔顿为其辩护。汉密尔顿指出:首先诽谤罪只有在言论不实时才成立,每个公民都有“陈述无可

  非议的事实真相的自由”。其次,陪审团不仅有权进行事实判断,还有权进行法律判断,裁决应由法庭和陪审团共同作出。最终,陪审团不顾法官的阻挠,判曾格无罪。这一案件是殖民地人民争取新闻自由的第一次重大斗争,取得了一定成果。

  1771年有爱国军人约翰创办。1776年最先刊登了潘恩鼓舞人心的《危机》。

  美国独立运动中杰出的宣传家和政治活动家。也是报刊宣传家,还是革命的组织者。

  曾在反印花税的高潮中多米体育,成立“自由之子社”,集中了一批活跃的报人和印刷商,为革命作了积极的舆论准备。

  殖民地人民和英军矛盾激化之时,亚当斯开展了揭露英军暴行的宣传活动,勇敢地与英国政府斗争。“波士顿倾茶事件”之后,亚当斯预感到武装革命即将来临,1772年成立了“通讯委员会”,以便马萨诸塞州各地互通情况,传布消息。通讯委员会既是一个类似通讯社的信息传布机构,又是一个革命组织。

  在独立战争的关键时刻,发表了《常识》,以通俗的语言,呼吁北美殖民地人民拿起武器,进行争取自由的战争,指出争取独立是个常识问题。它鼓舞了人民战斗的决心和勇气,被认为是独立战争的响亮号角。

  1776年潘恩入伍后,又写了一系列战斗性很强的文章。《危机》系列文章被殖民地爱国报纸转载。在危急时刻极大的鼓舞了军队的士气。

  印刷工出身。1770年与人合办《马萨诸塞侦探报》,不久独自经营。他参加了“自由之子社”和“通讯委员会”,在报上公开宣传独立,并领导开展地下活动。列克星敦战斗打响后,他率先发表了详细、传神的报道。一系列文章有力地鼓舞了人民投入战斗。

  独立战争后,杰弗逊在同联邦派的斗争周,捍卫《独立宣言》规定的人民民主权利多米体育,就出版自由和汉密尔顿进行了激烈的辩论。杰弗逊的观点是:

  他认为:世界上每个政府都有人类的弱点和腐化堕落的胚芽,为了防止政府的蜕化,必须由人民来监督。为了防止犯错误,就必须通过报纸让人民充分了解公共事务。

  杰弗逊认为,我们的第一个目标是给人们打开所有通向真理的道路。迄今为止,找到的最好的办法是新闻自由。

  杰弗逊认为,人权法案没有明确宣布,实在是令人不能容忍的疏漏,必须在今后的立法中予以修正。

  最终,178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宪法前10条修正案,其中第一法案规定国徽不得指定关于下列事项的法律:确立宗教或禁止信仰自由;剥夺人民言论或出版自由;剥夺人民和平集会及向政府请愿的权利。

  美国第一份成功的廉价报纸。它的出现和成功是资产阶级报纸向廉价报纸发展的转折点。

  本杰明.戴于1833年9月3日在纽约创办。创办后发行量空前巨大,震动报界。报纸的成功得益于创办人本杰明.戴全新的办报方式:

  (2)售价低廉,以每一读者之能力所及为度;与此同时,又为广告提供一种有利的工具。

  凭借上述做法,《太阳报》获得了明显的成功。但这家报纸格调不高,为招徕顾客,不惜弄虚作假。后几易其主,1920年停办。

  1835年5月6日在纽约创刊。创办人贝内特。到60年代,《先驱报》销量超过《太阳报》居全国之首。在欧洲也被广为订阅,成为最受欢迎的一家美国报纸。

  《先驱报》首次确立了报纸要以新闻报道为主体的原则。该报新闻报道面广、速度快、文字通俗、议论辛辣。地方新闻内容丰富,社交新闻赢得了上层人士好感。此外贝内特还很重视全国性新闻和国外新闻。南北战争期间的报道更是超过了所有竞争者。

  该报在新闻报道方面的做法和创举使它在美国的著名廉价报纸中占有一席之地。老贝内特去世后,其子小贝内特接办。后长期亏损,1920年转卖。

  (1)确立了报纸理性原则,在办报方针上摒弃了一半廉价报纸的三种做法:煽情主义新闻、不健康的医药广告和虚伪的政治中立。

  (2)重视言论,大量刊登鼓吹社会改革的文章。这些言论在社会上产生了重大影响,甚至掀起广泛群众运动。

  (3)该报鼓吹改革的言论中,影响最大的有:提倡开发西部和反对奴隶制度。也正因为此,《论坛报》绝对销量落后于《太》和《先》,但在舆论界的影响却远超过那两家。

  是美国最有影响的大报之一。1851年9月16日创刊,原名《纽约每日时报》,1859年9月14日改用现名。

  该报创刊时是一家不大的报纸,后因经营不善赔钱很多,1896年犹太人奥克斯将其买下,并采取薄利多销减价和增加报纸内容的办法,增出星期日杂志版,取消小说,并提出“一切消息都适宜于刊印”的口号。这些举措,使报纸发行量扶摇直上,几乎把当时纽约的 其它报纸都挤掉了。到目前,历经五任老板,现任老板苏兹贝格家族,发行量100万出头。

  《》每天出版3或4次。每次刊登消息约17万字,有2/3 版是广告,每份报纸一般为100版,450多页,重约4磅,星期日出版 200版。

  《》以报道政府的重要文件和重要人物的言论为主多米体育,他们有时还为该报提供些内幕消息。对发生在美国和全世界的大事均作报道,因而被称为“档案记录报”。1918年因全面而准确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获得普利策金质奖章。

  1971年6月13日,《》开始系统披露一份揭露美国越战内幕的绝密文件。该文件是美国前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名人起草的,7000页,250万字。6月15日纽约联邦法院根据政府要求颁布临时限制令,禁止该报继续刊登这一文件。司法部长认为该文件的发表会影响国防安全和国家利益。《》认为,首先在非战时,任何人无权事先约束消息的公布,即使该消息公布后触犯了法律,也只能做事后裁决;其次这些文件被列为绝密,并非由于国家安全原因,而是由于政府担心文件公布后会有碍于自身形象。1971年6月30日,最高法院以六比三做出裁定:报界有权公布历史记录,《》获胜!

  该报在美国工人报纸中居于领导地位,以争取“平等教育、平等权利”为主要奋斗目标和宣传内容。

  1852年创办《革命》周刊,因资金不足两次停刊。但这份周刊曾经刊载了《宣言》第二章等内容,这些文章都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的光辉。

  1853年春天,又创办了一份工人阶级的报纸《改革报》。该报态度比较吻合,但是和工人现有水平。魏德迈利用报纸在广大读者中传播知识,阐述经济和历史方面的根本问题,受到工人们的欢迎。

  1883年普利策收购纽约《世界报》,并进行改革,以新的宗旨方针、信息和兴趣面向读者。

  (1)注重严肃的言论和报道,不断揭露贪污行为,攻击不正当财富的拥有者,提倡在资本主义制度范围内进行有限度的改革。

  此后,该报销量不断上升,篇幅也不断扩大。出版10周年纪念号时为100版,开美国报纸巨大篇幅之先河。

  《世界报》的出现是美国新闻史上的一大转折,标志着廉价报纸取代正当报纸称为报刊的主体。

  《世界报》提倡社会改革是受到尊敬的,但它大量刊登犯罪新闻,则为世人诟病。

  美国著名报人。1868年被《西方邮报》聘为记者,开始报业生涯。他以“工作、工作、工作,思考、思考、思考”为座右铭,靠顽强拼搏的精神和特殊的采访本领为报界所赏识。

  1878年,普利策购买了《圣路易斯电讯报》,不到一年合并了当地《邮报》,改名《邮讯报》。普利策用煽情主义的新闻报道手段,使《邮讯报》获得成功。这不仅为普利策积累了大笔资金,也为他经营更大规模的报纸提供了必要经验。

  1883年,普利策买下纽约《世界报》。在他的经营下,《世界报》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多米体育,并成为美国新闻史上的一大转折,开创了廉价报纸称为报刊主体的时代。

  (1)以国内外重大新闻为骨干,添加大量轻松又刺激性的新闻以增加读者对报纸的兴趣。

  此外,普利策认为好的报纸必须要有良好素质的工作人员,并十分注意进行新闻工作的专业训练。

  他在遗嘱中捐赠了250万美元建立新闻学院,在他去世后,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落成。普利策还留下50万美元设立“普利策奖”,这个奖项被认为是美国新闻界最荣耀的奖赏。

  普利策一生政治上的进步、新闻事业理想和贡献应当予以肯定,其煽情主义做法则应加以批判。

  《世界报》星期日版有一个引人注目的漫画专栏,主人公是个穿着黄衣服的孩子。他东游西逛,发表观感。由于漫画多以社会新闻为主题,趣味盎然,故黄孩子在纽约家喻户晓。后赫斯特的《新闻报》把漫画作者挖走,到《新闻报》主持“黄孩子”专栏。而普利策也另请画家继续《世界报》的“黄孩子”专栏。两报均刊登“黄孩子”的大幅广告,使“黄孩子”风行一时,成为《世界报》和《新闻报》的象征。加上两报充满刺激性新闻,人们将这种新闻和“黄孩子”漫画联系起来称之为“黄色新闻”。

  美国新闻史学家认为,黄色新闻是建立在煽情主义基础上,注重犯罪、丑闻、流言蜚语、离婚、性的问题,强调灾害和体育新闻的报道。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做法:使用大字号煽动性标题;滥用照片,以至偷窃和伪造照片;种种欺骗手法的运用;星期日增刊登载彩色滑稽连环画和肤浅的文章;标榜同情“受压迫者”,发动运动反对平民所遭受的欺辱。

  黄色新闻到20世纪以后由于庄重报纸的兴起,人们对黄色新闻负面影响的厌恶而逐渐衰落。

  奥克斯摒弃刊登黄色新闻的做法,坚持严肃的办报方针,强调“刊载一切适于刊载的新闻”,树立庄重、严肃的报纸形象。此外《》的特稿也很有特色。

  奥克斯认真选用富有经验的新闻人才担任编辑记者。最为人称道的是任用范安达为总编多米体育。

  一战中,《》占地报道全面翔实、图文并茂,在数次重大新闻报道中获得较高的声誉。成为面向上层读者的严肃性报纸的先驱。

  1878年创办《克里夫兰报》。采取抨击大企业权势,强调为劳工服务的方针,讲求语言简练、言论可观。使该报销量大增,获得成功。

  19世纪80年代开始,斯克里普斯开始向其他城市扩张,接连创办了《圣路易纪事晚报》、《辛辛那提邮报》、《肯塔基邮报》等报纸,初具报团规模。

  1889年与麦克雷合作组成“斯克里普斯-麦克雷报团”。这一联合报团不断扩大。到1911年,已经在俄亥俄、印第安纳、田纳西等州拥有18家报纸。1914年由增至23家。

  1963年小苏兹贝格主持该报,仍然致力于革新。读《》进行了改版。并推出了一系列专刊和副刊。

  经过近一个半世纪的发展,该报已成为美国、乃至西方世界最具权威性的报纸。它格调严肃,信息量充足;篇幅巨大,内容丰富。

  1) 报纸的第一使命是说明真相,说明经过调查证实的全部线) 因此,本报将尽量告诉全体人民有关美国与世界的重要事件的线) 作为新闻传播者,本报将遵循一名审视理应遵循的社会礼仪。

  7) 本报不会与任何特殊利益集团结盟,它对于公共事务和公务人员的见解将是公正、自由和有益的。

  《华盛顿时报》注重国会新闻和政府活动,国际新闻也很多。曾成功报道“水门事件”。

  2) 加大对华盛顿记者站的投入,聘请大批精英记者,大大提高了首都新闻的稿件质量。

  经过一系列改革,该报从偏执的“党派”报纸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报纸,从一州之报成为全国性报纸。该报与洛克菲勒财团关系密切,资金雄厚,广告充足。日出100版左右,星期日出400版以上。该报读者主要是西部中高层人士。

  1889年由道.琼斯公司创办于纽约。初为金融类报纸,20世纪30年代末成长为综合性日报。

  该报的经济分析和道.琼斯公司汇编的股票指数,历来为国内外经济界所关注。其他新闻也颇有声誉。

  《华尔街日报》有东、中西、西南、西部四个版,要闻基本相同。1976年起在香港出亚洲版,1988年起在布鲁塞尔出欧洲版。读者出金融界、企业界还有政界和上层知识分子。

  国际国内报道与评论,特别是国际问题报道尤负盛名。较早采用了解释性报道;重视文艺科教方面的特稿;70年代以来增辟了特稿专栏;不登或很少登犯罪和灾害新闻;广告量少,而且对内容有所限制。

  该报在全国派有记者,每天都将各地趣闻电告总部,经编选后,刊登在“各州新闻”版,让各地读者都能产生心理亲近感。该报获得众多读者的原因在于:大量的新闻满足了忙碌的人们对信息的渴求;对图片、照片等形象手段相当重视,适应了年轻人的阅读习惯。

  20世纪初,美国新闻界以杂志为主体掀起了一股揭露丑闻、谴责腐败、呼唤正义与良心的运动,这就是著名的“掏粪运动”。这一名称来源于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他把写揭露新闻的记者比作班扬的小说《天路历程》中的主人公,埋头拿粪耙收集污物,不愿抬头看天主。在罗斯福看来,这些记者就是令人不屑的掏粪者。但是新闻界却把这一称呼视作光荣的奖赏接受下来。

  “掏粪运动”是从《麦克卢尔杂志》1902年底发表的三组重要文章开始的。文章分别揭露美孚石油和洛克菲勒石油公司的黑幕、圣路易斯等城市弊端、以及劳工联盟腐败的问题。

  在《麦克卢尔杂志》的引导下,《人人杂志》、《柯里尔杂志》等也加入揭丑者行列。1905年以后,《柯里尔杂志》还成为继《麦》之后揭丑

  运动的主力。该刊在1905年和1906年发表了许多涉及经济、社会问题的文章。

  “掏粪运动”中的著名人物是美国小说家辛克莱,他对食品加工业的曝光使这一运动中的经典之作。

  随着一战的临近,民众的注意力开始集中在欧洲战场,“掏粪运动”逐渐衰落。尽管有些文章带有煽情主义倾向,但它在影响和引导社会方面起的巨大作用向人们展示新闻报道的功能,使20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成为一个大声疾呼改革的时代,在美国新闻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该刊的特点是将一周的新闻加以组织、分类,并提供背景材料、进行解释分析。这种新闻报道方式也成为30年代流行起来的解释性报道的先驱。

  《时代》还创立了“时代体”,即字里行间充满了卢斯本人核定的术语、倒装句子,灵巧的形容词,还有一种对事物无不通晓的架势。

  《时代》每期有一个封面故事,每年遴选一位本年风云人物,撰成长稿,刊在每年最后一期《时代》上。这一做法引起了读者良好的反响。

  《时代》周刊经过多年发展日臻完善,在美国各大城市均派驻记者,除国内版外,还出版国外版。版面有数十栏,内容丰富。

  《时代》周刊最大的竞争者。1933年创刊于纽约,1961年“公司”收购该刊。

  其立场与《》相同,编排和栏目略同《时代》,此外还经常刊登图片、图表、专栏作家文章以及各国政治、外交人物的访问记。

  前身为1933年创办的《美国新闻》和1946年创办的《世界报道》。1947年两刊合并改用现名。由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公司在华盛顿出版。

  该刊在编排上不同于《时代》和《新闻周刊》,比较侧重政治、经济、军事述评,栏目不多,内容较为严肃。

  1922年华莱士夫妇创办,是32开书本式月刊,由设在纽约州的读者文摘杂志社出版。该刊宣称它的稿件具有三项标准:1适用性,即适合一般读者的口味;2持久的兴趣,即使过一段时间再读,仍然有兴趣;3建设性,即刊登的文章具有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

  《读者文摘》声称,它的稿件是报刊、书籍的精华。其刊登的文章题材相当广泛,每期还有一篇书摘,篇幅较长。

  该刊深受世界各地中下层读者的欢迎,在160个国家和地区发行,其成功有目共睹。该刊还发行图书、录音带,逐步发展成为一个规模巨大的出版公司。

  经过80年的风雨,该杂志已经发展成为拥有杂志、书籍、行销和投资营运的王国,成为全球一亿多读者的精神食粮。

  (1)历史沿革1) 的早期历史要追溯到1848年墨西哥战争之际,纽约六家大报组成了一个联合采访部。战争结束后,在这个联合采访社的基础上组建了“港口新闻联合社”。1856年,港口新闻联合社改组为纽约新闻联合社。

  2) 纽约新闻联合社建立后,发展迅速,参加成员不断增多。对外同哈瓦斯、路透、沃尔夫三大通讯社建立联系,交换新闻。对内陆续组建西部、南部、新英格兰等地区性联合新闻社,作为附属机构。这些地区性新闻社和纽约总部常有摩擦,以至于有些成员退出该社,另组合众社。总部也无法开展正常业务活动。

  3) 1892年,位于芝加哥的西部联合新闻社宣布成立独立公司,取名美国联合通讯社,斯通任总经理。1895年,东部和纽约的报纸大都陆续加入美联。与此同时,合众社逐步瓦解。1900年美联再行改组,将总部迁到纽约,并与欧洲各大通讯社订立合同,交换电讯,基础日益巩固。

  4) 在两次大战之间发展迅速。二战以后继续发展,社员范围从报纸扩大到电台、电视台。

  1) 是由各成员单位联合组成的合作型企业,社务由社员大会产生的董事会主持,经费由社员以股款形式分担

  2) 总部设在纽约,国内有六个总分社,国外有三个总分社。订户分布在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

  3) 编辑部门分设:总编室、国际部、对外部、经济新闻部、体育新闻部、图片新闻部、特稿部、广播新闻部和新设的电视部。

  6) 还同道.琼斯公司合作,办了美联-到道.琼斯新闻社,主要提供财经消息。

  7) 的收入主要靠国内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介的订费,20世纪90年代处于亏损状态。

  (1)1907年,斯克里普斯创办了合众社。由于该社不是三社四边协定的成员,所以在对外活动方面不受任何束缚;同时该社还采取与不同的经营原则,欢迎所有新闻媒介成为自己的订户。1925年合众社先于播发新闻照片,十年后又成为向电台提供新闻的第一发通讯社。至二战前夕,合众社已经在52个国家有订户。(2)1909年,赫斯特建立国际新闻社。最初目的是向赫斯特报团的报纸提供国内和国际新闻。由于国际新闻社也同样不是三社四边的成员,也可以

  (4)合众国际社是一家商业性公司,总部设在纽约。编辑部门的设置以及各部门职能和基本相同。图片新闻部的创设早于其他通讯社。1987年由率先建成全数字彩色新闻图片网。

  美国广播事业的开端。1920年11月2日,西屋电器公司在匹兹堡开办。它是美国历史上最早获得营业执照并开始正式播音的广播电台。

  美国的对外广播,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的对外广播。成立于1942年2月24日,当时主要从事战争宣传。二战后,主要进行宣传。以后逐渐将重点转为阐明美国政府的政策,宣传美国社会和美国生活方式、报道国内外新闻及时事评论等,节目内容广泛,形式多样。

  初创时隶属美国战时情报局,1953年起归美国新闻署领导,经费来自政府拨款。

  1926年创建于纽约,是美国无线电公司的子公司,创始人沙诺夫,有“美国无线电之父”的称号。全国广播公司在美国广播电视领域起步最早并长期占据领先地位。1927年成立两个不同的广播网,即“红色网”和“蓝色网”。由此,全国广播公司的广播网从东部拓展到西部,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商业性广播企业。

  全国广播公司在发展电视方面也走到了前面。该公司电视新闻在50到70年代一直居领先地位。

  全国广播公司及其母公司现在已发展成为多元化的电子和信息传播大企业。1985年美国无线电公司和通用电气合并,更增强了它的经济后盾。

  1995年12月14日,全国广播公司和微软公司宣布合作创办24小时有线电视新闻电脑网络。新设频道为MSNBC。1996年开播。

  成立于1927年2月,为16家广播电台联合组建的独立广播电台联营公司。1927年9月,与哥伦比亚唱片公司合并,组成哥伦比亚唱片广播公司,后哥伦比亚唱片公司退出,公司改现名。随后该公司推出了第一个广播节目。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电视新闻节目收视率自70年代以来压倒全国广播公司位居首位。这一成就得益于一批出色的电视记者和节目主持人。

  1995年西屋电器将其收购,新的CBS在广播电视方面重新恢复了领先地位,是美国最大的电视集团、广播集团以及广播业中最大的销售公司。

  1943年成立于纽约。前身是全国广播公司的“蓝色网”。1953年同派拉蒙合并,增强了电视节目制作能力。

  不惜高薪聘请知名电视记者和节目主持人,以提高新闻和其他节目质量。该公司较注重体育节目。1985年3月首府传播公司买入美

  国广播公司股份,改名为首府-,它是最成功的体育频道ESPN最大股东。该频道也是首府-美国最有价值的财产。

  1995年8月,首府-被著名的迪斯尼公司购买,成为集电视、广播、出版、娱乐、电讯于一体的传播娱乐帝国,同时拥有制作和传播两大阵地,开始了新的发展历程。

  1986年成立,是国际传播巨头默多克联合所购买的六家电视台组建。90年代中期,福克斯广播公司通过企业和节目方面突出的行动,有力地改变了美国广播电视网的结构。福克斯正在迅速地上升之和三大老牌电视网势均力敌的地位。

  1968年成立。旨在统筹联邦政府拨款的分配和使用,协调公共系统各台之间的关系,促进公共广播电视的发展。公司于1969年和1970年分别建立了公共电视网和公共广播网。

  然而在激烈的竞争当中,为争取受众,得到更多资金支持,公共广播电视节目内容趋于“媚俗”,口碑下降。

  有线年与时代-华纳公司合并,业务如日中天,继续发展。总部设在亚特兰大,拥有实力雄厚的采编队伍,全套自动化的信息传递和处理系统。

  1972年创建,主要提供电影和体育节目。总部设在纽约,是有一个全国性电视网。十一、加拿大的新闻传播事业

  (一)《环球邮报》全国性报纸,加拿大最主要的英文日报之一。在安大略省府多伦多出版。

  (1)前身是创办于1844年的《环球报》,最初是多伦多边境居民区的周报,创始人布朗。早期《环球报》还是获得了成功,原因主要有:布朗的社论深受欢迎;连载小说;不惜重金购入新机器,改为日报出版;积极扩展业务范围。(2)19世纪70年代来自外部的竞争和经济萧条使该报发行量第一次下跌。直到1890年威尔逊被任命为主编,该报才恢复活力。成为安大略省殷实上层阶级的报纸。

  (3)一战后,该报又陷入困境。1936年麦卡拉买下该报,又买入《帝国邮报》,将两报合并为《环球邮报》。麦卡拉对这份报纸做出了重大调整:

  1)从一贯法对保守党的自由派报纸转变成一份保守党机关报,坚定地反对长期执政的自由派政府。

  2),取消对广告部门禁止等关于雪茄烟、腰带、威士忌酒和廉价服装的种种限制,刊印赛马等社会新闻,提高了发行收入。

  1955年,《环球邮报》转入工业家韦伯斯特手中。他任命达格利什为主编。这位主编在一系列改革失败后,创办了单独出版的日报《商业报道》终于获得成功。

  以后《环球邮报》几度转让,1965年被自由新闻公司收买,1980年并入汤姆森报团。如今该报的国内消息是加拿大报纸中最充分的。